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的相遇就像兩種化學物質的接觸:一旦發生反應,兩者都會發生轉變。 ~卡爾·榮格【熹知教育引言1035】

“The meeting of two personalities is like the contact of two chemical substances: if there is any reaction, both are transformed.” ~~ Carl Gustav Jung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7.26~1961.6.6),是心理學鼻祖之一。他太有名,不多做敘述,有興趣請自行上網查看。引用這段話,是特別來鼓勵各位家長的。

 

上一篇1034引言我有說:用肯定讚賞孩子,來產生正面情緒,而且是親子雙方都會產生。榮格的這句話就正好說明這一點。是的,父母對孩子放出正能量,就會有正能量的回饋。反之亦然,負能量引來負能量。如何讓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長,請肯定讚賞孩子。這個道理在老師對學生的互動中也一樣。而且這種肯定讚賞孩子的作法很簡單,至少比評估、建議簡單多了。因為評估建議要花心思去想想才說得出來,而且不同的情況每次都要再想想。肯定讚賞就簡單多了,找到他做得好、做得對、做得棒的地方,對他說:你_____做的很好(或很對、或很棒),我很喜歡(或我好高興等等的)。抱抱他、親親他、對他拍拍手,這些互動對話都會產生正能量!

 

那,怎麼做才是有效的肯定讚賞呢?如何避免巴結討好孩子呢?本協會倡導:「肯定讚賞孩子是教養的最佳策略」,並且以牛頓三大定律及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用影片說明了否定、肯定孩子的物理現象,以及如何身體力行、快樂教養的方法及對話。請參閱熹知親子生活協會網站內的影音圖書室/教養系列10則影片。也歡迎發文詢問,請點網站上的【與我聯絡】,或電子郵件:sizizi168@gmail.com


本文取材自:https://www.goodreads.com/quotes/tag/life

冷漠和忽視往往比徹底的厭惡造成更大的傷害。~JK 羅琳, 《哈利波特與鳳凰會密令》【熹知教育引言1034】

Indifference and neglect often do much more damage than outright dislike.
~ J.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看到羅琳這段話時又勾起了「冷暴力」的顫慄,忍不住要再次分享,這是在《哈利波特與鳳凰會密令》中的一段話,道盡了哈利波特童年的悽苦。不要以為孩子沒傷口、沒瘀青就沒有霸凌,冷暴力無法開驗傷單。我們自己設身處地想想就知道,被人討厭會很不快,但是無視及冷漠更令人心靈淌血。無言的負面情緒,在師生親友之間悄然地流竄,更讓孩子惶恐、憂鬱、無助,這說明了冷暴力對孩子(也對成人)的深遠影響。(羅琳個人的介紹,請參閱協會網站的【熹知教育引言1031】


羅琳的故事中,哈利波特從小在舅父家不被待見,那些暴力、冷暴力的對待,讀者的情緒被拉到谷底。然後到魔法學校,他的天賦、勇氣得以展現,同學友誼的滋養,這又讓讀者的情緒被拉到山巔。故事過程中,佛地魔的種種陰謀、陷阱,我們的心糾結了。他一次又一次不畏艱險、生命威脅,以小兵之態大敗魔王,HE令人雀躍不止,又把大家的情緒拉起來,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命燃起希望。羅琳能寫出哈利波特魔法書,實因為她深刻地了解人性,更知曉孩子的心,才能牽動讀者的心思及情緒。如果故事寫成哈利波特的父母沒死,他從小在魔法的教導呵護下長大,也沒有大魔王作怪,直接成為大魔法導師,沒有了情緒的鬆緊起伏,這種暖心的故事就不太有看頭。


但是別忘了哈利波特是筆下的英雄,故事穿插這些情節,讓讀者在短短的天數內,隨著劇中人的情緒跌宕起伏,大呼過癮說故事很棒。可是人不能過這種生活, 孩子的成長太過於跌宕起伏可不是好事,孩子在無人關愛、太沉重的壓力、困難下,很有可能心一橫就「入魔」了,所以才會有所謂的狗都嫌的叛逆期。我多年輔導孩子,有些還有戒毒、入獄等等的案例,都看到這種童年經驗,這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被忽視的冷暴力,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因而自暴自棄。


所以,千萬不要以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想法來帶孩子,更不要用放牛吃草的無為而治來放養孩子,畢竟孩子小還沒有清楚的是非觀念,打罵或是不理他的方式都會讓他「無人愛我」「無依無靠」「無所適從」「無處是我家」。讓孩子過著情緒長期嚴重低落的日子,是很容易發瘋的(成人也一樣),尤其是他看不到開心快樂的未來,會令他很絕望的。很多被霸凌(包括冷暴力)的孩子會一蹶不振,就是這個道理,通常需要很長時間的療傷,甚至於一輩子都被其蒙塵。


那我們如何避免、防範這種冷暴力呢?坊間的育兒方法很多,有時候會讓父母不知如何取捨反而做不好,我多年的輔導經驗發現,讓父母做得來的方法才有用,所以我只推薦這一種。我在上一篇【熹知教育引言1033】引用了貝內特在《 心之光》的話,就是要選擇帶給你正面情緒的良師益友,這段類似孟母三遷的良言,其實關鍵就是正面情緒。我推薦最有效又簡單的做法,就是肯定讚賞孩子,這會產生正面情緒(親子雙方都會有)。只要肯定讚賞的次數夠多(越多越好),孩子會蓄積充沛的正能量,他就有強壯的抵抗力來粉碎外來的壓力。更神奇的是,他不會吸引負面的、惡意的攻擊,反而是有更多的正能量及良師益友來到他身邊。


那怎麼做才是有效的肯定讚賞呢?如何避免巴結討好孩子呢?本協會倡導:「肯定讚賞孩子是教養的最佳策略」,並且以牛頓三大定律及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用影片說明了否定、肯定孩子的物理現象,以及如何身體力行、快樂教養的方法及對話。請參閱熹知親子生活協會網站內的影音圖書室/教養系列10則影片。也歡迎發文詢問,請點網站上的【與我聯絡】,或電子郵件:sizizi168@gmail.com


本文取材自:https://www.goodreads.com/quotes/tag/life

圖片取材自《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繪本版小說https://www.hpfl.net/news/article/1418


即使你無法改變身邊的人,你可以選擇在你身邊的人。生命太短暫,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尊重、不欣賞、不重視你的人身上。與那些讓你微笑、開懷大笑、感受到被愛的人一起度過你的一生。~ 羅伊‧貝內特心之光》【熹知教育引言1033】 


羅伊‧貝內特 (Roy T. Bennett) 是《心之光》一書的作者,目前威基百科沒有收錄此人的資料,這本書可以在亞馬遜上找到。他喜歡分享正面的想法和創造性的見解,幫助無數人過著成功和充實的生活。他希望他的寫作能幫助你成為你有能力成為的人。

 

我特別喜歡他寫的這一段(原文見標題),任何人只要能以此做為選擇朋友的條件,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快樂時光,就算是失敗、失意、失金、失戀,這些好友都能夠祝你一笑泯千愁。反之亦然,你也能夠助好友揮別陰霾。快讓孩子學起來,如果想知道方法,請參閱本協會網站的影音圖書室/教養影片,我用牛頓、愛因斯坦的物理的定律來剖析肯定讚賞的力量,還有化解孩子不認錯、自己不高興的技巧,歡迎參閱。


本文取材自:https://www.goodreads.com/quotes/tag/life-lessons

 

Even if you cannot change all the people around you, you can change the people you choose to be around. Life is too short to waste your time on people who don’t respect, appreciate, and value you. Spend your life with people who make you smile, laugh, and feel loved.”
Roy T. Bennett, The Light in the Heart


失敗代表了摒除不必要的事物,我不再自我欺騙、乾脆忠於自我,投注所有心力完成唯一重要的工作。~J.K·羅琳,〈失敗的好處和想像的重要性〉【熹知教育引言1032】

羅琳自嘲為「我所見過最失敗的人」,今天我擷取她的一篇關於失敗的文章,進一步說明如何培養孩子實踐點子的能力,來達成人生目標,(她的介紹及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請參看上一篇 1031)。

羅琳的婚姻以失敗收場,沒有工作,還帶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但她形容那場失敗是種解放:

 「失敗代表了摒除不必要的事物,我不再自我欺騙、乾脆忠於自我,投注所有心力完成唯一重要的工作。

要是我以前在其他地方成功了,那麼我也許永遠不會有這樣的決心,投身於這個我自信真正屬於我的領域。

我重獲自由了!因為我最大的恐懼雖然降臨了,而我還活著,我還有個可愛的女兒,還有台老舊的打字機和偉大的構思。曾經跌落深邃的谷底,卻變成日後重生深厚的基礎。 

——J.K·羅琳,〈失敗的好處和想像的重要性〉

她說得再真實不過了,因為她自己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有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認為應該改成「人生失敗事十之八九」。失敗是人生這場遊戲中不斷出現的結果,而且失敗比成功出現的次數多好幾倍。那為什麼大家會害怕失敗呢?這其實是被教出來的!!!

孩子本來是不怕失敗的,騎馬打仗打輸了,總想著怎麼樣來打贏對手。而對手是贏家,贏家就會來邀你再打。雙方有來有往,有人邀就再打,大家就不斷地磨練技巧、熟練戰術,如此遊戲變得多采多姿,由此可見失敗的好處多多。

這個道理被電玩利用到極致,但卻被體制教育忽視,甚至把失敗視為無能、次等、不乖、不聽勸,弄得孩子不敢說我不會,導致分數不好考試失利,還被逞罰抄寫(以前要挨板子),所以說害怕失敗是被教出來的。這種家教、教育造成孩子情緒低落,進而自認不如人、自卑、不自信。上一篇我說明了肯定讚賞孩子,讓他保有天生的想像力。有意思的是,讓孩子能夠直面失敗的方法還是肯定讚賞他,那怎麼做呢?請參閱上一篇的內容。

不過,要能讓孩子不怕失敗,還有一項關鍵要素,就是這件讓他失敗的事是他想做的事,如果不是的話,他也不會越挫越勇的。女孩子一般不愛騎馬打仗,她玩著玩著打輸了,會放棄不玩,(除非有其他因素,例如有喜歡的小帥哥在場什麼的,哈)。但是玩化妝打扮,這是她喜歡做的事,就算材料不足、服飾尺寸不對、偷用口紅,她還是跟閨密一玩再玩,樂此不疲。

羅琳喜歡寫作,6歲就開始寫奇幻故事,還常常說故事給妹妹聽。初期的作品文筆不會太好,但是喜歡寫作的熱情推動著她不斷地寫,人生中各種的失敗:父母不和、婚姻離散、工作不順、得憂鬱症等等,不但沒有讓她放棄寫作,反而更讓她投注所有心力在唯一重要的工作上:寫作,這正是療癒自我的靈丹。可見得做自己愛做的事能穿越失敗的打擊,甚至於可以說失敗正在考驗她對寫作的真愛,而這個真愛的心也撫慰著她,不斷地肯定讚賞她(自我肯定是最高的讚賞),形成了她對寫作的堅持及毅力。所以要幫助孩子直面失敗,就是要找到他的人生目標、確立他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拜託看到這裡,請不要跑去問孩子: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你想做的事是什麼?如果這麼簡單問一問就可以問到,相信大家都不會茫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了。這種直白的問法會攪亂他的思緒,甚至懷疑人生。你我小時候都有被要求寫類似的作文,寫著寫著就覺得只是胡亂吹捧交差了事,是在騙人!更多時候,孩子說了自己長大後想做的事,大人會不由自主的建議或評估孩子的志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而且還認為是為了孩子好。基於人性本善,孩子就會屏蔽這些問題,甚至拒絕或遺忘他的人生目標。

是有特定的方法引導一個人回想起他的人生目標,但是這需要專業的技巧。不過,在沒有專家的協助下,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無為而治,請觀察孩子不妄加評論,更不要建議(這個更有殺傷力),假以時日你會看出孩子喜歡什麼、有哪些天賦、在行些什麼,只要允許他去做他想做的事,肯定讚賞他,他就會找到屬於他的那片天,你也可以快樂地陪他長大。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肯定讚賞孩子的技巧,請參閱本協會網站的影音圖書室/教養影片,我用牛頓、愛因斯坦的物理的定律來剖析,還有化解孩子不認錯、自己不高興的技巧,歡迎參閱 (請搜尋熹知親子生活協會,找到谷哥商家上面的網站,在此不做連結分享,避免FB阻擋本文章的推廣,謝謝。)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我坐在開往倫敦擁擠的列車上時,火車誤點了,但是突然間一個魔法小男孩上魔法學校的點子出現。我從6歲開始,就不間斷地寫作,但我從未因某個點子而如此興奮,直到那個時刻,我知道這就是我想寫的了。

~ J·K·羅琳【熹知教育引言1031】


J·K·羅琳(J. K. Rowling)是筆名,她本名喬安娜·羅琳(Joanne Rowling, 1965.7.31生 )英國小說家、電影編劇及製片人,代表作為《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她的《哈利波特》暢銷全球,熱賣超過4億本,成為史上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她的豐功偉業太多,網路上有她寫作的經歷及眾多作品的介紹,在此不多說。今天分享的是她發想哈利波特故事的神往時刻,威基百科的全文如下,我們來看看這其中透漏的訊息,深入探討如何實現人生目標的法則。


「我坐在開往倫敦擁擠的列車上時,火車誤點了,但是突然間一個魔法小男孩上魔法學校的點子出現。我從6歲開始,就不間斷地寫作,但我從未因某個點子而如此興奮,直到那個時刻,我知道這就是我想寫的了。


那時,我正面臨人生最大的困境,也羞於向人借錢……在車上我沒有一支能用的筆,但我認為那真的是個好點子。我坐下來開始思考,在4個小時內(列車誤點了4個小時)勾勒出所有細節,這些大多寫進了《哈利波特》系列書中。」


實現人生目標牽涉到兩種能力:一者是創造點子的能力、一者是實踐點子的能力,這兩種能力相輔相成,也會一損俱損。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而點子就是能夠實現目標的機會。


羅琳說她從6歲開始,就不間斷地寫作。由此可見當個作家正是她的人生目標,而且她忠於自己是作家的天命不斷地寫作,就算是人生過得很顛簸、潦倒、失敗,卻從來沒有停止寫作。她創作故事的文筆在多年的打磨、淬鍊之下精進成熟,讓他具備實踐點子的能力。


再來看看她創造點子的能力,她說當那個魔法小男孩的點子在腦中浮現時,她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她知道這就是她要寫的故事。話說那一天誤點列車上人潮擁擠,這個機會為什麼不找別人,而是找上她?其實這個機會不是誤點列車搖搖晃晃、人聲吵雜產生的,而是她自己創造出來的。機會不似一般認為的外在事件,而是內在心靈交織迸發的火花。這需要不受約束、沒有框架的自由心靈,再加上多年在這個領域中精進技巧(羅琳編故事的深度及廣度),才能夠迸發出如此千古難得的點子,能夠實現她作家夢的機會。


創造點子的能力就是想像力,我們用數據來看看她的想像力有多麼強大。當時她在車上剛好沒筆,但是她用想像力在4小時中,勾勒出這套故事所有細節,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魔法書自此誕生。這套書全系列7本共一百萬字以上,由1990年12月她在車上構思這個故事開始,到2007年1月最後一本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完成書稿, 她花了足足15年的時間,寫了1,084,170英文字(中文翻譯318萬字),把那4小時的奇思妙想,用精練的文字寫成7本書。足見想像力的威力多大、速度多快、靈活度多麼飛揚。

 

由此以觀,想像力太重要了,尤其是AI世代的孩子更是重要。每個人生來就有想像力,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別人的譏笑,大人的不以為意甚至嚇阻,孩子的想像被當成不切實際的幻想、做白日夢,在教導、教學、教訓、制式教育的打壓下,想像力逐漸僵化,連本人都看不起它,甚至於將人生目標遺忘(因為太痛了),然後孩子就變成大人了。

 

那要如何保有孩子的想像力呢?最重要的是肯定讚賞孩子,做好做對要讚賞他,就算他做錯、失敗,也可以肯定他。例如:孩子做錯了,可以說:哈,這行不通。很好。你已經證明這個方法不可行。(還可以加上鼓勵)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試試?又例如:孩子考試失利只有70分,可以說:哇,70分的題目你都會了,更棒的是找到你不會的30分,把這些不會的內容都搞懂,你就是學覇了!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不分對錯,針對他的嘗試、勇氣、創意不斷地肯定讚賞,孩子就不會變成草莓族,敢面對自己失敗、有自信的孩子就能發揮想像力!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肯定讚賞孩子的技巧,請參閱本協會網站的影音圖書室/教養影片,我用牛頓、愛因斯坦的物理的定律來剖析,還有化解孩子不認錯、自己不高興的技巧,歡迎參閱 (請搜尋熹知親子生活協會,找到谷哥商家上面的網站,這裡不做連結,以免FB阻擋。)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https://w.wiki/6LmH

我很自私、缺乏耐心,而且有點缺乏安全感。我會犯錯,我會失控,有時很難處理。但如果你無法應對我最糟糕的一面,那麼你根本不配擁有我最好的一面。~瑪麗蓮夢露 【熹知教育引言1030


I'm selfish, impatient and a little insecure. I make mistakes, I am out of control and at times hard to handle. But if you can't handle me at my worst, then you sure as hell don't deserve me at my best.  ~ Marilyn Monroe


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1926.6.1~1962.8.5)美國女演員、模特兒和歌手。我引用《美國流行文化指南》的一段話來介紹夢露小姐:「作為美國流行文化的一個標誌,夢露在流行程度上鮮有對手,僅有的幾個包括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米老鼠……從來沒有哪位明星曾激發過如此廣泛的情感——從情慾到憐憫,從羨慕到悔恨。」

 

她的電影名作很多,看電影票房收入就可以知道她的成就。她成為一線女演員僅十年(1952~1962),但她的電影票房收入到1962年她意外死亡時達2億美元,換成現在的幣值約50~70億美元,以當時電影不太普及來看,換成現在全球發行,可能還要再加上10~20倍。(《阿凡達》全球票房為30億美元)

 

這裡貼出的照片可有名了,是1954年9月,夢露在拍攝《七年之癢》中地鐵通氣孔的鐵柵場景時,為攝影師擺姿勢。她到韓國參加勞軍活動,是美國大兵心中的性感女神,鼓舞了海外的美軍士氣。但在當時「有奶無腦」的迂腐觀念下,夢露的報負及努力沒有被普遍地認知、認可。當我看到這段引言時,我真心希望家長孩子能知道這段話,可以鼓勵每個人有勇氣做自己,展現也許不完美但是最真的自我,這是她的智慧。關於她更多的介紹及電影,請上網查看。

 

這裡有一段她的人生目標的報導,是1962年她接受《LIFE》雜誌採訪時說的:「我覺得我在五歲時就有了想成為一名演員的念頭。我喜歡玩耍。我不喜歡周圍的世界,因為周圍的世界太冷酷了,但我喜歡玩辦家家酒。就像你可以制定自己的領域……當我聽說這就是表演時,我說這就是我想要做的……我的一些寄養家庭為了帶我出門,經常帶我去看電影,而且我會坐上一整天直到深夜。我的面前有一個很大的屏幕,我獨自一人,我喜歡這種感覺。」

她的敘述再次驗證了我的發現。身為人生教練近20年,我協助數百個個案做人生規劃,我發現每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人生目標,而且只要他一直記得並保有他的人生目標,做能實現目標的事,只要他持續在這個跑道上不偏離,他會事半功倍、容易成功,並且過著有意義、有價值的快意人生。這會是每個父母最希望孩子擁有的人生。

另外一個是"玩"的學習法,這也是本協會不斷推廣的教育理念及方法。由她的敘述可以看出,她的童年因為玩家家酒化解了周圍的冷酷,讓她開心的玩中學,更進一步的認清她這輩子想做的事,就是想成為演員的目標。這種玩的學習成長,實在是孩子最佳的學習策略。

 

本文、圖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以及https://www.goodreads.com/quotes/tag/life

完整的教育不僅賦予個人的專注力,更賦予他值得專注的目標。~小馬丁路德金【熹知教育引言1029】 

The complete education gives one not only power of concentration, but worthy objectives upon which to concentrate.


小馬丁·路德·金恩(1929.1.15-1968.4.4)在台灣常稱他為金恩博士,他在18 歲就讀高中時就寫下「教育的目的」文章。我們之前已經有引用,請看教育引言1018、1022,該篇文章字字句句都是智慧,今天再來看看他進一步指出教育與人生目標的連結,(天啊!他當時才18歲)!

取材自小馬丁路德金研究與教育學院網站,The Purpose of Education《教育的目的》

https://kinginstitute.stanford.edu/king-papers/documents/purpose-education



打開學校大門的人,關上了監獄。~維克多·雨果【教育引言1028】

He who opens a school door, closes a prison.  ~Victor Hugo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2.26~1885.5.22)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和政治家。在六十多年的文學生涯中,他創作了多種類型和形式的作品。他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法國作家之一。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說《鐘樓怪人》和《悲慘世界》。在法國,雨果以詩集《沉思》(Les Contemplations)和《世紀傳奇》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著稱。雨果憑藉他的戲劇《克倫威爾》和戲劇《埃爾納尼》走在了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前沿。他的許多作品在他生前和死後都激發了音樂靈感,包括歌劇弄臣和音樂劇《悲慘世界》和《巴黎圣母院》. 他一生創作了4000多幅畫作,並為廢除死刑等社會事業而奔波。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只要你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你絕不為犯錯而難過 。因為,由正確的原因而犯錯,比起由錯誤的原因而做對,往往學得更多。~~諾頓·賈斯特,幻影收費站【教育引言1027】

You must never feel badly about making mistakes ... as long as you take the trouble to learn from them. For you often learn more by being wrong for the right reasons than you do by being right for the wrong reasons.”

― Norton Juster, The Phantom Tollbooths." - L.M Montgomery

諾頓·賈斯特(Norton Juster,1929 .6.2~2021.3.8)是美國學者、建築師和作家。他以兒童讀物的作者而聞名,尤其是《幻影收費亭》和《點與線:低等數學的浪漫史 (動畫短片,故事大綱如下)》。


一條直線的藍線,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個紅點。圓點發現線條生硬、乏味和傳統,於是將她的感情轉向狂野而蓬亂的曲線。利用線的剛度,波浪線摩擦它,因為他對點來說更有趣。抑鬱線的朋友試圖讓他與女性線安定下來,但他拒絕了。他試圖夢想偉大,直到他最終理解了波浪線的含義,並決定更加標新立異。願意不惜一切代價贏得點的喜愛,這條線設法彎曲自己並形成角度在角度之後,直到他只不過是一堆亂七八糟的側面,彎曲和角度。在他站直身體後,他安定下來並更加負責任地專注於這項新能力,創造出如此復雜的形狀,以至於他不得不標記他的側面和角度以保持他的位置。再次比賽時,波浪線聲稱該線仍然沒有任何可顯示的點。這條線證明他的對手錯了,並且能夠向點展示她對他的真正價值。當她看到這一點時,這個點被這條線的責任感和非傳統所淹沒。然後她面對現在緊張的波浪線,她給了他一個機會來證明他的理由來贏得她的愛。他試圖通過複製這條線所做的事情來奪回圓點的心,但無濟於事。不管他怎麼努力重塑自己,那波浪線依舊糾纏不清,混亂的線條和曲線。他想給小點開個玩笑,但她已經意識到它的平淡無奇,他被迫撤退。她意識到她與波浪線的關係是多麼的錯誤。她以為的自由和快樂只不過是懶惰、混亂和無政府狀態。受夠了,這個圓點告訴了她對他的真實感受,譴責他毫無意義、散漫、無足輕重和倒霉。她離開了這條波浪線,接受了更有料的直線。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教育永無止境!我們讀得越多,學得就越多。我們學得越多,生活也就越充實。~L.M. 蒙哥馬利【教育引言1026】Education can never stop! The more we read, the more we learn. The more we learn, the fuller life seems." - L.M Montgomery

露西·莫德·蒙哥馬利,OBE(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1.30~1942.4.24,通常寫作L. M. Montgomery,而朋友則暱稱她為Maud)是一位加拿大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 由《清秀佳人》為起點、一系列以安妮·雪麗為主角的小說。包括未出版作品在內,她一生的著作總共超過500部。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最好的老師是那些告訴你去哪裡看,但不告訴你該看什麼的人。~崔佛【教育引言1025】

The best teachers are those who show you where to look but don’t tell you what to see. ~Alexandra K. Trenfor  

作者背景不詳。目前只查到此為網路作者,沒有明確的生平及介紹,如果你有查到更多的資訊,也歡迎與大家分享!


最高尚的快樂是理解的喜悅。~達文西 【教育引言1024】

The noblest pleasure is the joy of understanding.  ~Leonardo da Vinci 

李奧納多·達文西(1452.04.23~1519.05.02)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他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歷史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作品:《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我只是充滿好奇。 ~愛因斯坦 【教育引言1023】

I have no special talent.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  ~Albert Einsteins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實在是太有名了,但是我最喜歡的是他上小學的故事。因為他在小一的表現不佳,老師請媽媽把孩子帶回去。但是媽媽跟小愛因斯坦說:老師認為你很聰明,學校教得太淺不適合你。所以我把你帶回家裡教。這是不是很有智慧的媽媽喔!果然,愛因斯坦就成了很聰明的人。愛孩子就是看到孩子的潛能,肯定讚賞孩子。 

本網站已做過他的簡介,請查看教育引言1011,也請上網自行查看他更多的豐功偉業。


取材自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albert_einstein_174001

分享連結:

我們必須記住,光是智力是不夠的。智力加品格——這才是真正教育的目標。~小馬丁路德金 - 政治和社會觀點
【教育引言1022

We must remember that intelligence is not enough. Intelligence plus character—that is the goal of true education.~Martin Luther King, Jr. - Political and Social Views


小馬丁·路德·金恩(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在台灣常稱他為金恩博士,他有個非凡的人生。我們之前有介紹過,請參考教育引言1018。也歡迎大家拜訪他的網站,閱讀他的文章《教育的目的》全文,每個字句都是箴言。


取材自小馬丁路德金研究與教育學院網站,The Purpose of Education《教育的目的》

https://kinginstitute.stanford.edu/king-papers/documents/purpose-education

分享連結:

教育是點燃火焰,而不是填充容器。~蘇格拉底【教育引言1021

Education is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Socrate 


蘇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重要的研究有認識論、倫理學,和其追隨者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


蘇格拉底對於西方思想最重要的貢獻或許應該是他的辯證法(用一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來提出問題,這被稱為蘇格拉底教學法或詰問法,蘇格拉底將其運用於探討如神和正義等許多重要的道德議題上。被視為西方政治哲學和倫理學或道德哲學的奠基之父,也是西方哲學的主要思想根源之一。


傳說中他的妻子贊西佩是一名脾氣暴躁又嘮叨不休的潑婦。有個著名的故事:一次贊西佩對蘇格拉底大吵大鬧,然後用垃圾和污水澆了蘇格拉底一身,蘇格拉底說:「暴雷之後,必有陣雨。」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由 Sting, CC BY-SA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569936

分享連結:

人要通過「做」來學習;因為雖然你認為你知道,但除非你試著「做」了,否則你對它是「沒把握」的。 ~索福克勒斯 【教育引言1020】

One learns by doing a thing; for though you think you know it, you have no certainty until you try. ~Sophocles


索福克里斯(前496年/前497年-前405年/前406年)古希臘劇作家,古希臘悲劇的代表人物之一,和艾斯奇勒斯、尤里比底斯並稱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據10世紀的百科全書蘇達辭書記載,他一生共寫過 123 部劇本,如今只有七部完整流傳下來。著名的作品有《伊底帕斯王》《安蒂岡妮》,這些悲劇一般稱為《底比斯三部曲》。


索福克里斯對戲劇的主要貢獻之一是首先在戲劇中引入了第三個演員。由此戲劇家們有可能引入更多的角色,並使得角色間的互動更加豐富。戲劇衝突的範圍也因此得到擴展,劇情有可能更加流暢,場景也可能更加複雜。他還被認為首先在戲劇中引入了圖畫背景來烘托戲劇的氣氛。


索福克里斯與其他悲劇作家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他在悲劇中加重了人的比重,減輕了神的作用。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能夠帶來最大利益的投資,是對知識的投資。 ~班傑明·富蘭克林, 財富之路:班·富蘭克林談金錢與成功【教育引言1019】

An investment in Knowledge pays the best interest. ~Benjamin Franklin, The Way to Wealth: Ben Franklin on Money and Success


班傑明·富蘭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博學家、開國元勛之一。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共濟會的成員。


作為科學家,他因電學發現和理論成為美國啟蒙時代和物理學史上重要人物。作為發明家,他因避雷針、雙目眼鏡、富蘭克林壁爐等聞名。


他實在是太多豐功偉業了,我無法一一列明,想知道他的一生經歷,請各位上網搜尋。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教育必須讓人變得更有效率,越來越有方法地實現他正當的人生目標。~金恩博士【教育引言1018】

Education must enable a man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to achieve with increeasing facility the legitimate goals of his life. ~Martin Luther Kinng Jr.


小馬丁·路德·金恩(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在台灣常稱他為金恩博士有個非凡的人生。33 歲時,他正在向約翰·肯尼迪總統提出民權問題。34 歲時,他以“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鼓舞了整個國家。35歲時,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39 歲時,他被暗殺,但他留下的希望和靈感一直延續到今天。


1996 年,《西雅圖時報》創建了一個向金博士致敬的網頁,收集了他的生平故事、他所生活的時代的照片,以及政治家、活動家和普通公民對他的巨大遺產的看法。現在,20 年後,我們為這一致敬創造了一個更新的家園。我們希望它在未來幾年繼續對讀者有用。


請點連結瀏覽:

https://projects.seattletimes.com/mlk/bio.html


本日的引言出自他的一篇文章: 教育的目的

上面的介紹都是出自於西雅圖時報的專門網站

分享連結:

識字但不讀書的人,不比文盲的人好到哪裡。~ 馬克吐溫【教育引言1017】

A person who won't read has no advantage over one who can't read. ~Mark Twain


馬克·吐溫(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極其知名。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在他的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


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他的後輩。」


據說有一次,他因為看不慣國會議員在國會通過某個法案,因此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廣告,上面寫著:「國會議員有一半是混蛋。」報紙一賣出,許多抗議電話隨之而來,這些國會議員可不認為自己是混蛋,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更正。


馬克吐溫於是又登了一個更正啟事:「我錯了,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混蛋。」


取材自https://www.csjh.kh.edu.tw/adm3/jiang/marktwen.htm,以及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一個人不一定天生就有勇氣,但一個人天生就有勇氣的潛能。沒有勇氣,我們就無法堅持不懈地實踐任何美德。我們不能善良、真實、仁慈、慷慨或誠實。~瑪雅安傑洛【教育引言1016】

One isn't necessarily born with courage, but one is born with potential. Without courage, we cannot practice any other virtue with consistency. We can't be kind, true, merciful, generous, or honest. ~Maya Angelou


馬雅·安傑洛(1928年4月4日~2014年5月28日),是一位美國作家和詩人。她已出版了六本自傳,五本散文,數部詩集,並為許多戲劇,電影和電視節目跨度當過編劇,其寫作生涯超過50年。她已經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和超過30個榮譽博士學位。最出名的是她的系列自傳,敘述她的童年和成年早期的經驗。


我們已經介紹過她的故事,她八歲就失身又失聲。故事請看教育引言1012。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每一個偉大的夢想都始於夢想家。永遠記住,你有力量、耐心和熱情去追逐星星,改變世界。~ 哈莉特·塔布曼 【教育引言1015】

Every great dream begins with a dreamer. ~Harriet Tubman


哈莉特·塔布曼(約1822年-1913年3月10日)是美國的一位廢奴主義者和政治活動家。


塔布曼出生時是一位奴隸,但她長大後得以逃脫,並利用反奴隸份子的社會網路和「地下鐵路」,發起了大約13次行動,並救出大約70名奴隸,包括她的家人和朋友在內。


之後,她又幫助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招募人員。在南北戰爭期間,她曾擔任聯邦軍的武裝偵察員和間諜。到了晚年,塔布曼則積極地為婦女爭取選舉權。


本文圖片及生平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我讀得越多,獲得的越多,我就越確定我一無所知。~ 伏爾泰【教育引言1014】

The more I read, the more I acquire, the more certain I am that I know nothing. ~Voltaire


伏爾泰(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


他不僅在哲學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衛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儘管在他所處的時代審查制度十分嚴厲,伏爾泰仍然公開支持社會改革。他的論說以諷刺見長,常常抨擊天主教教會的教條和當時的法國教育制度。


伏爾泰的著作和思想與托馬斯·霍布斯及約翰·洛克一道,對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響。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任何停止學習的都是老人,無論他是二十歲還是八十歲。不斷學習的人永遠年輕。生命中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讓你的心智保持年輕。 ~亨利·福特 【教育引言1013】

Anyone who stops learning is old, whether at twenty or eighty. Anyone who keeps learning stays young. The greatest thing in life is to keep your mind young. ~Henry Ford


亨利·福特(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7日),美國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亨利·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將裝配線概念實際應用在工廠並大量生產,而獲得巨大成功者。亨利·福特雖然不是汽車或是裝配線的發明者,但他讓汽車在美國真正普及化。這種新的生產方式使汽車成為一種大眾產品,它不但革命了工業生產方式,而且對現代社會和美國文化起了巨大的影響。


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所有偉大的藝術家都從同一個資源中汲取靈感,那就是:人心。這就說明了,我們相似之處多於不同之處。~瑪雅·安傑洛, 給我女兒的信 【教育引言1012】

All great artists draw from the same resource: the human heart, which tells us that we are all more alike than we are unalike. ~Maya Angelou


💕馬雅·安傑洛(1928年4月4日~2014年5月28日),是一位美國黑人女作家、詩人,《籠中鳥》作者。她已出版了六本自傳,五本散文,數部詩集,並為許多戲劇,電影和電視節目跨度當過編劇,其寫作生涯超過50年。她已經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和超過30個榮譽博士學位。最出名的是她的系列自傳,敘述她的童年和成年早期的經驗。


🔴其中有段她失身也失聲的事件:八歲時,她遭到性虐待,並被她母親的男朋友弗里曼(Freeman)強姦。她將此事告訴了她的哥哥,後來全家都知道了此事。弗里曼因而被逮捕,但是只囚禁了一天便被放出。四天之後被人謀殺,兇手可能是安傑洛的叔伯之類。


💕在那之後安傑洛突然失聲五年。安傑洛回憶此事時說道:「我曾認為,是我的聲音殺死了他。我殺死了他,因為我說出了他的名字。之後我想我不可以再說話了,因為我的聲音會殺死人」。


💕根據安傑洛的傳記作家瑪西亞·安·吉萊斯皮(Marcia Ann Gillespie)和其同事所述,正是在這一時期安傑洛發展出了驚人的記憶力、閱讀書籍的習慣及觀察世界的能力。


❤️💕性侵是很傷痛的,沒有人想遭逢這種事件,但馬雅卻穿越了它,這正是她過人之處。生命旅程總有千變萬化的事情發生,讓孩子學會面對與穿越,那是肯定讚賞的最高技巧!


馬雅本人照片取材自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3503.Maya_Angelou

她的生平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

教育是一個人把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忘了之後剩下的東西。~愛因斯坦 【教育引言1011】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what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  ~albert Einstein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是出生於德國、擁有瑞士和美國國籍的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他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對論,也是質能等價公式(E = mc2)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22年頒發)。這一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XjOALg

讀書讓一個人活了上千次,但是從來沒讀書的人只活一次。~喬治·馬丁 【教育引言1010】

A reader lives a thousand lives before he dies.  The man who never reads lives only one.  ~George R. R. Martin

喬治·瑞蒙·李察·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1948年9月20日生,常稱GRRM、喬治·R·R·馬丁),美國作家及編劇,主要創作奇幻、恐怖和科幻等風格的作品。《冰與火之歌》系列小說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前五部已被改編成電視劇在HBO播出。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n1QmD6

誰知啊,我的朋友!也許這把劍確實有什麼神奇的魔法。那魔法,就我來看,正是揮舞著這把劍的戰士。~布賴恩·雅克 《紅城王國》(也翻成紅城) 【教育引言1009】

Who knows, my friend? Maybe the sword does have some magic.  Personally, I think it's the warrior who wields it.  ~Brian Jacques Redwall

《紅城王國》是英國作家布里安·雅克寫的小說,集合冒險、成長、勇氣、正義等多種主題的動物故事。故事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的動物形象:如機智勇敢的老鼠,好吃風趣的野兔,急躁爽直的麻雀,嗜血暴戾的耗子,狡猾陰險的狐狸,兩眼發出幽幽魔光的巨蛇等。這些動物演出了一場場充滿懸念又具有智慧和幽默的故事。在英國和美國,《紅城王國》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課外閱讀讀物,教師們也將它視為吸引孩子們閱讀的法寶。此系列圖書擁有全球18種文字版本,銷售超過20,000,000冊!目前本書有簡體中文版,有紙本也有電子書,但沒有查到繁體中文版。

本文取材自各大書籍銷售頁面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0pVK1K

教人心智(mind),而沒有教化人心(heart),這根本就不是教育。~亞里士多德 【教育引言1008】

Educating the mind without educating the heart is no education at all.  ~Aristotle

亞里斯多德(前384年6月19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他的著作牽涉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樂、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

他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上學。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NA5Y0k

教育的主要目標不是知識,而是行動。~赫伯特·斯賓塞 【教育引言1005】

赫伯特·史賓賽(英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國哲學家、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他提出將「適者生存」應用在社會學,尤其是教育及階級鬥爭。但是,他的著作對很多課題都有貢獻,包括規範、形上學、宗教、政治、修辭、生物和心理學等等。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OA2YjX

學習不是教學的產物。學習是學習者活動的產物。~約翰·霍爾特 【教育引言1004】

約翰·考德威爾·霍爾特(John Caldwell Holt,1923 年 4 月 14 日 - 1985 年 9 月 14 日)是美國作家和教育家,在家上學(特別是非上學方式)的支持者,以及青年人權理論 的先驅。

在 1950 年代教了六年小學後,霍爾特寫了《兒童如何失敗》( How Children Fail,1964)一書,其中列出了他在美國學校系統中看到的問題。他隨後出版了《兒童如何學習》(1967 年)。這兩本書都很受歡迎,並開始了霍爾特作為美國學校顧問的職業生涯。

到 1970 年代,他決定嘗試改革學校系統,並開始提倡在家上學,以及後來被稱為非上學的在家上學形式。

他一共寫了 11 本關於學校教育的書籍,並創辦了時事通訊《無學校教育成長》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英文版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M0Y3yk

透過尋尋覓覓和跌跤犯錯之中,我們學到了、學會了。(從錯誤中學習)~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教育引言1003】

約翰·沃夫岡·馮·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克福,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為威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戲劇、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一名偉大的德國作家,也是世界文學領域最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浮士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親和力》、《普羅米修斯》、《論色彩學》、《義大利遊記》、《西東詩集》

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七,次於第六偉大的音樂家巴哈。

本內容取材自威基百科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k14nan

當你把自由意志從教育中剔除時,它就變成了學校教育。~約翰·泰勒·加托【教育引言1002】

加托說:

在我 30 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注意到了一個令人迷惑的現象:學校和學校教育與地球上的偉大企業越來越無關。沒有人相信科學家在科學課上受過訓練,政治家在公民課上受訓,或詩人在英語課上受訓。

事實是,除了如何服從命令之外,學校並沒有真正教任何東西。

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謎,因為成千上萬的人道、有愛心的人在學校擔任教師、助手和行政人員,但這些學校及機構的抽象邏輯壓倒了他們的個人貢獻。

儘管教師們都很在乎教育,而且非常非常努力工作,但這些學校機構是精神病態的 -- 它沒有良心。

~約翰·泰勒·加托《 愚弄我們:義務教育的隱藏課程》

本文內容取材自:點我前往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vdyQ6o

只是受過教育的人是自由的。~埃比克泰德 【教育引言1001】

 埃比克泰德簡介

埃比克泰德(希臘語:Επίκτητος,55年-135年),古羅馬新斯多噶派哲學家。他出生時可能是個奴隸身份,生在弗里吉亞的希拉波利斯(今土耳其棉堡),他早年生活在羅馬,後被驅逐到希臘西北部的尼科波利斯,直至去世,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度過。

他的本名無從考證。後人稱呼他為ἐπίκτητος,這個詞在希臘文中有「養成的」「後天的」之意。

童年時以奴隸身份來到羅馬,有一個說法稱他的主人故意打斷他的腿,亦有說法稱他自小就是跛子。後來他被主人釋放。

他師從斯多葛學派教師莫索尼烏斯·魯弗斯學習哲學,並在羅馬教學,直到公元90年被羅馬皇帝趕出羅馬,於是他便退居於伊壁魯斯的尼柯波里,在那裡寫作和講學,並於此處與世長辭。他的一個叫阿利安的學生編纂了愛比克泰德《語錄》(Discourses)和《手冊》(Enchiridion),從而積存了他的思想。

本文取材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分享連結:https://reurl.cc/2ZxKEO

分享連結:教養影音圖書室/教育引言 reurl.cc/n139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