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開往倫敦擁擠的列車上時,火車誤點了,但是突然間一個魔法小男孩上魔法學校的點子出現。我從6歲開始,就不間斷地寫作,但我從未因某個點子而如此興奮,直到那個時刻,我知道這就是我想寫的了。
~ J·K·羅琳【熹知教育引言1031】
J·K·羅琳(J. K. Rowling)是筆名,她本名喬安娜·羅琳(Joanne Rowling, 1965.7.31生 )英國小說家、電影編劇及製片人,代表作為《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她的《哈利波特》暢銷全球,熱賣超過4億本,成為史上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她的豐功偉業太多,網路上有她寫作的經歷及眾多作品的介紹,在此不多說。今天分享的是她發想哈利波特故事的神往時刻,威基百科的全文如下,我們來看看這其中透漏的訊息,深入探討如何實現人生目標的法則。
「我坐在開往倫敦擁擠的列車上時,火車誤點了,但是突然間一個魔法小男孩上魔法學校的點子出現。我從6歲開始,就不間斷地寫作,但我從未因某個點子而如此興奮,直到那個時刻,我知道這就是我想寫的了。
那時,我正面臨人生最大的困境,也羞於向人借錢……在車上我沒有一支能用的筆,但我認為那真的是個好點子。我坐下來開始思考,在4個小時內(列車誤點了4個小時)勾勒出所有細節,這些大多寫進了《哈利波特》系列書中。」
實現人生目標牽涉到兩種能力:一者是創造點子的能力、一者是實踐點子的能力,這兩種能力相輔相成,也會一損俱損。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而點子就是能夠實現目標的機會。
羅琳說她從6歲開始,就不間斷地寫作。由此可見當個作家正是她的人生目標,而且她忠於自己是作家的天命不斷地寫作,就算是人生過得很顛簸、潦倒、失敗,卻從來沒有停止寫作。她創作故事的文筆在多年的打磨、淬鍊之下精進成熟,讓他具備實踐點子的能力。
再來看看她創造點子的能力,她說當那個魔法小男孩的點子在腦中浮現時,她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她知道這就是她要寫的故事。話說那一天誤點列車上人潮擁擠,這個機會為什麼不找別人,而是找上她?其實這個機會不是誤點列車搖搖晃晃、人聲吵雜產生的,而是她自己創造出來的。機會不似一般認為的外在事件,而是內在心靈交織迸發的火花。這需要不受約束、沒有框架的自由心靈,再加上多年在這個領域中精進技巧(羅琳編故事的深度及廣度),才能夠迸發出如此千古難得的點子,能夠實現她作家夢的機會。
創造點子的能力就是想像力,我們用數據來看看她的想像力有多麼強大。當時她在車上剛好沒筆,但是她用想像力在4小時中,勾勒出這套故事所有細節,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魔法書自此誕生。這套書全系列7本共一百萬字以上,由1990年12月她在車上構思這個故事開始,到2007年1月最後一本《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完成書稿, 她花了足足15年的時間,寫了1,084,170英文字(中文翻譯318萬字),把那4小時的奇思妙想,用精練的文字寫成7本書。足見想像力的威力多大、速度多快、靈活度多麼飛揚。
由此以觀,想像力太重要了,尤其是AI世代的孩子更是重要。每個人生來就有想像力,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別人的譏笑,大人的不以為意甚至嚇阻,孩子的想像被當成不切實際的幻想、做白日夢,在教導、教學、教訓、制式教育的打壓下,想像力逐漸僵化,連本人都看不起它,甚至於將人生目標遺忘(因為太痛了),然後孩子就變成大人了。
那要如何保有孩子的想像力呢?最重要的是肯定讚賞孩子,做好做對要讚賞他,就算他做錯、失敗,也可以肯定他。例如:孩子做錯了,可以說:哈,這行不通。很好。你已經證明這個方法不可行。(還可以加上鼓勵)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試試?又例如:孩子考試失利只有70分,可以說:哇,70分的題目你都會了,更棒的是找到你不會的30分,把這些不會的內容都搞懂,你就是學覇了!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不分對錯,針對他的嘗試、勇氣、創意不斷地肯定讚賞,孩子就不會變成草莓族,敢面對自己失敗、有自信的孩子就能發揮想像力!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肯定讚賞孩子的技巧,請參閱本協會網站的影音圖書室/教養影片,我用牛頓、愛因斯坦的物理的定律來剖析,還有化解孩子不認錯、自己不高興的技巧,歡迎參閱 。
本文取材自:威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https://w.wiki/6L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