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2025特殊學習需求教學陪伴工作坊」進行過程中的文字紀錄,為避免爭議,已刪除案例。
講師:孟瑛如教授
紀錄:建州、暐嵐
下午的內容探討如何陪伴亞斯伯格症孩子,強調教師與家長須先情緒抽離,以理解與策略因應孩子的獨特思維與行為。核心建議包含:運用「社會故事教學」協助行為引導、成為孩子的權威體、正向溝通與明確指令、靈活使用「顯著友伴」、視覺化教學與細節規劃等。老師在孩子面前可展現為比孩子更「亞斯」的存在,並與家長協力一致,兼顧尊嚴與界線。最後提供八項家庭與教學建議涵蓋環境熟悉、人際引導與情緒調節,提供實務且具體的支持策略。
亞斯伯格症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講話很傷人,所以老師要練就的首先就是情緒抽離。稍微退一步,順著對方的邏輯說話。做到讓他覺得你專業,做到他離不開你。原則是去理解他的障礙,配合他的障礙去改變我們的策略。例如老人癡呆症,患者剛開始聽不到時,如果不好好戴助聽器,很容易被身邊的人誤解,但理解的人才知道:要用比較低頻的聲音他們才能聽得到。
「你是清醒的人,不要去跟不清醒的人嘔氣。」
例如當老人癡呆患者吵著要吃餛飩麵,你馬上幫他煮了,回頭他又問你為什麼要煮餛飩麵,結果就演變成兩個人都在生氣。不如先問他問題拖時間,尤其是問他細節,例如你想吃哪裏的餛飩麵、要多大碗的、加不加香菜,你想用什麼碗吃等等。等到問下來他真的餓了再去煮餛飩麵也不遲。
亞斯對聲音、味道等很敏感、在面對他們的抱怨時,我們可以利用Gray(2000)提出的「社會故事教學」來應對:
第一步驟:確定目標行為,以減少特定行為、或增加正向行為為目標
第二步驟:蒐集相關資訊,可經由觀察或訪問瞭解事發之時間、地點、人物、發生因素、動機等,並能瞭解當事人觀看事件的角度。
第三步驟是撰寫本文,通常由四到六種句型組成,每種句型皆有特定的作用,句型亦有固定的比例。例如以下社會性故事句型🔗。
第四步驟是故事標題的設立,可用問句呈現,藉此標題可點出要教導的社會訊息與教學目的。
簡單舉例:孩子抱怨教室的冷氣吵死了
描述(事實)句:大部分冷氣會響
指導句:冷氣會響,我還是可以在遠一點的位置好好坐著
肯定句:如果我達成上面的事情,老師就會開心
關於如何陪伴亞斯孩子,孟老師將重點歸納為以下十點:
了解並接受他的障礙──情緒覺不隨之起舞,想辦法抽離;可以表達憤怒,但不能憤怒的表達。幾乎每一種障別都有綽號,例如學障的綽號是雷龍、亞斯則是太子;既然知道他是太子,你就不要演保母,而是要演皇太后,成為他眼中的權威體。好的皇太后話少、有說話時也是「對,你做得很好。」不要對亞斯孩子做災難性預言,這對亞斯是很傷人的話,他會直接炸掉給你看。
用撒嬌、幽默的方式自我解嘲──他們就像白雪公主裡的魔鏡、直接又誠實;有時雖然想和你親近,但會說反話。
正向思考的教導──亞斯喜歡接受新知、喜歡專業;可以送他看起來專業的東西,例如書或雜誌;可以看正向支持及設計性思考的相關策略。一旦開始帶亞斯,要把自己說過的話記下來;因為亞斯記憶力很好,老師要比他更亞斯才能變成他的權威體。亞斯的孩子有完美主義的傾向,例如要交作業,要很明確地說日期、幾點幾分、要用什麼形式不接受例外等,會讓亞斯覺得舒服明確。
性早熟──當他是個男人或女人,雖然他是幼稚的小孩。
我們會善用「顯著友伴」,他喜歡跟不喜歡的就像選妃一樣,因為他是太子,喜好很固定。台灣的亞斯伯格男生,經過統計,大多喜歡鎖骨不外露、手要纖細、腳踝、耳垂的線條、穿著看起來乾淨、有bling bling的飾物、頭髮要整齊等;喜歡的男生類型,則偏向陽光,精瘦。亞斯孩子一直在你面前碎念的對象,十之八九就是他喜歡的。我們會找他喜歡的孩子詢問:你願不願意扮演顯著友伴的角色。
顯著友伴對於抑制亞斯的行為非常有效(例如亞斯在碎念,友伴說要專心聽課,就會直接安靜)。如果扮演顯著友伴的孩子不堪壓力,或是不喜歡對方,不要讓孩子獨自處理。因為亞斯是很執著的,要教擔任顯著友伴的孩子自保與應對方法。如果亞斯孩子真的太喜歡顯著友伴,開始展現很強的佔有慾時,不要跟亞斯孩子辯論,把顯著友伴身上他喜歡的特徵遮掉就好了。例如留長頭髮,或是戴耳機遮掉耳朵、換他不喜歡的襪子包住腳踝等。
激烈的情緒──冷處理,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叫他深呼吸,然後看我的眼睛。
讀我的眼睛──他們害怕眼神的接觸,所以如果懷疑他說謊(通常他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或慷慨激昂的雄辯時,只要叫他看著妳的眼睛,他的氣勢就會軟下來。
管教──定要正向且一致,指令要精確,解決問題比分辨對錯更重要,他知道妳比他更亞斯;堅持一些他也清楚的規範,例如:未到校或未去上班要請假。每次說明完一段事情後,請孩子重複重點,確認有掌握目標(例如:等一下X點在XX的第二根柱子旁集合;幾點集合?(請孩子回應)在哪裡?(回應)
普通的親師溝通,是小孩有事情才會通知家長;但在特教領域,是老師確定可以方法後,主動教家長方法與技術,使雙方管教一致。
處罰的方式要能確實執行的,最好讓他自己說,再加點討價還價,成交後,立刻畫押。
多給予讚美鼓勵,利用優勢彌補弱勢,也協助讓其任課老師知道他會因為對科目的興趣「愛恨分明」,導致其學習態度或成就有很大的落差,不必一定要成為他的最愛。
善用家長資源,參加家長協會:溺愛和管教的灰色地帶,家長們都身經百戰,比你更有經驗,更了解他自己的小孩和家長討論可以怎麼做,請家長傳遞你的想法,並且做更有效的增強(學校做不到的)
入學前,先告知老師和家長:每到孩子換新老師、新班級時,在開學前誠心的與老師溝通孩子的狀況,讓老師有心理準備;也讓家長們知道孩子不是暴力分子,只是有時行為比較奇怪,並表示願意積極配合老師的引導,在家也會努力教導。
入學前,先讓孩子熟悉環境:開學前家長可帶孩子逛逛校園,用影像記錄教室、操場、洗手間等重要地點。也可仿照「愛探險的 Dora」,幫孩子畫好從家裡到學校的地圖,反覆觀看影片使孩子安心。
幫孩子交朋友:在自己孩子聯絡簿貼上提醒的小紙條,署名「愛你的媽媽」,或是寫甜蜜小紙條給坐在孩子附近的同學,「謝謝你溫柔的陪伴他」,為孩子做公關。
善用視覺教學:圖像永遠更合適。當孩子的主觀非常的強,就情緒抽離、用你明確正向的目標不斷地反覆闡釋,壓制(repress)他、釣他。在要求的時候使用帶有讓其自我決策的問句。
有法依法,無法依例,無例依議。
“我相信你會守信用,你記憶力很清楚的。”
在校時,老師可以把「放學前的準備」分成幾個小步驟,如「檢查聯絡簿」、「檢查作業有沒有帶齊」、「整理書包」等,為每個步驟拍張照片(最好有孩子出現在照片內),讓他們按表操課。
溜滑梯前學人際互動:師長可帶著孩子到溜滑梯前學習人際互動。首先聚焦某小朋友A,從旁觀察。師長當解說員,解釋A的表情、情緒、行為與溜滑梯上的動態畫面,記得在關鍵字上停頓並加強語氣,如輪流、等待、插隊、爭先恐後等。適當技巧與不適當技巧的敘述比例,最好維持在二比一,避免孩子過度專注在不適當的行為上。接下來讓孩子猜測A可能的動作,或直接讓孩子當解說員,練習描述A的行為。最後讓孩子上場玩溜滑梯。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不一樣」:老師對待亞斯伯格孩子的態度,是影響全班同學態度的最大關鍵。因此若老師常和亞斯伯格孩子硬碰硬,或表現出大驚小怪的樣子,孩子可能很難在班上立足。老師可幫孩子慎選友善的小天使當鄰居,在大原則範圍內容許孩子有時間去處理情緒,或等情緒過去,不堅持當下壓制。放大他們的優點,耐心且溫柔的陪伴;跟孩子先講好一些密碼或暗語,在公開場合提醒時,也顧全他們的自尊。
在安全範圍內提供孩子選擇:用開賽車來比喻,亞斯伯格孩子很沒彈性,若只給一條軌道走,結果可能是他們連走都不走。最好有兩到三條軌道可選,師長在這些軌道旁邊當孩子溫柔的柵欄,孩子偶爾可以失誤碰撞,但至少不會受傷。
穩住自己、提供正常家庭環境:家長是孩子最堅強的支柱,孩子其實可以察覺最親近家人的情緒變化;先穩住自己,才有力氣和孩子一起奮鬥。除了學習特殊教養方式外,也別忘了最基本的教養原則,儘量為孩子提供正常而穩定的家庭環境。
金句:別人丟刀子你沒必要撿起來刺自己
學障=雷龍,亞斯=太子,下詔罪己
亞斯--管教一致,精確事實,什麼事都要提前預告跟緩衝,生活環境結構化、
下指令,具體稱讚,讓孩子 重複焦點,規範要讓他知道,懲罰(不可體罰,沒完沒了)可以讓他自己說,並結合它的優勢行為(老師覺得是懲罰,孩子會覺得是表現),家長提供第一手資料,了解孩子優弱勢,了解家長平時如何教孩子
情緒抽離,從目標下去按事實問,他暴怒你後退,等一下再進,他不行了你就耍賴,反覆闡釋,回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