💯筆試榜首317.5分
報考動機
大學做了大專生後本來想繼續往上念碩博班,但仔細衡量未來發展和自身興趣後還是比較想當醫生。
選擇三元的理由
大概有三個考量:
1)物化是我的弱科,所以這方面的師資我會最看重
2)認識的學長姐的心得
3)自己試聽完的感覺
最後選擇三元面授課程。
(面授)OR(雲端)準備方式、技巧、優點及該注意的地方
因為我會想要面對面問老師問題,而且我自己看影片一定會分心,所以物化跟生化選擇面授。生物跟英文對我來說問題比較不大所以就選雲端。
各科目的準備(僅供參考 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先說大方向:
- 上課認真聽,不懂一定要問到懂
- 提早開始寫考古(我是考試日往回推兩個月),多寫幾遍,時間打八折(原本100分鐘只讓自己寫80分鐘)
讀書規劃:
- 大致跟著模考定每個月的目標,依自己的狀況微調週目標
- 正課結束前的複習以分章考古為主,考前兩個月開始依考試作息寫完整考古
- 1月以前大約每天唸6-7小時(淨),1月後平均每天10小時
1) 物理:正課
後醫的物化難度不高,求的是速度。能把基礎觀念掌握好再把解題速度練起來分數就不會太低。
我非常喜歡立言老師「一個觀念一個說例」的教學方式。我從小到大學物理的困境就是觀念懂了但題目不會做。用這樣的方式可以確保我聽完一個概念後馬上測試。老師收編的範例也都有很適當的難度變化,紮實寫完作業真的會有感的進步。
我每次上課後三天內會再把進度重新複習過+寫筆記+寫作業。只要有不會的題目就會做記號,下次上課問老師或是老師講解時用不同顏色的筆再寫一次,當作之後複習的重點。
因為有平時小考,所以我就把那個當作是一個複習進度(雖然後期都跟不上,但至少知道要小考會逼自己多少唸一些)這樣的好處是前面的內容不會忘的那麼快,壞處是如果要照進度走真的很趕。我覺得第一年考生可以斟酌一下。
我大概進度到第三冊(九月十月)時就開始寫立言老師出的分章題解。真的大推,因為可以分章節地審視自己的學習成果,而且是歷屆試題,因此寫的過程中會大概了解各校出題方向。我會先把那一部分的課本重新複習過後才寫分章。只要有寫錯就一定會翻課本確認概念。一整年讀下來的心得就是:多花時間理解觀念後面才會事半功倍。絕對不能囫圇吞棗的覺得自己都懂了。只要同一題錯了兩遍以上就是觀念不熟,一定要回去確認。
關於速度的部分:首先當然就是觀念熟速度就能提升。另外,我在寫考古題時會把時間打八折,逼自己要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寫完考卷而且要懂的取捨。高醫的考古題我至少刷了三次,每次都是打八折的時間寫。我覺得這對於考試時間掌握跟跳題抉擇真的很有幫助。
2) 化學:正課
化學我也是選立言老師的。因為物化某些部分本就不分家,又都是立言老師上的,所以有些內容會反覆的複習到我覺得很棒。
跟物理差不多,一樣是進度跟複習並進。複習的部分我是寫三元發的課後練習(裡面有後中西私醫的考古題)。化學因為有很多公式所以我會另外整理公式的筆記以便複習跟考前看。
其實物化在實際答題時有很多小撇步可以節省計算時間,這些老師在上課時也都會提到。一開始我不習慣,但當時間不夠時這些小技巧真的都非常有幫助。
另外有機無機分析我是靠後中戰友幫我惡補一點點,也都是看哪些觀念比較常考(e.g. aromatic compound, NMR判讀...)只能說CP值蠻低的QQ把普化好好弄懂比較值得,延伸題可以看一下。
3) 生物:正課
生物我選劉旭老師。因為是本科生,所以很多都在吃老本,可能沒有太多的心得…我自己是乖乖把正課上完,讀完一個章節就寫分章考古,並且根據自己錯的題目再回去複習。我會另外把易混淆的觀念統整成筆記,做了很多比較的表格。生物內容繁雜,一開始讀一定會頭痛,所以我會以考古題當作基準去抓大方向,剩餘考得比較細節的地方我有時間才會去背。我覺得這樣更省力。
我是在約二月初的時候開始完整的寫一整年的考古。生物的部分我會把每一題的每個選項都搞懂,有錯就放入錯題本裡確實訂正。
4) 生化:正課+題庫
很推葉仲老師,老師的教學邏輯跟我自己唸書的基本上一樣,都是先掌握基本盤有餘力再努力進階內容。我自己會在課後把課本內容跟上課筆記再整理成自己的筆記,之後複習就以自己的為主。
另外很推老師的題庫班,除了用考古題不斷複習以外,老師也會把其他相關觀念都一併講解比較,可以一次釐清很多觀念!CP值很高。我都把題庫班當作複習,如果時間夠的話也可以先寫好題目再去,不然內容太豐富有可能沒時間抄筆記XD
我自己考古題的錯題本撰寫方式也是和題庫班的很像,會把相關概念全部都用同一題複習一遍。
總複習的胺基酸主題樂園也是個很棒的統整複習,我考前一個月衝刺就是把總複習的影片再刷過一遍。
5) 英文:正課
英文算是我的強項(雖然如此今年高醫的文法還是錯了一題…)所以我就是把姜威老師的正課上完。因為我之前考過托福跟GRE所以還有一點點單字老本可以啃,就只背了姜威老師的單字本+寫歷屆單字題那本(都刷了兩遍)我覺得英文單字其實這樣就夠了,以考古單字為主然後把同義反義詞背熟。
閱讀的部分我認為弄懂整篇文章的big picture很重要,如果沒有時間讀完整篇文章可以先看第一段跟最後一段,了解文章主旨後再依題目關鍵字去文章內找答案。
作文的話我是考前一週把高醫過去五年的題目寫一遍/把argument想好,再依照標準四個段落的英文作文寫。這次寫滿第一面拿到12分。
面試準備
我有參加後醫營,我覺得兩天的營隊可以完整run過兩次面試流程非常棒,實際跑過真的會更快進入狀況。後醫營結束我就大概知道準備方向跟自己還有哪些地方不足(背景知識不夠、論點不夠深入…),所以筆試後就比較清楚該從哪裡開始努力。
筆試後隔幾天我就和同學組了讀書會一起練習。有同儕的反饋很有幫助,除了知道自己哪裡還可以改進以外也能聽聽別人的想法,一舉數得。
另外也很推薦三元的學長姐面試。學長姐都很用心的設計題目跟給feedback,幫助我在最後衝刺階段調整好步伐,更從容地迎接正式面試。
心態調適
備考期間懷疑自己、情緒低落都是正常的。記得要適度的休息、運動(很重要!!)排解壓力~
我在懷疑自己的時候都會捫心自問:如果今天不考了,去做別的工作的話,二十年後你會後悔嗎?通常想一想就會咬牙繼續努力了。
然後要記得:以前走過的都算數,過去的努力不會白費,都是在為未來鋪路。「信念」很重要,相信你自己,同時也要相信你所追求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