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中面臨許多壓力,因此出現越來越多憂鬱症、睡眠不良、注意力分散、失智或過動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世界有超過1.5 億人口受到憂鬱症影響,約1 億人口受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擾,約160萬人因暴力喪生以及100萬人自殺,共約有4億5000萬人口受到認知控制缺陷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這些神經或精神症狀和問題,都與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以及認知控制缺陷有關。
隨著儀器與研究方法不斷變化演進,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者已可運用更多的方式和工具,探究大腦功能與認知行為的運作和關聯,並取得突破性發現,包含建立注意力、工作記憶與認知控制能力以及不同腦區相互連結和影響的關聯性證據等。
在此注意力(Attention)課程議題中,預計藉由4個主題:(1)人類注意力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導論,(2)注意力與認知,(3)注意力與意識,(4)從瞳孔大小看注意力歷程,幫助學員對認知神經科學如何研究人類注意力和認知控制有初步認識。課程內容將包含:人類注意力調控歷程、注意力類型、注意力瓶頸、如何測量注意力、眼動與瞳孔大小之於注意力、注意力與認知控制對生活和表現的影響等,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注意力與認知控制扮演過濾外在訊息進入高層認知歷程處理和減弱不相關訊息處理等的重要角色,讓我們專注於當下感興趣的訊息以做後續處理。若這些認知能力無法滿足實際需求,便可能導致學習或工作表現偏差和落後。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兒童,困擾於無法輕易將注意力移轉並停留在當下要學習的事物上,因此造成學習效率低落。
認知功能在兒童時期發展迅速,對一生的成就影響重大。已有研究發現,可透過學童的注意力,有效預測其閱讀與算數表現。另外,學齡前兒童的認知控制發展與智力發展具顯著相關,國際學術界已透過長期追蹤研究(Moffittet al., 2011),發現孩童自我控制的能力可用於解釋認知功能表現的個別差異,並預測學業表現及未來發展(甚至是30年後的表現)。亦有研究顯示,較之智力,自我控制能力對於生活表現與發展的解釋力更高。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超過3億人口受憂鬱症影響,約160萬人因暴力喪生以及130萬人自殺;而這些問題都與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及認知控制缺陷有關。
本課程為人類注意力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入門,課程內容介紹人類注意調控的歷程、注意的瓶頸、注意的認知心理學理論、常用的研究典範,注意對外在刺激與內在表徵的調控,以及注意運作的神經相關。希望可以讓學員對人類注意力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有初步認識。
本課程將探討注意力的類型、注意力的弱點、如何測量、注意力與意識之間的關係,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Spatial attention enables us to focus visual processing towards specific locations or stimuli prior to the next fixation. Recent evidence has suggested that local luminance at the spatial locus of attention, saccade preparation, and working memory influences pupil size independent of global luminance levels. When bright and dark patch stimuli are present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periphery, thereby producing no change in global luminance, pupil size is nonetheless smaller when the spatial locus of attention, saccade planning, or working memory overlaps with the bright, compared to the dark patch stimulus (referred to as the local luminance modulation). The midbrain superior colliculus (SC), causally linked to eye movements and attention, is likely involved in this modulation. The SC receives multisensory, cognitive, and arousal inputs from multiple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areas such as the frontal eye field and locus coeruleus, and projects directly to premotor brainstem circuit to initiate the orienting response which includes pupillary responses. Research in behaving monkeys has shown that pupil size is altered according to local luminance level at the spatial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 microstimulated location in the SC map of monk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