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成績:筆試300.25 口試25.3      英文(英檢)87 生物生化119 物理化學94.25

 

💪推薦師資:生物/沈浩 生化/葉仲 物理/林立言 化學/林立言


📚選擇課程:現場面授+雲端視訊班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鄭潔安,畢業於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很幸運能考上111年高醫的學士後醫。當初選擇三元是因為之前準備藥師國考也是上三元的課程,整體感覺很不錯,而且也因為物理是我的弱科,所以在試聽完林立言老師的物理課後就直接報名了。 我一共準備了三年,前兩年是上面授課的全職考生,最後一年因為在診所兼職,所以改成雲端上課。雲端課程好處在於可以照著自己生活習慣排課,而且對於已經建立好自己筆記的舊生,可以加快影片速度,更有效率地上課。此外,因為我住離補習班較遠,所以很感謝三元的導師每次都會準時寄書給我!

 

🙌<心態>

         之前看上榜生的心得時,常常會因為自己的讀書方式跟別人不同而感到焦慮,也會執著於尋找所謂「正確」的上榜方式,但每個人的背景跟讀書習慣都不一樣,要好好誠實面對自己的優缺點,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調並全力以赴,才是對自己而言最正確的方法,加油加油😄

 

 

<英文> - 87(含英檢)


👉英文相對其他科目是我比較有自信的,所以當時策略是希望英文的分數可以補足我的弱科-物化於是給自己的目標是要提高選擇題的作答速度+正確率,並留50分鐘好好寫作文「單字」是以GRE, TOEFL 常見的字為主,而因為今年半工半讀,所以會利用瑣碎的時間,像是上班空閒時間/吃飯/上廁所的時間,用手機的單字app一直重複考自己,然後每錯一次單字就會google一次他的用法,並把它記錄在手機記事本內。雖然一開始接觸GRE的單字時覺得根本是天書,很難背,但最後發現忘到第五次就會不知不覺記起來了,所以一定要提早開始背單字,給自己足夠時間能夠脫離這個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cycle「文法」是寫張文忠老師發的TOEFL iBT 文法練習本+詳解本,熟悉常見的考法。準備「閱讀測驗」很推薦看new york times 或任何自己看得順眼的英文新聞媒體,訓練自己閱讀的速度,還有看到好的句子時把他記下來,累積一些適合每種作文的通用型句子,提升自己作文的豐富度。至於「作文」,因為今年考試提前,所以沒時間實際練習寫作,於是當時是訓練自己看到作文題目時,要能在短時間內想好一個架構。雖然今年作文分數不錯,但如果學弟妹有時間,還是很建議可以在考前先實際練習~

 

<生物+生化> -119

 

👉生化-

         大學雖然修過生化,但是是直到上過葉仲老師的課才知道原來生化可以這麼有趣師上課最大的特色是讓我們能不背就不要背,把很多原本看似要死背的知識的背後原因清楚講解給我們聽,特別是在上代謝途徑時,老師像是在講故事一樣讓我們把所有途徑融會貫通,又或者是在分生時,能夠很白話的把很複雜的機制重點式講解給我們聽,這些都讓我在後期複習時輕鬆許多。最後衝刺時,再把每週的小考寫一次是非常有效率的複習方式,因為老師挑題超準,很了解學生的盲點還有該章最重要的重點。此外,老師上課的一二三顆星重點還有總複習的胺基酸整理都非常好用,所以今年在考前除了默寫代謝途徑,就是把以上內容看熟~

 

 

👉生物-

        雖然生物是一個很廣又無邊界的科目,但老師的課程內容非常齊全每年都會將最新考題及內容update到課本,讀起來非常安心,此外,也特別喜歡老師都會把每一章節的重點清楚整理給我們,對於像我容易鑽牛角尖,忽略大架構的人,很建議在複習每一章前,先快速掃過考古題以及老師的上課重點,建立好一個架構,才不會偏離正軌。

在建立自己的筆記前,我會先把架構整理好,再快速讀過該章節,把題庫的題目寫完,再將題庫一直反覆考的觀念以及自己錯的題目整理起來,而且因為我是屬於圖像記憶派的,所以我會把Campbell原文書重要的圖片以及沈皓老師講義的表格也放入筆記。最後在考前衝刺期,除了練習之前整理的錯題,也會試著將重要的圖片默寫一次,以及把筆記中重要的觀念講解給自己聽,反覆確定自己觀念是清楚的。

 

<物理+化學> -95.25

 

👉物理-

        物理對於高中物理基礎不好,大學又沒修過普物的我簡直像一場惡夢,所以一直很慶幸自己當初選擇的是林立言老師的課程。老師在上課解題時都會把邏輯講解得非常清楚,也會教我們一些快速計算的技巧,讓我們解題能夠快狠準,而且對初學者非常貼心,因為老師會依照每個人抄筆記的速度去調整自己上課的節奏。前兩年準備物理的時候,主要是在趕課跟寫題庫,遇到問題會跟讀書會的朋友像洪水猛獸般在下課時間包圍老師,而老師都很熱心講解給我們聽。 雖然第三年準備時已經有前兩年的基礎,但因為老師的課都會依照前一年學長姐的回饋做調整,講義題目也會翻新,所以仍然是收穫滿滿。此外,因為第二年的物理成績還是不盡理想,所以今年在上課前我是先把講義題目寫完,再用雲端快轉的方式聽老師上課,去比較自己跟老師的解法,建立自己每一題的解題SOP以及老師很重視的物理品味,也要求自己要充分了解寫下每條算式背後的意義,於是今年才能夠突破許多過去的盲點,解題也變得更有自信。模考營的題目很推薦一定要寫,雖然老師挑的題目有些比較困難,但是可以依照自己的策略來解題,比如說,因為物化不是我的強項,所以我只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基本題拿到,如果要算超過兩分鐘的就先放掉,有空再回來算,所以我認為模考營是很好練習自己選題能力的方式。雖然今年物化沒有破百,但仍進步了快三十分,很感謝老師一直以來溫暖的鼓勵跟教導!

 

 

👉化學-

        前兩年我上的是高進老師的課今年則選擇林立言老師的化學。兩位老師的課程都非常紮實,各有各的優點。

高進老師的口訣無人能比,簡單又很生活化,是在100分鐘要寫90題的壓力下最棒的武器。老師上課時幫我們整理的筆記在最後複習時也帶給我很大的幫助,特別是一些跨章節的整理,像是0123級胺的鹼性跟沸點等等,都讓我在考前能夠更有效率地複習。

今年很晚才開始準備化學,所以主要上了後醫常考的跟物化重疊的章節,像是熱力學、原子結構週期表、化學鍵等等,很可惜沒有把林立言老師的課上完><  老師的課程幫我加強很多原本薄弱的觀念,打通很多之前死背的盲點,讓我更能掌握之前很沒自信的觀念題。老師的課後練習本編排得很棒,是依照年份的分章考古題,很適合考前把自己的短期記憶塞滿歷年來常考的題型,保持解題的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