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省思

一、師資挑戰

這是所有學校面臨的共同困境,教英文是一回事、教領域一回事,突然要把兩個領域甚至三個領域以上合併教授雙語,英語老師來嘗試教別的科目,真的很為難學校、學生及老師。

英文老師OS:會說英文錯了嗎?  會英文就必須去教雙語健體、雙語美勞、雙語生活...

二、學校規模

普遍看起來越小校的規模,『看』起來越能推動雙語教學,以台北市雙語實驗課程學校地圖來看,20~29班:10間;10~19班10間;50班以上:1間,40間以上的學校為何那麼少?

因為要40、50班以上的推動非常困難,師資結構調整、課務安排都是牽一髮動全身,幾個老師無法認同學校,就無法順利推動。

三、學生得到什麼資源?

以我們學校的經驗來看,做雙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老師必須重頭開始備課,以一種新的概念詮釋教學,當然學生可以學到的必定也不一樣。

常常我們在各組的共備會議中,可以看到各領域老師堅持著自己的專業教學,然後行政必須做的就是不斷提醒雙語課程,必須仍以領域知識(content)為核心,然

後彼此妥協的結果,就產生第一版本、第二版本的雙語教學課程,就學生學習到的內容而言是比以往單打獨鬥的老師豐富許多。

三、教師需要什麼資源?

問100個老師,百分之99%的老師需要的是實質減課,如學校經驗來看,大家共同備課不是聊聊天或者將美勞、自然課程翻譯成英文就可以把雙語課程上的很棒,那麼老師只需要Siri 或 Google就可以做到了,備課有背景脈絡的發展,是很多專業的對話、爭論、省思及修正才有辦法產出課程。

教育局囿於編制及法令限制,只能給予超鐘點費用來協助學校推動雙語,但是老師基本上來做雙語就不是為了錢而做,超鐘點的費用跟老師備課所花的時間及精神,CP值低到不行,會做雙語的老師不外乎被行政人員逼的、騙得、拐得、色誘等等,哪個老師想不開主動投入雙語教學,老師需要的是時間、是團隊伙伴以及少一點表面行政成果。

低年級老師教授生活雙語甚至國際教育(英語),習作、學習單的批改會增加大大工作量,尤其低年級是需要個別指導、訂正指導,如有生活、國語、數學及國際教育等作業,勢必影響老師的班級經營推動。

四、家長需要什麼?

學校的雙語推動絕非以英文能力提升為主要目的,我們期待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勇於嘗試所學到的語言,學生習慣聽、自然說是我們的期待,當然家長必須一起學習語言,未來學校也會朝向使用科技網路,提供親子學習教材,讓語言落實於生活中。

五、怎麼評量?

目前雙語的推動課程大部分都皆為非考科,以生活、健體、藝文及綜合為主要授課科目,少數學校會將彈性時間加上自然實驗及一些課程的嘗試,因此大部分是以

活動闖關評量、學習單、口語、實做評量為主要。

當然我們也一直提醒老師雙語課程的評量非得要以雙語去做評量,仍必須考量領域知識習得為主,雙語只是一種附帶能力的培養,絕非走向英語評量的毀滅之路。

六、老師的壓力

對於雙語課程的壓力,由校長、行政、英語老師、雙語老師、領域老師及導師,大家都有無形有形的壓力,

校長:怎麼找資源支持學校、有沒有辦法成功?老師質疑雙語的成效!

行政:排課、找合宜師資、課程怎麼整理及開發、犧牲校內友誼

英語老師:會講英文就該多做事?  老是找英文老師跨科教學

雙語老師:未知的世界,怎麼做?怎麼走?  教學班級經營怎麼兼顧雙語教學。  挫折感 PK 成就感

領域老師:不會講英文、英文講不好、專業領域知識不能少

導師、科任:隔壁班/同領域老師在做雙語,會不會被比較?    這不關我的事情!

七、學校要怎麼開始?

基本上要做雙語真得需要很多的配套措施,要起步就會開始顛覆學校以往的排課、人員安排及資源投入等問題,對於一向安定的學校,是一個挑戰,九年一貫及

108課綱轉化教學現場的思維,如開放教室、以學生學習為導向等等,但是基本上還是以老師個人為教學現場最主要的教學者。

而如果真的要做雙語課程......


開始:

每次只要新教育政策推行,不禁開始算起自己還有幾年可以退休?

校長、主任找個英語老師(或協同外師)來做教授英語課程(包裝成彈性或校本課程),這樣看起來就接近雙語課程。

校長、主任找菜鳥美勞老師、音樂老師、體育老師來教授雙語課程,開始邁入雙語課程。

*多找幾所學校,瞭解如何找人?如何運作?怎麼配課?怎麼備課?怎麼增能?拿什麼課程上雙語?

*先期模仿後期會走出自己的路!

*我們學校一開始是5名英語老師去分10個班,每班生活課程2節,與導師切課程,大家一起體驗,但人太多,要開個會找不到時間。但是大家有個雙語課程概念。

*找低年級為何?

  Ans:新的開始,小朋友抗拒沒有那麼大,習慣雙語成自然,如從五、六年級,除非小孩中低年級有不錯的英語基礎,不然小朋友適應會比較慢。

*為何前期會找英文老師先做?

 很多老師做雙語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不行!幾百年沒用過英語,更何況要用英文去授課,所以大家會先找英文老師來嘗試雙語課程。其實英文老師也一樣,要用英文去上別的科目跟領域老師用英文去授課,都是需要勇氣。

過渡階段:

校長、主任找到一兩個領域人員來做,建立課程模組,課程要怎麼運作,絕對是以目前領域的課本為基礎,將領域知識重新審視,擷取出與英文的連結,以領域知識為核心,這樣才不至於課程計畫也要修改。

*課室用語的建立。

*家長概念溝通。(家長日、新生座談會、畢業典禮等等)以文宣或者

*教學影片拍攝及網路資源是很棒的教學工具。

*大學校導師的加入是必須走的方向,但是也影響低年級老師的班級時間。

成熟階段:

1.課程開發及建置完畢

2.每週超過1/3授課節數使用雙語。

八、團隊合作、共備

低年級雙語教學,導師瞭解學童學習背景、心智發展、學習狀況,英語老師提供活動學習活動建議及掌握,因此必須要有團隊支持才能發展良好團隊合作。

九、怎麼共備?

01.找有經驗的人來參與

02.找領域老師、雙語老師、英語老師共備。

03.把上課的教材準備好

04.事前準備討論綱要,避免一直聊天,浪費太多時間。

05.事前準備好教材,進行簡單分享教學。

06.進行課程修正。

07.針對課程實施心得分享。

08.真心覺得共備需要伙伴一起,大家能拋出不同的想法及觀點,才能不斷修正雙語課程實施,沒有人是萬能的。

十、教英語?教領域

剛開始嘗試雙語教學,千萬不要太執著教學的英文或文法對不對,雙語是教授領域知識,不是教英文,而且英語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無法使用那麼生活,我們相信隨著經驗的增加,領域教學及語言能力會越來越來自然。

一年級上的生活跟五年級上的美勞所用的雙語會不會有重疊性?這個問題我們探究過,畢竟逐年實施的效果下,

十一、請學年協助、幫忙相關課程

推展雙語常常可以看到其他老師冷眼旁觀,而我們知道雙語就是要越來越多教師投入,才有辦法普及,尤其在大學校推行是需要更多普通班老師加入才有未來性,因此有什麼活動或者學習單都可以請學年老師協助幫忙,可以讓更多老師瞭解雙語課程的進行,至少老師也不會當絆腳石的角色,因此有什麼活動、需要普通班老師配合,就拿杯咖啡過去找老師聊聊吧。

十二、日常生活用語

有一次美勞共備,老師提到了領域老師及英文老師在做雙語課程的差別,會覺得領域老師的英語詞彙不夠fluently ,無法在很自然的情境中表達出教學重點,換言之就是會卡卡的,但因為雙語大家都還在嘗試,而且語言本來就是一直使用才會越來越貼近生活。

十三、目前階段到底需要什麼來支援雙語教學推行?

*教師實質減課----需要很多時間討論課程。

*設立專職英語組長----要教務主任或教學組長去領導雙語教學,是沒事情可以做了嗎*#%^&*!

*部編課程教科書----要玩雙語又不給明確最低標準,大家各玩各的,一直要大家開發課程,總有一天大家累了就不玩。

*老師在職進修,給予老師信心。

十四、團隊或個人?

*的確需要團隊支援,無論在課程發展或者教學共備都是需要團隊的支持與努力。

*團隊協同教學畢竟無法成為常態,故需以個人教學為主,必須時(專業課程進行時EX:自然觀念、音樂樂理等等)方可進行協同。

*雙語領域如果可以跟英語教學配合,那會更順利推展。

*雙語教學必須持續性與班級老師溝通宣導目前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