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捷報!🎉
🏆張耕豪(中正資工) 考取義守後中
🎯國文84分 英文77.5分 化學60分 生物96分 總分317.5分
🥇國文/陳元 英文/張文忠 化學/高進.方智 生物/劉旭
⏭備考年限:2年
⏭家庭狀況:一個老婆一個小孩,是我最大的支柱
我原本是個開了桌遊店五年半的小老闆,2021年5月,因為台灣武漢肺炎疫情忽然間失控的結果,娛樂場所被迫停業到10月,也因此讓我萌生報考後中的想法。
直到33歲現在的我依然自信無比(甚至到了自負的程度),所以一開始我的老婆和朋友是抱持著遲疑的態度,畢竟我們才剛買房,且我的女兒也剛抓周完,忽然間就放棄身為丈夫和父親該有的承擔,確實很不負責,或許為了填補我內心的愧疚和減少紛爭,我選擇了最低限度的開店(包含辭退所有工讀生、增加高報酬比的家教課程等),然後在店自修。(由於生意慘澹,所以平均每日大約可以讀6~8小時的書)
但2022年的3月(距離後中考試一個月),由於課程內容真的太多,我發覺這樣時間真的不夠,所以忍痛收掉了經營6年回憶的店,4月底,三所學校放榜的慘澹的結果,讓我知道我得專心備考,不可再心有旁騖,也因此我選擇直接到三元聽面授課。
2022年7月開始,我的生活變的單純且規律,每個週間就是早上開車接送小孩上托兒所,然後騎車到補習班聽課或自修,晚間九點後回到家稍盡一些父親的責任,週末如果可以至少陪孩子三個小時。(關鍵一:讓生活變得單純,才能讓做學問不被打斷)
牛頓曾經在他的回憶錄說到:「我不知道這個世界會如何看待我,但對我自己而言,我僅僅是一個在海邊嬉戲的頑童,為時而發現的一顆光滑的石子或一片可愛的貝殼而歡喜,而在我的面前,依然是未經探索的真理的海洋。」;雄中校訓「實事求是、精益求精」這兩句話一直影響著我,也是我喜歡追求學問,甚至把學問用在日常生活大小事上的寫照,比如說唱歌時我就會問大家為何女生聲音比較尖(和生物相關);又比如說看到英文閱讀測驗關於照顧小孩的方法就是我效法的範本。(關鍵二:讓學問變得生活化,讀書才不會無聊)
我的史地知識、生活閱歷豐富,對於理化充滿興趣,雖然生物的知識只停留在國中,但懂得努力彙整相關知識,然而英文糟透的事實擺在眼前(兩次多益都只有400分),綜上所述,我試著調整許多方針去截長補短。(關鍵三:能夠正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作出最後的讀書計劃)
我是一個超愛管閒事和表現自我的人(我從小從不怯場,超愛即興發揮),所以許多化學、生物和相關讀書會的群組,我都踴躍發言,熱心指導,更甚者,連和我不相關考統測的學生的數學題,我都超有興趣的幫他們解題XD,但由於我深信「教學相長」這句成語,所以即便可能解題錯誤有些糗,但「把錯誤留在三元,成就留在考場」不是很好嗎?(關鍵四:熱心助人,教學相長,絕對不虧~)
在準備的期間,不管是從書本上對知識的加深學習;各位師長、同儕的耳濡目染;自己,家人和各方好友的期許,相信都會逐步塑造你自己要成為好醫生的自覺,這能夠讓自己的夢想持續保鮮,甚至日復一日的增強信心。(關鍵五:找到為何要成為「好醫生」的原動力很重要!)
其他還有許多關鍵因子想和想考後中的學弟妹分享,但礙於篇幅有限,不過,至少綜上五點所述,你(你)應該要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懂得改變」才是快速考取的不二法門
劉旭老師授課特色概論:
我認為老師的授課可以從五個面向來探討。
一、回歸根本:市面上的普通生物學原文書據稱至少七種版本以上,然而老師第一堂課就放話說他會以醫學系最喜愛用的campbell biology為主體,然後利用科學雜誌、歷屆試題、奧林匹亞試題、相關時事等作為延伸進行教學,孔子說做任何事情前必先正名乎,其實就是這個概念,所以你會很清楚一年下來你得學什麼。
二、分數自決:我們不可否認這幾年下來,後中的生物考題越考越廣(我不喜歡用越考越偏這種說法),但我總是抱持著作為醫生,這些都是基本該了解的概念,只是學習的時機早晚罷了,所以老師的教材會很清楚告訴你哪些是必讀的,哪些是選修,哪些是再精進,哪些是要成為一流高手得讀的(透過星號)
三、教材明瞭:今年老師把教材全部換成全彩,且把一些要注意的重點粗體紅字標記,另外,另外透過分冊(分成10冊)和明瞭的編排,可以讓我們能夠輕鬆的掌握前後的連貫關係,也更加能方便自己做筆記的統整,然後因為一開課你就可以掌握整年所有的書有哪些,可以輕鬆安排時間(正課十本、中文題庫三本、延伸題庫一本、另有英文題庫、小考約25回、考前補充資料)
四、把握時間:老師很清楚我們的時間很寶貴,但課程內容卻超多,所以上課絕不說廢話,另外樂於把許多延伸的實驗內容、諾貝爾相關議題放到影音平台上讓學生們可以反覆複習觀看。
五、易地而想:或許是因為老師相對年輕,很能理解我們求學會遇到的難關或是盲點,所以會透過口訣、切身的經驗分享等方式積極解決學子的問題,這會讓人感覺離我們很近沒有距離感,像我自己從老師身上學到最多的就是即便遇到完全課外的題目,仍可以找到些許蛛絲馬跡解題。
最後補充一點,我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喜歡挑戰權威,所以很愛挑課本內容的錯誤或是挑戰課本或是老師,但老師總是樂于接受,不會介意我這樣無禮的冒犯,真的非常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