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東宣部之印度宣教小組負責及牧養
A. 簡介
印度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面積排世界第七,人口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氣候炎熱,屬熱帶季風氣候,在五、六月間的氣溫可達攝氏45℃以上。
B. 政治、經濟、文化
印度是一個種族複雜的古文明國家,國內有四千六百多個種族,其中72%為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印度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財富分布極度不平衡。其勞動人口位居世界第二,其中50%從事農業相關產業。
人口每年增長1.08%。國會實行兩院制,因種族複雜,政黨繁多,各有其語言文字和信仰,很少政黨獲得50%以上的國會控制權,所以沒有強大穩定的政府。封建的階級文化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婦女地位不受重視。
第一官方語言為印地語,第二為英文。另有21 種地方性的「預定官方語文」,及登記超過1,600 種語言。
C. 宗教
全印度約有80.5%的人信奉印度教,15%為伊斯蘭教,1.9%為錫克教,0.4%為耆那教,2.3%為基督教,佛教現在影響力較小,約占0.8%。
D. 真耶穌教會之發展
福音由兩組不同的人先後傳入印度。1931 年七月18 日,Zaccheus S. Ponniah 在當時馬來西亞霹靂州的怡保真耶穌教會被按立為執事(他早在1930 年就抵達馬來西亞,在此就業及定居,並接受了福音)。1932 年,他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帶回自己的家鄉,即Tamil Nadu 州南部的Madathupatti, Tirunelveli。藉著神的帶領及能力,他們在方圓三百哩之內建立了六所教會。後來因為世界大戰的緣故,他們與馬來西亞之間的聯繫驟然終止。
當時中國與印度邊界的戰事連綿不斷,這些信徒雖嘗試聯絡我們在中國的教會,但都無功而返。信徒們此後分散到其他地區,把福音帶到所定居之地 (如Tamil Nadu 和Kerala),而教會也被建立在許多茶園中。然而,因為尚未在真理上紮根,他們所存留的一些教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更改。
第二組人的第一粒福音種子也是在馬來西亞接受福音,與第一組的情況相似。一位名為雅各的印度弟兄經過雙溪大年教會的時候,被美妙的詩歌所吸引。因此,他踏上了尋找真理之路,且最終在本會接受浸禮,在1969 年把福音帶回印度。就在同一年,來自馬來西亞的幾位執事把真理的福音傳到 Tamil Nadu 州的馬德里,教會的中心在Pammal及Ambattur 建立。1977 年,教會開拓至Kerala 州。此後福音陸續傳入其他州,如Karnataka 及 Andhra Pradesh。起初的幾年,我們親眼見證印度的工人在聯總以及東南亞宣道中心(SEAEC)的協助之下成立許多崇拜據點。之後他們也成立了印度聯絡處,迄今教會仍然不斷的發展。
截至2019,我們在印度有14 所教會和4 所祈禱所,也在南印度的三個州成立了5 個聚會點。信徒總人數是1,568 位,有15 位執事、4 位女執事、5 位傳道與1 位全職的聖工人員。開拓印度東北部的事工也持續進行當中。
E. 巡訪印度須知
如果只是訪問印度南部,以穿著熱帶衣著為佳,冬天訪問北部則需攜帶冬衣。需自備廁紙,且有些公廁並無隱蔽處。亦可攜帶雨傘、蚊帳、藥箱和手電筒。一般的印度食物都是辣的,水不可生飲。在進入該國前最好能夠先接種流行病預防針。在印度必須小心盜匪,不要透過無牌旅行社安排行程或購買車票、船票。不要出口無准證的生物。印度的電壓為220 伏特,雙圓孔插座。然而電壓極不穩定且時常斷電,對電器用品的耗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