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到師大音樂研究所就讀,對我來說是人生難得的體驗,也是一場「意外」。記得2011年,為了一圓年少時的文青夢,決定再進修一個跟文學或藝術相關的研究所。因為在就讀博士班期間,對英文翻譯產生莫大的興趣,在當年度也與城邦文化合作,翻譯一本科普書,因此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師大翻譯研究所。不過打到系辦詢問過之後,確定該研究所已經不再開授碩士在職專班。而除了師大,國內翻譯研究所的選項並不多。因為這一通電話,讓我暫時斷了念翻譯研究所的計畫。不過後來我轉念一想:為什麼不試著挑戰音樂研究所看看?畢竟學唱歌、學音樂,是我從國中時代的夢想。不過這個想法在當時聽起來遙不可及,對於一個連低音譜記號都看不大懂的人來說,想念音樂研究所實在是一個很遙遠的夢。這個念頭雖然只是小小的火苗,但是一旦被點燃,就好像通往一座火藥庫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我開始研究考音樂研究所相關的規定,也在2012年2月,開始找車炎江老師上課,展開了聲樂學習之旅。
雖然學音樂這個夢想等了20年才實現,但我非常感謝在學習音樂的路上,我遇到非常多的好人,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地幫助我。2012年3月我開始固定在菁華音樂中心練習,兩位黃老師給我非常大的幫助;6月份開始我找了第一個鋼琴伴奏雅惠,她認真又負責,一路陪我考上師大、並且通過鑑定考試。2013年9月考入師大以後,認識了一群好同學,又受到非常多老師的提攜,每個人都對我相當包容,尤其是我的指導教授王望舒老師,無論是在技巧或是對音樂的詮釋上,都給我極大的助益。2014年8月,我又認識現任的伴奏意淳,她不但有好的技巧、更有極大的耐心,是我在台上的最佳伴侶。2015年2月認識另外一位伴奏盈秀,除了在必要的時候給我協助之外,也是我的好朋友和好鄰居。對於一個半路出家的人來說,我何其有幸,可以認識這樣多音樂圈的人士,每個人都給我極大的鼓勵與溫暖。
今天的音樂會,以「青春、愛情、離別、信仰」當成四大主題,象徵人一生的「歷」程。我一直希望,在符合系上規定的前提之下,還可以多給聽眾一些感受。一場好的音樂會,主要的賣點除了音樂本身,應該是希望傳達一些概念、或是人生的體認。如果只挑一個主題,那除了「愛情」以外,似乎很難找到足夠的曲目撐起一場音樂會;但是如果只談愛情,很多歌曲都必須捨棄,似乎有點可惜。因此構思許久,我找了四個主題,並且將它們串在一起,希望能把我目前的人生經驗,跟大家分享。
對我來說,學音樂固然是莫大的收穫,但是更大的獲益在於透過音樂,讓我看到更多許多不一樣的世界,也體認到自己的極限。對我來說,學習音樂最困難的地方,不只是技巧本身,而是如何讓自己融入曲目中的意境,再利用本身的人生經驗詮釋給聽眾。「如何切入不同的思維」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不過也因為如此,我體會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與感受。從我入門以來,車老師教我「鬆」,王老師教我「圓」,這兩件事情固然是唱歌的關鍵,但其實也是為人處世的準則。謝謝音樂,讓我的人生更圓滿。
謝謝辛苦的評審老師、感謝協助場務的盈秀、庭均、家漢、維光,也謝謝宜芯幫我設計海報、節目單與邀請卡。最後,再次感謝所有參與的大家。今天的音樂會因為你們而美好,感謝你們參與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祝福大家有個愉快的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