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2025特殊學習需求教學陪伴工作坊」進行過程中的文字紀錄,為避免爭議,已刪除案例。
講師:孟瑛如教授
紀錄:嫺霓、姿云
約束孩子時,隨心所欲不逾矩,正向、簡單、清楚、可行,他暴怒你後退,過一下再回頭;樹立目標,每一天對應目標,反覆跟孩子講同樣的事,慢慢一直盯一直盯,他最後就會接受。
問:能否提供更多避免二次傷害的提問方法?(或容易造成二次傷害的問法)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轉移注意力後如何再切入正題呢?
答:
不要問Why的問題,那是造成二次傷害。例如你為什麼數學考18分。正向行為支持要,跟著目標事實下去問,要簡單、正向、清楚明確、可行。要能不斷地可以重複。他暴怒你後退,等一下再繼續,
如果孩子的智力、執行力有問題時,在下指令的時候一定是簡單句。簡單句,他做一個,完了再一個,做一個,再一個,一直簡單句引導下去。不要使用否定句、對的否定句、錯的肯定句,你是否誠懇這件事,孩子是感受到的。
正向/肯定句:上課眼睛看老師(肯定句)
負向/否定句:上課不要不專心、上課不要離座(否定句)
對的否定句:你覺得你學會了就出去(災難式預言),其實你是希望他好好坐在教室
錯的肯定句:是你講的是肯定的,但那個意思是不對的,例如:你這樣做你覺得對嗎?你有本事就再做一次啊
正向(肯定句)理解時間在研究上,優先於負向(否定句)。
問:請老師多加敘明「特教老師沒有脾氣」。
答:
你的脾氣和情緒,一定要放在最後,如果一個班有8個全都是過動症,師生比1:8-9,你可能連椅子都要固定,老師的情緒和脾氣,一定要在後面。班級經營,一定要要以合作取代競爭(繪本:不要比較,只要教我)。
例如,教室班上四個自閉、兩個過動、一個學障、一個輕度智障,你這樣下去,一個跟你說老師他亂拿我東西,你正要處理時,隔壁跟你說,老師他東西打翻了,老師他沒有帶%$#@,所以,我們一般而言,在教室班級經營中,一開始就要各種結構化,包括:物理環境、時間、工作流程結構、視覺提示的結構化。
什麼樣的孩子坐在怎樣的位子,白化症不能做窗邊,過動症要坐在老師身邊,選擇性緘默正坐在我前面,讓他不看到其他人,我走來走去不時地碰一下他,久了,系統減敏,他就習慣了,因為選緘症外號蝸牛症,對自閉症也是一樣。
例如:上課了,所有人把課本拿出來,那我看他沒反應,他可能是學障,就說拿出綠色的、國語課本,翻到25頁,手指著25頁,這對我們是結構式,
給孩子提示學習內容的話,一定放在黑板的左邊,因為現在孩子玩慣電腦,他們視線會放在左邊,右手邊放班規,因為他不想看,但我們是從右手邊開始寫,因為提醒今天的班規,到最後今天摘要的重點就會到後面,就會在我想要提示他重點的地方(左邊)。
只要有改變,永遠不嫌遲;今天不行明天再來;每一天的你就是這輩子最年輕的你;明天的你會感謝今天努力的你,在特教永遠不會問如果你再念一次大學你會怎麼做,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再回到20歲
要永遠享受現在的美好,不用追求你沒有的,所以我們不會跟孩子說對的否定句或錯的肯定句:例如「想當年我走路跑步多快,現在竟然要坐輪椅」正向回應:「那你要享受現在,因為未來你可能只能躺著」,那如果你現在就已經是躺著,那要想至少你還能滾來滾去,因為到後面你連翻個身都很困難。
組織結構,讓孩子對你有信任感。
孩子的思路和我們不一樣:例:你東西要花錢買,孩子離家出走會去想 7-11、麥當勞、肯德基,通常在幾點會丟即期便當吃不用錢的便當。
特教是隨心所欲不逾矩,你覺得我沒有範圍你自由自在,但其實是在我給你的矩裡面。
亞斯適合從事工程師、檢察官、法官、外科醫師、法醫,他不需要跟情緒有相關性。
不要去跟自閉症討恩情,你知道媽對你這麼好,你長大會孝順我嗎?
亞斯:那是你自願的,妳為了一分鐘快樂生下我,我不會孝順你,你想多了。
所以你不要把他的話當真,跟她討恩情,要做順從訓練,他要不要孝順你是你可以訓練的
順從訓練:
例:吃飯:問她要不要回來?回來,進來阿。當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反覆的幫忙,就讓他幫你做事;利用節日,母親節、生日,跟亞斯許願,那時順從度很高。
例:目標改變他習慣,母親節送媽媽禮物,學校老師也有教,問他要送媽什麼?孩子還沒想到,就跟他說「那我可以許願嗎?」跟孩子說:母親節那天從早上六點到下午五點,我想要你們兩個孩子那天你們兄弟兩個演爸媽,我要當小孩,然後要一直提醒他,目的是緩衝,所以事前每天提醒他們說,那天媽媽要8:00起床,我要吃荷包蛋旁邊焦中間軟,番茄切十字中間灑梅粉;然後為了避免長輩介入,事先跟爺奶說那是學校老師作業,不要出手(對自己的孩子無法接受長輩很寵溺孩子)。然後問他們說,那你會煎荷包蛋嗎?要不要先練習一下?希望他們可以練習會煎荷包蛋,順勢提前教他們煎蛋
到了那天,那媽媽吃完荷包蛋,通常媽媽禮拜天吃完早餐了,媽媽要做什麼?兒:拖地,媽:好,那你今天是爸媽,你(兒子)去拖地媽:好那我要去玩電腦。哥哥心理不平,說你(媽媽)功課沒寫完要罰寫10行(但媽媽很快就寫完)弟弟兒:媽媽不准玩電腦,好,那我後就去找小孩說:爸媽你們要陪我玩,然後兩個小孩就快要瘋了,第一次中午說要去睡覺然後說如果沒有事不要叫我,兩個人在床上滾來滾去一直期待下午五點可以結束顛倒角色扮演
第二年母親節,又問小孩有沒有要準備什麼禮物?小孩說不知道,忘了前一年的經驗,媽媽又說那我要許願,後來就是要求,作業少於三個錯誤,寫完給媽媽檢查,然後補做一件讓媽開心的事
第三年又問小孩母親節有沒有想要準備什麼禮物,兩個小孩立刻說,媽:你都不用想了我們會給你驚喜,就知破功,方法不能用了,但也可以對先生做順從訓練
以神經元生長圖片🔗,說明為何不要二次傷害:
神經元8-12週就長完了,這輩子的腦細胞8~12周就長完。神經元接下來不會再生,只會死亡,但我們訓練的是軸突,我們的孩子神經元之間會斷線,這是之所以我們要訓練孩子重複我們說的話,因為孩子存得進去,取不出來(軸突斷線),所以,我們對孩子的訓練一定要來回重複詢問確認,讓孩子可以重複接收學習,一定要用正向肯定句。
老師演示數學教學除法寫算式裡外、及寫分數時分子與分母上下的記憶策略例:記憶口訣:為何分母越大值越大?分子越大值越大?因為媽媽年紀越老越不值錢,兒子年紀越大越值錢。這些口訣重點,就在於幫助孩子記憶,讓他可以重複,絕對要正向語句,容易記得而學會。
孩子跟老師說:我有甲狀腺機能亢進。你不知道要注意什麼,可以回問:那有什麼老師需要注意的?讓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自己要照顧。
一定要適性的愛孩子才不會窒息
很多同理,需要換位思考,肯定句避免對神經元造成二次傷害
例:
O:拿出課本--拿出綠色國語課本--桌上找一找有沒有綠色國語課本(這樣簡單清楚正向指令一直下)
X:(兇惡不耐的口氣)老師教你拿課本不會拿嗎?然後他真的一直等你,因為他學障字盲,他認不出到底哪一個,有的老師又會跳到說,你上禮拜是不是沒有帶xxx?結果他神經元又從找國語課本跳到另一個XXX神經元去了,又接著說那你又不拿課本,又不帶xxx,那你來上學做什麼?結果他神經元又調到另一個地方去了,你再問他你知道你今天做錯了什麼?他就會聽到並記得你最後一句話,就是不應該來上學,很多孩子他接不到中間,他就只會接到你最後一句話,就是,你再這樣子,你出去。他就出去了。
所以,你下指令,要請他重複一次,確定他明白,不然很多都是誤解的。所以下指令,要請他重複,簡單明確,務必下在對的地方。
神經細胞網🔗:
左:特生受損學、情障的神經細胞
中:受過訓練的
右:一般人的神經細胞網
認知結構激發:命題原則--前十題基礎能力,中間題--現在要教的,後面兩題--挑戰題
學習過程是必須的🔗(++數量代表神經元突觸經過訓練生長的量):
挑戰組:每天給他難一點點的,他後面能力就會提升
運動組:視他身體能力給他相等的能力任務 2 他就維持2
自由組:是他想學什麼就給他什麼
安逸組:好吃等死,給他隨便他想要
稱讚你好棒/總是很多人幫他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