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賀!🎊用力賀!
解元戎(高醫藥學)考取高醫。中山後醫
🎯推薦師資:
英文—張文忠 物理—林立言 化學—林立言 生物—劉旭 生化—沈浩
📌英文:
個人英文其實沒有花太多心力準備,因為文法部分佔分不多,難度也不算高,高中程度基本都能應付,最主要的得分關鍵還是單字量夠不夠和閱測看不看得懂。考試的單字難度不低,除了基本的托福單字之外,GRE 程度的單字也要掌握一些,推薦搭配一些手機 APP 來輔助自己,每天持續背一定數量的新單字,而且當天一定要再複習一次加強印象,一天也不用背太多(大概 30 個),不然反而會用掉太多時間,堅持下來半年的準備時間可以累積超多單字,另外可以將同義詞、易混淆詞整理在一起,物理化學算累了或是生物生化背多了都隨時可以翻開來複習一下;閱測的內容都不算太難,現在很多都是直接抓網路文章來出題,平常可以多接觸一些原文的文章,覺得太枯燥就找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主要訓練自己能不能抓出文章的重點,考試時可以先看題目去抓出主旨,另外閱測也有變相考單字用法的題目,前面提到背單字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到這個部分;作文雖然不是每間學校都有考,但建議不要完全放掉,有時間就可以練習看看,平常閱讀的資訊跟累積的單字在寫文章時都可以派上用場。
📌物理:
我高中的物理程度不算很好,大學原本的科系也沒有修習過普物,相較起來就花了很多時間在練習物理上面。立言老師這幾年教學方式的改變已經減少了很多上課要邊抄邊聽的時間,所以上課時建議以完全聽懂解題流程為主要目標,課後再自己練習一次比較不熟悉的題目,老師在課本挑選的經典例題已足夠應付考試的難度,若想精益求精可以再加減練習老師整理的題庫,我覺得練習物理題目是重質不重量,懂得如何解題比拼命做一堆題目還重要;筆記方面可以針對公式較繁多的章節整理,例如光學、電磁學等等,也可以將老師教學時隨手寫的一些整理再內化成自己的筆記,然後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也可以直接記起來(注意可以套用的場合條件),完全理解觀念之後再透過練習題目來加深印象,不用把物理想得太可怕 XD
📌化學:
因為物理化學出在同一張考卷,所以才一樣選擇了立言老師,考試時可以用同樣的解題邏輯去應付這張考卷。跟物理相反,我高中的化學還學得不錯,準備起來就比較得心應手。相較於物理,我覺得化學更注重基本觀念,很多概念其實都可以推理出來,不一定要透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塞進頭腦,不過要特別注意一些高中時學到的結論很多都是簡化後的結果,到了大學普化的程度常常會有例外的情形發生,這也是立言老師教學的一大特色,每一個需要理解的部分都會詳細解說,像是相對抽象的熱力學(剛好可以和物理的部分相互輝映),一旦有任何觀念誤區都務必要弄懂才不會搞混,最後再搭配練習題目去學習怎麼應用到解題上;此外,化學還是有很多記憶性的重點,像是元素的週期性、物質的性質、晶體的堆疊方式等等,這些都可以用筆記整理到一個方便重複翻閱的地方,想到的時候就拿出來背誦一下。
📌生物:
生物的知識量實在太多了,我覺得準備生物時最忌諱的是「什麼都想要」的心態,所以我主要是從考古題的出題觀念延伸,將重複考過的重點熟記,再將相關的概念整理在一起記憶,老師講義內的表格也已足夠應付各校的考點,這樣會比起將課文毫無頭緒的記起來還有效率。另外推薦搭配彩色圖片來記憶,生物學有很多不知所云的專有名詞,尤其是分類學這個章節,這時候透過圖片會更好理解,也可以更加深自己的印象。
📌生化:
相較於其他科目,我覺得生化是一個 CP 值高的科目,內容相對較少,重點也容易捕捉,而且有不少和生物重複的部分,像是分子生物學、能量學等等,只要能以生化教學的深度精讀這些章節,在面對生物的相關考題時也能顯得遊刃有餘。生化也是推薦整理筆記的一個科目,必須要透過自己有邏輯的去推理中間的一些過程來強化記憶,尤其是營養代謝這類內容相當繁雜的章節,連結各種代謝路徑而不是獨立背誦每個步驟,用觸類旁通的方式才不會容易忘記。
📌口試:
口試是我比較擔心的部分,因為自己的口條很爛,又想到每一關都要自言自語至少 7 分鐘,比起筆試只要單純的讀書,口試更注重個人的儀態與臨場反應,我自己是在平時就會看看新聞,除了基本的醫療類新知,一些社會新聞也都會關注一下,看完後就會反問自己有什麼想法,然後試著在鏡子前講出來,或著是找人討論激盪出不一樣的看法,筆試放榜後開始反思自己考後醫的動機,想想自己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歷,建議參加補習班舉辦的模擬面試,可以得到相當多的回饋,了解自己的長處並好好的表現出來,也彌補自己不足的地方,這些東西都可以在口試的時候派上用場,也是好好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整體心得:
自己算是兩年上榜,第一年當完兵距離考試日期只剩兩個月,那時連課都還沒上完,所以都是抱著試水溫的心態,結果最後和面試門檻只差了 10 分,這也帶給我不少信心,覺得今年在進入面試這部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結果最後我自己的筆試分數其實也沒有很高 XD)。個人的準備方式可能不適合想要衝高分的同學,準備後醫是一場長期抗戰,如何維持自己的衝勁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一開始就很認真上課、整理筆記、練習題目,結果到最後就沒力了,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步調,上榜生的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穩住自己的心態
才是堅持到最後的關鍵。還有要找機會適當的放鬆,保持一定程度的社交活動,一直把自己封閉起來讀書很容易會忘記跟人互動的感覺,畢竟筆試結束後還有
口試,面對考官時如果變得不太會說話就糟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