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焦"朋友- 容貌焦慮、性別與社會倡議

-

上圖為修課同學認識對於自身外貌喜歡/討厭的地方

  • 提課類型: 學生募課

  • 指導導師: 通識中心教師 吳忻怡老師

  • 業師: 王聖閎老師 楊雯娟老師 王韻茿老師 周郁齡老師 林盈慧老師

  • 本門微課程: 1學分

上面為課程成果影片(❛◡❛✿)

0420 初識容貌焦慮

第一堂課,盈慧老師帶著同學們初步認識容貌焦慮,透過數個有趣的小活動,讓同學們認識自己及容貌焦慮,並藉著自我優點的繪畫,一步一步建立自信,肯定自我。

在課堂的後段,老師分享了許多影片,並配合著音樂傳遞女性做自己,不畏時代及他人眼光的勇氣。

以下為講師推薦的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nIxvfOaIeI


0426 從性別看容貌焦慮

這堂課,由忻怡老師接續著上次介紹容貌焦慮的主題,但更從性別的角度進行剖析,同學們藉由了解更久以前的性別文化,去討論如今形成容貌焦慮的可能脈絡,最後我們欣賞來自一位維密模特-卡梅隆小姐的演講,引人深思,推薦給初想認識容貌焦慮的朋友,對於這項議題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0503 線上展覽的魅力

這堂課,同學開始對策展有了初步的認識,王聖閎、楊雯娟、王韻茿三位講師介紹了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設立的免費線上展覽網頁-開放博物館,並從中介紹了多優質的展覽,也見到其他的線上展覽方式,例如Gather town、或實體轉成線上的科技,讓我們認知到"線上展覽不只是備案",而有相當多的可能性,也啟發我們這學期期待可以自己做出一檔小型線上展覽的想法。

以下推薦一檔線上展覽

openmuseum :

你可能毋熟識个客家

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


0507 探索實體展-阿嬤家

繼上一堂課中見證了線上展覽的魅力後,我們到"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AMA Museum"參訪,實際學習展覽可能的呈現方式,並且同時認識其他性別相關議題

阿嬤鼓起勇氣說出的故事、手繪的圖鴉、燈光的渲染,在導覽員的帶領下,體會一件又一件不只是教科書的歷史名詞,而是阿嬤們的生命故事。而館內的展品擺設、設計巧思、營造的氣氛也為我們的展覽注入許多面向的可能性與創意。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AMA Museum

0510 實體策展大解密

這堂課介紹到實體策展的部分,楊雯娟王韻老師我們分享們豐富的策展實戰經驗,還帶領我們一步步去激盪腦中的創意,並且幫助同學將各式各樣想法都彙整起來,化成文字而更有實體感,讓我們對於展覽的發想不再是難以觸及的無力,更從中注意到很多關於策畫展覽可能會遇的問題,以及學習到設定受眾、蒐集素材、場地配置等專業展覽相關知識。

以下推薦講師部分展覽


0517 策展課程總結

這堂課請到在策畫展覽上具有豐富經驗的郁齡老師,將我們帶至策展人而非藝術家的角度看待展覽。

郁齡老師從策展人一詞的來源切入至其在展覽扮演的角色及負責的工作。並分享數個令她記憶猶新的展覽,為我們展品提供靈感發想。老師並非直接給出策展的具體方向,而是希望透過接觸不同展覽,讓我們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也幫助我們對策展學這門深奧又不易言傳的學問有更深刻的理解。


來自部分修課同學的心得(◍•ᴗ•◍)

亭芮

透過這次參與容貌焦慮的微課程,我有很大的啟發,不管是在對容貌焦慮這個議題的認識還是如何舉辦展覽,都讓我收穫良多,剛開始還沒上這個課程的時候,我們去看過一些展覽,有討論出一些我們覺得可行的方法,但經過這幾堂課的洗禮,我發現我們的想法有些太遙不可及,不是說無法達成,但對現階段的我們可能有點吃力,還有第一堂課的老師帶我們認識真正所謂的容貌焦慮,真的有打開我的眼界,原來所謂的容貌焦慮不僅僅侷限在「外觀」,聲音、想法…都是容貌焦慮的一種,謝謝那幾位老師特地撥空來為我們講課,這幾個禮拜真的收穫良多,讓我對之後的展覽更抱有期待。


佳佑

因為社參讓我接觸到容貌焦慮的微課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線上展覽,在這之前我不知道還有線上展覽這種展出方式,另外講師提到如果能親自去的話會想去實體展,但若沒辦法去的話就會想要有線上展覽。線上展覽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因為疫情,線上展覽提供了另外一種不同的思維,但實體展還是有不可取代的地方,畢竟有較多的互動。這次的微課程我學到很多策展的專業知識,請來的講師也經驗豐富,很高興有機會接觸到策展,這是我以前從沒想過的。


建亨

我對微課程的每個老師都非常尊敬,為了幫我們這麼少人上課準備了那麼多東西,因此我十分珍惜這些資源。雖然後面都是線上上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少,但我還是得到了許多關於辦展覽的重要觀念,這也是我們未來容貌焦慮展覽需要付諸實行的。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堂實體課,主題是容貌焦慮與社會倡議展示工作坊,這是我們全部人第一次一起討論容貌焦慮的展覽內容,也因此激發出許多火花,像是我覺得利用其他人的經驗敘事是個很棒的方式,畢竟大家都喜歡聽故事,觀眾才不會覺得無聊,希望我們未來可以辦好這個展覽。


「愛自己,若聽來太深又太淺,不如抽換成另一套說詞,不應有恨。」

吳曉樂(2019)。可是我偏偏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