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代表了摒除不必要的事物,我不再自我欺騙、乾脆忠於自我,投注所有心力完成唯一重要的工作。~J.K·羅琳,〈失敗的好處和想像的重要性〉【熹知教育引言1032】

羅琳自嘲為「我所見過最失敗的人」,今天我擷取她的一篇關於失敗的文章,進一步說明如何培養孩子實踐點子的能力,來達成人生目標,(她的介紹及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請參看上一篇 1031)。

羅琳的婚姻以失敗收場,沒有工作,還帶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但她形容那場失敗是種解放:

 「失敗代表了摒除不必要的事物,我不再自我欺騙、乾脆忠於自我,投注所有心力完成唯一重要的工作。

要是我以前在其他地方成功了,那麼我也許永遠不會有這樣的決心,投身於這個我自信真正屬於我的領域。

我重獲自由了!因為我最大的恐懼雖然降臨了,而我還活著,我還有個可愛的女兒,還有台老舊的打字機和偉大的構思。曾經跌落深邃的谷底,卻變成日後重生深厚的基礎。 

——J.K·羅琳,〈失敗的好處和想像的重要性〉

她說得再真實不過了,因為她自己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有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認為應該改成「人生失敗事十之八九」。失敗是人生這場遊戲中不斷出現的結果,而且失敗比成功出現的次數多好幾倍。那為什麼大家會害怕失敗呢?這其實是被教出來的!!!

孩子本來是不怕失敗的,騎馬打仗打輸了,總想著怎麼樣來打贏對手。而對手是贏家,贏家就會來邀你再打。雙方有來有往,有人邀就再打,大家就不斷地磨練技巧、熟練戰術,如此遊戲變得多采多姿,由此可見失敗的好處多多。

這個道理被電玩利用到極致,但卻被體制教育忽視,甚至把失敗視為無能、次等、不乖、不聽勸,弄得孩子不敢說我不會,導致分數不好考試失利,還被逞罰抄寫(以前要挨板子),所以說害怕失敗是被教出來的。這種家教、教育造成孩子情緒低落,進而自認不如人、自卑、不自信。上一篇我說明了肯定讚賞孩子,讓他保有天生的想像力。有意思的是,讓孩子能夠直面失敗的方法還是肯定讚賞他,那怎麼做呢?請參閱上一篇的內容。

不過,要能讓孩子不怕失敗,還有一項關鍵要素,就是這件讓他失敗的事是他想做的事,如果不是的話,他也不會越挫越勇的。女孩子一般不愛騎馬打仗,她玩著玩著打輸了,會放棄不玩,(除非有其他因素,例如有喜歡的小帥哥在場什麼的,哈)。但是玩化妝打扮,這是她喜歡做的事,就算材料不足、服飾尺寸不對、偷用口紅,她還是跟閨密一玩再玩,樂此不疲。

羅琳喜歡寫作,6歲就開始寫奇幻故事,還常常說故事給妹妹聽。初期的作品文筆不會太好,但是喜歡寫作的熱情推動著她不斷地寫,人生中各種的失敗:父母不和、婚姻離散、工作不順、得憂鬱症等等,不但沒有讓她放棄寫作,反而更讓她投注所有心力在唯一重要的工作上:寫作,這正是療癒自我的靈丹。可見得做自己愛做的事能穿越失敗的打擊,甚至於可以說失敗正在考驗她對寫作的真愛,而這個真愛的心也撫慰著她,不斷地肯定讚賞她(自我肯定是最高的讚賞),形成了她對寫作的堅持及毅力。所以要幫助孩子直面失敗,就是要找到他的人生目標、確立他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拜託看到這裡,請不要跑去問孩子: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你想做的事是什麼?如果這麼簡單問一問就可以問到,相信大家都不會茫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了。這種直白的問法會攪亂他的思緒,甚至懷疑人生。你我小時候都有被要求寫類似的作文,寫著寫著就覺得只是胡亂吹捧交差了事,是在騙人!更多時候,孩子說了自己長大後想做的事,大人會不由自主的建議或評估孩子的志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而且還認為是為了孩子好。基於人性本善,孩子就會屏蔽這些問題,甚至拒絕或遺忘他的人生目標。

是有特定的方法引導一個人回想起他的人生目標,但是這需要專業的技巧。不過,在沒有專家的協助下,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無為而治,請觀察孩子不妄加評論,更不要建議(這個更有殺傷力),假以時日你會看出孩子喜歡什麼、有哪些天賦、在行些什麼,只要允許他去做他想做的事,肯定讚賞他,他就會找到屬於他的那片天,你也可以快樂地陪他長大。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肯定讚賞孩子的技巧,請參閱本協會網站的影音圖書室/教養影片,我用牛頓、愛因斯坦的物理的定律來剖析,還有化解孩子不認錯、自己不高興的技巧,歡迎參閱 。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