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頭
我畢業於King’s College London Mental Health Studies 碩士課程,今年有幸考上高醫後西醫,我覺得這場考試除了考驗學到的知識外,更是考驗自己的心態和抗壓能力。
二、起點:
我一直以來都對心理學相關研究很有興趣,所以碩士畢業後我擔任了研究助理,原本打算要再報考博士班的,但工作期間覺得如果純走學術好像會和臨床現場脫節,所以我希望能走一條能兼顧臨床和研究的路,於是就決定報考學士後醫。
三、備考過程
1)備考時間安排
我總共準備了三年,第一年上班到八月才離職,還有忙搬家和參加研討會等其他外務,所以第一年只有跟完課程,沒有時間和餘力做筆記也沒有時間寫題目。
第二年我是全職準備,因為我選擇的是二合一方案,所以物理化學我是上現場課,比較有參與感,生物生化和英文我則是用雲端補課的方式,可以自由調配進度。
第三年我是兼職準備,因為覺得如果再全職準備一年壓力太大,對心理狀態不太健康,所以我一週接了六堂家教課,讓自己有時間轉換角色跟心態。基本我的家教都安排在晚上,所以唸書的時間都是早上九點到五點,週末沒有家教所以就是沒事的時候都在唸書。
2)各科準備心得
生物:劉旭
劉旭老師按照Campbell章節設計課程,老師的講義看起來薄薄的,不會讓人覺得壓力很大,要嗑完一本很厚的書,但內容都非常充足。生物我只有第一年的時候跟完正課,幫我抓住考試熱區,第二和第三年我則是自己讀Campbell原文書,因為有第一年的基礎,原文書會比較知道重點在哪裡,我是邊看原文書邊做自己的筆記,然後每看完一個章節就會寫老師發的題庫。劉旭老師的總複習我也蠻推薦的,會有些跨章節的整合和很多實用的表格。基本上我準備生物這科的心態是我把基本的背熟,基本分有拿到就好,太細節的東西我不會去鑽牛角尖,考古題有出過我再背,沒出過在考場上看到就放掉。在寫考古題的時候我會把每個選項搞懂,然後找出自己的筆記把相關的概念都剪貼上去,如果是很常出的考古題,我也會另外整理成表格。
生化:葉仲
身為第一次接觸生化的新手,我很慶幸遇見葉仲老師。我很喜歡老師上課的編排方式,會先從基本的胺基酸、醣類、脂質結構開始,再到分生,最後的代謝又可以呼應前面的結構。老師上課抄的筆記是重點中的重點,打三顆星的部分也是一定要把握住的。我會把上課的內容和老師的筆記再另外整理一份自己的筆記。另外老師每堂課也會有小考,這些考題都是老師精挑細選的,所以一定要好好練習,整年累積下來的題目數量也是很可觀,在考前重複練習我覺得是複習CP值很高的方式。葉仲老師的總複習是以每個胺基酸為主架構,去延伸和這個胺基酸相關的概念,不管是基礎結構、分生、代謝都有提到,等於是考前地毯式的複習了一遍,我個人非常推薦總複習班。
物理、化學:林立言
立言老師的厲害程度,和對學生的認真和用心我想就不用我多說了,我只能說選了絕對不會後悔!
我高中的時候物理非常爛,大學之後也再也沒碰過物理,立言老師讓我從原本的懼怕物理,到不抗拒物理,到最後有時候覺得物理還蠻有趣的(?
老師的上課方式是一個觀念一個說例,我覺得這種上課方式對學習幫助很大,不會覺得觀念都懂了但是出在題目卻不知道怎麼解,老師每堂課也會留題目給我們當作業寫,下週再檢討,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題目真的要自己寫過、相處過才會知道盲點在哪裡,下堂課再檢討作業的時候也是幫助自己再提取記憶,再複習一次。
另外我也覺得有在課前先把講義的題目練過一次再去上課,真的幫助很大,跟上課聽老師講題目的感覺完全不同,所以可以的話真的要先預習再去上課。
化學部分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立言老師都會把來龍去脈交代得很清楚,我個人覺得知道這些脈絡之後,會讓我更好記憶。除此之外,立言老師的講義也都是非常有架構,讀起來很容易,老師的一些速解法或是記憶法,也都很實用,真的是不想背也背起來了。
今年度的物化沒有發題庫,改用小考的方式,我覺得這個小考的方式可以讓我在推進進度的同時,複習之前的章節,這場考試最怕的就是讀了後面忘了前面,所以用小考測驗之前學過的章節,我覺得對穩固觀念有很大的幫助。
今年立言老師也有出物理的分章,老師上課常常強調重複練習的重要性,所以我是把物理分章掃成電子檔,方便我刷題。總之,物理化學這兩科放心交給立言老師絕對沒問題!
英文:姜威
英文是我比較擅長的科目。文法的部分就安心跟著姜威老師的課程,我自己是寫歷屆的時候有把文法的錯題整理起來,考試當天就看這些。單字的部分我是背老師的單字本,然後寫老師出的單字測驗,我會把錯的單字整理起來,然後重複背。考前把老師整理的歷屆單字寫一寫,因為時間不夠所以我只寫了一遍,再把錯的題目看了一遍而已,有時間的話我是覺得歷屆單字可以多刷幾遍,以高醫來說英文出的蠻多都是考古單字的,所以把握好考古單字和同義字,我覺得就差不多了。閱讀測驗的部分我覺得是要靠長期累積的閱讀能力,我本身很習慣閱讀英文的長篇文章,所以這部分我沒有花太多時間準備。但還是可以分享個小技巧。我自己在考試的時候會先寫閱測再寫文法和單字,因為對我來說我只要有時間仔細看文章,閱測題目基本上都能把握住,但單字蠻一番兩瞪眼的,不會的想再多還是不會,所以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思考單字上面。
模擬考的部分我覺得大家可以參加,但是不用太在意分數,我自己是把模擬考當成審視自己目前讀書方法是不是有效的方式。立言老師的物化模考營我覺得是一定要參加,除了可以訓練自己的考試技巧還有臨場感之外,老師也會非常詳細的檢討,在考前迅速的確認自己還有哪些盲點。
四、考前衝刺 & 臨場應試
我在備考的第二年和第三年都有參加三元的讀書班,我覺得在讀書班大家一起奮鬥的氛圍和自己唸書蠻不一樣的,也很幸運遇到一群好同學可以在考前三十天一起苦中作樂。
之前看過上榜的學長姐分享會把物化課本的題目刷好幾遍,所以去年的讀書班我花了蠻多時間在重複練習課本的題目,導致考古題只寫了一遍。我自己覺得課本刷很多遍的策略不太適合我,所以今年在跟一位學姊聊過之後,我就調整了策略,在考前只寫考古題。我自己的時間安排會照著高醫的考試時程,早上寫生生,下午的時候寫物化,訓練自己的頭腦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下作答。寫第一遍考古題的時候一定會錯比較多,所以寫第一遍的時候我是一天寫考題,一天訂正,之後寫順了之後每天都可以完成一份考古。寫物化考古題的時候一定要計時,我自己是寫第一遍的給自己100分鐘,寫第二遍就給自己90分鐘,我怕自己一開始就寫太爛打擊信心,所以採取循序漸進給自己壓力的方式,大家也可以試試看這種方式。
去年的物化計算量突然變大,我自己是在考場心態就崩潰了QQ 我發現自己考試當下的焦慮和緊張會讓腦袋一片空白沒辦法正常運作,所以在今年的備考,我也花時間在練習寫考題的策略還有心態。
關於策略的部分,我自己寫物化考卷會分成三輪,第一輪在快速看完題目之後判斷這是不是我能馬上把握的,如果可以,計算又是簡單的我就會先寫,如果我判斷我知道怎麼算,但數字很醜或是要繞幾個彎的我就會打三角形,第二輪再回來看,基本上寫完兩輪你能把握的分數已經拿到了,剩下的就把它當成加分題,沒有算到就算了,重點就是不要在一題卡很久。
關於心態的部分,我覺得自己要克服的問題有兩點,第一個是考試的時候太緊張跟焦慮,第二個則是我在寫考卷的時候很需要建立「信心」,如果我寫考卷的時候跳了很多題,我就會對自己沒自信,那後面的考題就算會也可能因為我不相信自己而寫錯。我自己是練習了《與焦慮和解》這本書提到的技巧。簡單來說,我原本的習慣的思路是,我現在的心跳加速是因為我很緊張,我怕遇到不會的題目所以產生了焦慮的感覺,這個焦慮的感覺會讓我腦袋一片空白,原本會的東西也會忘記,這個狀態讓自己更緊張,所以陷入了惡性循環。要打破這個慣性的迴圈,就要重新去詮釋這個狀態。所以我告訴自己,我的心跳加速是因為我覺得很興奮,我現在可以好好發揮我這段時間準備的東西,我是要來搶分的。當我先把握了我會寫的題目,我就可以建立起信心,那之後的題目也可以越寫越順,進入良性的循環。每天練習這個新的思路,最後把這個新的思路內化,穩定自己的心態。我在進考場到打鐘前的這十分鐘,我也是不斷重複想這個新的思路,然後告訴自己穩穩地寫就好了,所以今年考試就沒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當然市面上也有很多跟焦慮有關的書,不一定要用我這個,大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讓自己在考場上的情緒是穩定的。
五、面試準備
我知道比起筆試,我是更擅長面試的人,所以面試是到了筆試都考完後才開始準備。我覺得MMI面試的重點不是你知道了多少議題,因為這些其他同學也都會準備,考官也都比你瞭解這些議題,所以重點還是回到了「你」。你是怎麼樣的人?你的人生經歷有什麼?這些經歷帶給你什麼反思?這些才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也才是能讓考官記住你的部分。準備面試的時候我有跟補習班的同學組成小組討論,我覺得蠻推薦的,可以從每個人身上學到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觀點,也可以幫助自己反思。
我去年有參加後醫營,對於了解MMI面試的幫助很大,學長姐也會幫忙修改自我介紹,推薦大家都可以去參加,兩天下來真的超級充實!我也有參加三元的模擬面試,真的很感謝學長姐陪我們練習到十一點,給我們的反饋也都很受用。
在沒有和同學練習的期間,我也會和chat GPT練習面試。我把歷屆的面試考古題資料丟給他後,會請chat GPT出題目給我,我會在iphone的備忘錄用語音轉文字的方式練習,也會模擬正式面試時,讀題一分鐘,講六分鐘,最後30秒收尾。最後請chat GPT幫我潤飾我的說法,也會和chat GPT討論每個情境或是議題我可以帶入哪些個人經驗。如果是很內向或是雲端班沒有找到可以組成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試試看這個辦法。
六、給學弟妹的建議
這場考試是一個馬拉松,關鍵不是你跑得多快,而是你能不能穩穩地走到終點。所以我覺得適時的調配自己的腳步、維持好心態是最重要的。我很喜歡一位學姊分享給我的話,她說如果你在考場上只能發揮出20%,那你過去幹嘛要花150%的努力唸書?我相信在準備這場考試的人沒有一個人是不認真的,但是要怎麼在考試當天完全發揮,並不是只靠認真就足夠了,所以我覺得大家在備考期間一定也要想一想要如何克服緊張跟焦慮,讓自己可以好好的發揮所學。
最後,請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我覺得這場考試最難的是如何在每一次失敗之後仍然選擇相信自己,但是如果自己都不站在自己這邊了,還有誰能相信你呢?所以不管跌倒幾次,好好檢討,把這些經驗當成養分,只要你願意再站起來,機會就是屬於你的。祝福所有走在這條路上勇敢的你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