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介
英國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及北愛爾蘭組成,在多個世紀以來在國際事務上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二十世紀初,英國的統治跨越全球,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帝國。因此,英語亦在全球通用。在兩次世界大戰及殖民主義結束後,英國的地位雖被削弱,但仍保持其經濟及軍事力量,並對全世界的政治及文化有著相當的影響力。
英國作為世界首個工業化國家,目前依然是最大經濟體系之一,但英國經濟過去多年已由倚賴製造業轉為服務業,首都倫敦是主要的國際金融及文化中心。
英國是君主立憲及採用民主議會制度的國家,當中來自海外的社羣多元化。雖然宗教自由早已穩固確立,但依據2011 年人口普查資料,超過四分之一英國人口被視為無宗教信仰。然而,基督教仍是最多人信奉的宗教,佔人口近60%。
B. 真耶穌教會之發展
英國教會本是由移民組成的教會,隨著移居英國的信徒逐年增添,並加上在本地出生的新生代而發展起來。
始自1950 年,本會信徒由馬來西亞陸續來英求學或工作。直至1960 年代,他們開始彼此聯繫,並在倫敦各處地點舉行安息日聚會。
由1960 年1 月起,本居香港新界及鴨洲的信徒開始來英謀生。當初,大多數信徒均是未婚弟兄,各人為生活而埋頭苦幹。因他們散居各處,並沒有聚會敬拜神。然而,聯總在1972 年差派兩位同靈前來英國探訪後,就成為他們信仰上的轉捩點。他們當年在紐卡素的「鴨洲樓餐館」舉開首次聚會,並有五十多人參加。自1972 年至1975 年,大部分來自鴨洲的信徒開始一起聚會,並遵守安息日。故此,由1970 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末期,多間教會在英格蘭及蘇格蘭地區相繼成立。英國首間真耶穌教會就在1976年7 月12 日於紐卡素舉行獻堂禮並正式成立。
一位英國姊妹與數位來自馬來西亞及臺灣的同靈,在2007 年首先於威爾斯首都卡迪夫舉行安息日聚會,當地並於2011 年成立祈禱所。
近年,不少中國同靈移居英國,故英國及愛爾蘭多處地方均陸續設立聚會點,並有定期舉行安息日聚會,部分聚會點甚至已經自購會堂。
全國教會代表大會在1989 年10 月24 日於紐卡素教會舉行。各代表在該次會議上通過成立英國總會的決議,並推選第一屆英國總會負責人會的十三位負責人。在過去多年來,英國總會一直致力協助本地教會強化教會組織、幫助信徒在屬靈智慧和知識上裝備自己、為教會未來發展而提供培訓,以及推展全國宣道工作。
目前,英國有專職傳道六名及神學生一名。除了國內的宣牧工作外,英國總會工人尚有機會協助海外聖工,例如歐陸地區的牧養工作及非洲國家的開拓事工。
截至2019 年8 月底,英國共有九間教會、兩間祈禱所、七處聚會點及數處定期舉行家庭聚會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