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同賀!
🎯李承哲(長庚生醫)考取高醫後醫
🔍高醫成績:筆試272.75分 / 面試:31.2分
✅推薦師資:英文/張文忠 生化/葉仲 生物/劉旭 物理/林立言 化學/林立言
當初興起考後醫的念頭,部分源自於求學過程的體悟,在實驗過程中我時常詢問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對於生命科學固然懷有熱忱,然而學術研究真的是未來想走的路嗎?
考量自身個性與未來發展方向,我希望自己未來能夠換個方式,將既有的醫學知識延伸並拓展至臨床來實際造福人群。然而求學過程的這些體悟只是促使我踏上這條考試的冰山一角,家人的一場重病與身為照顧者方的人生感悟,是我在這條艱辛的考試之路能繼續勇敢前進的主要理由,醫者除了治療患者身理上的病痛之餘,更多的是給予病家社會、心靈的層面的支持與陪伴,才是身為醫者難能可貴之處。準備後醫這場考試的三年,對我來說或許是人生中最煎熬痛苦的三年,但也是真正瞭解自己和自己對話最多的一段時間,從中瞭解到自己的核心理念和報考初衷,並期許未來自己能夠持續虛心學習,時常警惕自己是多麽幸運才能夠走到今天。
在第二年備考失利後,希望能夠換個環境讓自己有所突破。與過去備考的戰友討論後,評估課程的扎實度和補習班能夠給予的資源後,選擇了三元補習班。
環境部分,三元給予後中、西醫同學重新裝修過的授課教室,燈光亮度明亮、課桌椅都變得比以往還要寬大,整體面授品質我個人給予高評價,學習效果也隨之上升。補課自修教室在裝修後也變得寬敞舒適,備考這段期間除了上課,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自修教室唸書,不僅提供我良好的念書環境,更能與志同道合的讀書會戰友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同努力奮鬥、交流想法,我認為是我這年筆試有所突破的重要原因。
師資部分,三元師資選擇性多元,課程方案我個人是選擇面授和雲端二合一,對於我課後若需要重新複習非常方便,不管是雲端或是面授都可以依照個人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文忠老師的系列叢書加上課堂練習與新聞時事補充、立言老師物理和化學的扎實觀念灌輸與精選習題、葉仲老師生化由淺入深的觀念疊加和每週隨堂考卷、劉旭老師生物題庫整理與課後補充影片,都可以讓我感受到三元老師滿滿的教學熱忱與專業,讓我放心將這一年交給老師帶領我走向上榜之路!
除了課程用心安排外,最後衝刺階段三元也舉辦扎實的模考營,透過不同題型考卷的刺激,發現很多隱藏盲點或是還不熟的觀念,再加上立言老師親自來高雄班解惑,讓觀念能及時釐清也在考試撈到不少分數。此外我也很推薦參加最後衝刺期的讀書班,適當的環境壓力促使我們成長,很感謝最後一個月的讀書班讓我的調適到最佳考前狀態,每當看見其他同學也同樣努力奮鬥著,都督促著我要更認真!如果是在後期容易倦怠或是課程結束後怕失去動力的同學推薦參加。
最後佔總成績40%的面試三元也不馬乎,學長姐精心設計的口試模擬訓練和立言老師主持的口試關,扎實的訓練使我實際上考場能擺脫緊張,展現最好的一面給老師。
以過來人的視角,我會建議即將踏入這場考試的考生,要有覺悟接下來的這一年會非常煎熬和痛苦,自己必須要有一個足夠支撐你度過這些挫折的動機和初衷,並且做好強大的心理建設在踏入這場殘酷的考試。如果準備好就全力以赴吧!按部就班跟著老師腳步建立出自己的一套筆記系統,既然別人做得到,那麼我一定也做得到,相信自己。
非一年考生,經過幾次的準備已經對課程整體規劃都已經有大概地掌握度,在新年度開始前可以好好審思去年的自己哪邊可以修正,不管是心態上或是課業上哪邊必須改進。自信和自負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可以有自信但不能自負,切記勿因為有準備過一年熟悉課程安排而不仔細研讀,必須重新reset自己,把自己當作一張白紙重新學習砍掉重練,從頭跟著上課進度和反覆優化筆記,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上過去年的課程而囫圇吞棗,寧可承受在備考時期重新來過的疲憊和痛苦,也不要在考試當下遇到知識盲點而後悔莫及。
以我自身的背景並不是台清交成的優秀學生,一開始到補習班面授,身旁都是學經歷都比我好的人,心中難免感到焦躁和自我懷疑,但在一路的考試過程我才瞭解到,後醫這場考試老師並不是挑誰比較聰明、誰學經歷優秀,而是給擁有強烈行醫動機和肯花時間下「對」苦功的任何人。所以絕對不要否定過去的自己,人生每段經歷都是珍貴並促使你通往心知所向的重要養分,老師絕對不會拒絕已經準備好的學生。
💪各科準備方式
以下是我各科的準備方式,並沒有所謂的對或錯,考生可以根據各個學長姐提供的方法提取適合自己的方式,將它結合成專屬於你的讀書方式。
📌英文(文忠老師)
文忠老師常說「背單字就能當醫生」我認為十分中肯,以高醫考型「單字」是決勝負關鍵,文忠老師的解析單字和字根辭典便足以應付高醫的GRE單字和托福單字,文法只要跟緊老師的課程進度並且紮實地練習文法精華和解析文法的題目就很足夠。閱讀的部分推薦網路文章BBC、National Geographic 和 Reader's Digest透過計時訓練閱讀速度和整理文章重點的能力。最後作文的部分,高醫出題方向歷年來都和醫療相關,個人建議可以把醫療時事的議題或是基本倫理議題準備好,將這些作文背下來,若遇到類似題型便可靈活運用。
📌物理(林立言老師)
立言老師的整體教學系統相當強大完整,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將艱深的物理觀念讓門外漢的我也能清楚了解,這種快、狠、準的解題技巧完全符合高醫這種高壓速度戰的考試模式,讓我對物理不再感到畏懼。老師每年不斷在進化,對於教學或學生的疑難雜症都是「全力以赴」的態度去處理讓我十分欽佩,老師的努力也警惕著我不能辜負老師的苦心。
物理準備方式,我共有兩份筆記,一個是課後整理的精華筆記,內容包含課本重點整理與題型整理,另一個是老師提供的學姊筆記。
前期:課前先將課本預習寫過一遍,抓出自己解題盲點並在聽課時特別注意。課後下一次上課前會再寫一遍確認自己是否全盤理解(兩者時間不會間隔太近),然後搭配今年改版的題庫,依照課程進度,安排一個禮拜大概5回左右,但寫是其次,重點是要計時並且與同學討論問題點,很多盲點可以從討論中發現並且釐清。
考古題很重要!物理歷屆考古我是建議在備考前期就要開始寫了,隨著課程進度進行分章考古練習,可以大概了抓到考題難度,才不會在題庫中迷失自我。
後期:老師的總複習班題題都是經典,收錄了當年度的各校轉學考題。此外模考營,老師也是用心出題,模擬了四間學校不同風格的考型。我認為參加總複習和模考營讓我後期對於題目的敏銳度和熟悉度都有大幅度提升,後期我主要就是將歷屆試題、總複習、模考營重複寫爛,並且搭配過去的精華筆記和學姊筆記反覆複習。
📌化學(林立言老師)
立言老師化學課本編排可以感受到老師下足苦功,對於各原文書重要概念、題型和圖片皆有收錄到課程講義,再加上老師的對於每個觀念都會有生動的比喻常常讓我忘不了(三順排電風扇XD),地表化學最強的物理老師當之無愧!今年的精華影片和筆記,老師手寫的電子檔筆記讓我短時間能夠掌握各章節重點,還會有小彩蛋擴充知識,真的很感謝老師的用心。
課程講義老師採取填空格的教學方式,筆記主要是註記在課本空白處,因此課後我會再額外整理出自己的精華筆記。由於過去有化學基礎,因此會將課本題目事先預習過,抓出自己還不懂的觀念和盲點並在課堂上一併解決,除了課本習題我也有寫Zumdahl題庫,並依照課程進度進行安排,因Zumdahl很多同題型的題目會集中在一起,所以建議時間沒那麼多的同學可以跳題寫。
此外老師的總複習也整理出各章節的轉學考題,將同一類題型的觀念用連續combo心臟爆擊,讓我釐清很多盲點。我建議準備一本自己的錯誤筆記本,將自己常錯的觀念或是需要記公式(EX:酸鹼公式)寫上去,在考前針對這本錯誤筆記本反覆複習加深印象
📌生化(葉仲老師)
高醫的生化的題型越考越刁難,但我認為葉仲老師的講義和課程筆記足以涵蓋九成以上的考題,老師觀念講解十分清晰,課程筆記整理也是言簡意賅,複雜的代謝流程可以用有邏輯的起承轉合,讓我清楚抓到重點而不是死背,課前小考真的感受到老師用心出題,整理了歷屆學長姐常問的題庫問題,在課堂講解上一併解決,真的很暢快!
準備方式:課後我會將老師的課堂筆記以樹狀圖的方式將每個章節整理在A4紙上,搜集起來成為我的生化精華筆記,由於我比較屬於手寫型記憶的唸書方式,整理成樹狀圖能讓我更清楚每個章節架構和觀念。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記憶固化,我的方法是在課後三天和下週課的前一天,嘗試不翻課本說故事的方式講給自己聽,因為能從口中說出來的東西才是內化後的知識。此外我會透過課前小考、Lehninger和Methews題庫練習(依照自己時間所及)加強觀念,但是要注意有些太難的題目可以放掉,切記不要鑽牛角尖。重要程度:課前小考>>>題庫
📌生物(劉旭老師)
劉旭老師的課本編排相當用心,課後補充也相當完整,我認為老師的課程足以涵蓋後西醫的生物內容。高醫的生物出題主要以Campbell為主,因此我有特別整理Campbell個章節的圖片集,並且細讀個章節的課後整理來掌握大方向。推薦寫老師整理的兩本英文題庫,老師已經將Campbell題庫去蕪存菁還有收錄個章節歷屆考古題,題目量已經綽綽有餘。考古題十分重要!99年-111年的歷屆至少刷5遍以上,會發現許多觀念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重複出現,而這些蛋黃區便是絕對要把握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