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和忽視往往比徹底的厭惡造成更大的傷害。~JK 羅琳, 《哈利波特與鳳凰會密令》【熹知教育引言1034】
Indifference and neglect often do much more damage than outright dislike.
~ J.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看到羅琳這段話時又勾起了「冷暴力」的顫慄,忍不住要再次分享,這是在《哈利波特與鳳凰會密令》中的一段話,道盡了哈利波特童年的悽苦。不要以為孩子沒傷口、沒瘀青就沒有霸凌,冷暴力無法開驗傷單。我們自己設身處地想想就知道,被人討厭會很不快,但是無視及冷漠更令人心靈淌血。無言的負面情緒,在師生親友之間悄然地流竄,更讓孩子惶恐、憂鬱、無助,這說明了冷暴力對孩子(也對成人)的深遠影響。(羅琳個人的介紹,請參閱協會網站的【熹知教育引言1031】
羅琳的故事中,哈利波特從小在舅父家不被待見,那些暴力、冷暴力的對待,讀者的情緒被拉到谷底。然後到魔法學校,他的天賦、勇氣得以展現,同學友誼的滋養,這又讓讀者的情緒被拉到山巔。故事過程中,佛地魔的種種陰謀、陷阱,我們的心糾結了。他一次又一次不畏艱險、生命威脅,以小兵之態大敗魔王,HE令人雀躍不止,又把大家的情緒拉起來,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命燃起希望。羅琳能寫出哈利波特魔法書,實因為她深刻地了解人性,更知曉孩子的心,才能牽動讀者的心思及情緒。如果故事寫成哈利波特的父母沒死,他從小在魔法的教導呵護下長大,也沒有大魔王作怪,直接成為大魔法導師,沒有了情緒的鬆緊起伏,這種暖心的故事就不太有看頭。
但是別忘了哈利波特是筆下的英雄,故事穿插這些情節,讓讀者在短短的天數內,隨著劇中人的情緒跌宕起伏,大呼過癮說故事很棒。可是人不能過這種生活, 孩子的成長太過於跌宕起伏可不是好事,孩子在無人關愛、太沉重的壓力、困難下,很有可能心一橫就「入魔」了,所以才會有所謂的狗都嫌的叛逆期。我多年輔導孩子,有些還有戒毒、入獄等等的案例,都看到這種童年經驗,這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被忽視的冷暴力,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因而自暴自棄。
所以,千萬不要以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想法來帶孩子,更不要用放牛吃草的無為而治來放養孩子,畢竟孩子小還沒有清楚的是非觀念,打罵或是不理他的方式都會讓他「無人愛我」「無依無靠」「無所適從」「無處是我家」。讓孩子過著情緒長期嚴重低落的日子,是很容易發瘋的(成人也一樣),尤其是他看不到開心快樂的未來,會令他很絕望的。很多被霸凌(包括冷暴力)的孩子會一蹶不振,就是這個道理,通常需要很長時間的療傷,甚至於一輩子都被其蒙塵。
那我們如何避免、防範這種冷暴力呢?坊間的育兒方法很多,有時候會讓父母不知如何取捨反而做不好,我多年的輔導經驗發現,讓父母做得來的方法才有用,所以我只推薦這一種。我在上一篇【熹知教育引言1033】引用了貝內特在《 心之光》的話,就是要選擇帶給你正面情緒的良師益友,這段類似孟母三遷的良言,其實關鍵就是正面情緒。我推薦最有效又簡單的做法,就是肯定讚賞孩子,這會產生正面情緒(親子雙方都會有)。只要肯定讚賞的次數夠多(越多越好),孩子會蓄積充沛的正能量,他就有強壯的抵抗力來粉碎外來的壓力。更神奇的是,他不會吸引負面的、惡意的攻擊,反而是有更多的正能量及良師益友來到他身邊。
那怎麼做才是有效的肯定讚賞呢?如何避免巴結討好孩子呢?本協會倡導:「肯定讚賞孩子是教養的最佳策略」,並且以牛頓三大定律及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用影片說明了否定、肯定孩子的物理現象,以及如何身體力行、快樂教養的方法及對話。請參閱熹知親子生活協會網站內的影音圖書室/教養系列10則影片。也歡迎發文詢問,請點網站上的【與我聯絡】,或電子郵件:sizizi168@gmail.com
本文取材自:https://www.goodreads.com/quotes/tag/life
圖片取材自《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繪本版小說https://www.hpfl.net/news/article/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