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2025特殊學習需求教學陪伴工作坊」進行過程中的文字紀錄,為避免爭議,已刪除案例。
講師:孟瑛如教授
紀錄:嫺霓、姿云
離成功只有50公分時要勇於突破,常常你怕麻煩而不為的話,你會更麻煩。
當看到兩個孩子起爭執,如果指向他們,他們可能就停止了,但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去留意後續兩個孩子,思考需不需要個別關心。
孟老師一個禮拜一定至少會做一個個案,去練習和維持手感。常常當你接了一個個案,就會送更多個案來給你,會更有成就感
每一個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適性需求,現在博愛座改成優先座了
一分鐘靜默法:許多孩子躁症或過動,是不能接受盯著靜默幾秒不講話的。有時你氣到說不出話,也可以真的先不要講話。就盯著他不說話,幾秒鐘之後,他會覺得不自在,然後跟他說,等一下下課之後,我再找你,緩衝之後,再來處理這件事,先讓他回去,用靜默法看著他,在他心中營造一種他好像做錯了什麼事的感覺,晚一些再跟他處理。
很多老師覺得自己很用心,其實是很用力在教。記得昨天說的不要Teach too hard
過去在新加坡看到那些從中國來的老師,中國一版課本就會印送至全國各地,老師認為不能讓孩子自己做,擔心孩子錯了怎麼辦。但你不讓他(孩子)做怎麼知道他(孩子)不會做?對方例子:幼兒園裡有小孩沒有把杯子放回原位,老師不能接受,孟老師問他「那孩子喜歡什麼?」孩子喜歡維尼熊。孟老師建議他給他一個維尼熊的杯墊,讓他練習把杯子送回維尼熊的懷抱。中國老師回答:「這樣不公平,其他小孩沒有那種有維尼熊的杯墊,而且其他小孩都會把杯子放回去」。
他若可以吃到飯,他可以怎麼拿筷子不重要。
問:教授您好: 想請教一個實務上的問題,在輔導特殊生(例如ADHD學生)時,若孩子因為害怕要對後果負責而抗拒做出自我決策,面對這樣的情況,通常有哪些實務策略,可以協助他們逐步承擔與改變行為呢? 感謝您的指導!
問:有些孩子會在開始前預期失敗,該怎麼回應。ex:你想跟朋友一起玩什麼?我想跟他一起打球,但他應該不會跟我玩,算了,我還是自己玩好了。
答:
這兩個問題是同樣的,參考昨天下午的量表🔗。
你看到孩子的錯誤型態,例如他考18分,你不要再拿80分的要求去針對他,因為他面臨的問題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巨大,訂正成82分沒有意義,而是去了解他18分是怎麼做到的,了解他會什麼、程度在哪、問題是什麼。孩子每天都來一定有東西是吸引他的。你要找出那是什麼,吸引孩子每天走進教室,儘管只能學到18分的程度還是來。就算他來是因為這裡便宜(比請家教保母)或是他每天來是搗蛋,因為你的生氣是他的某種想要的回饋。
自閉症孩子有固著的問題不願換位置,但他們一定要上學,所以學校一定要有「準備週」,就是讓孩子在大家開學前,先去上課做準備週,目的先讓自閉症習慣學校節奏、規則,有助入學適應。
其他膳食、吃藥、醫療行為應用:
紫洋蔥B2口角發炎、訓練如廁--小便,讓他吃小蕃茄喝奇異果汁,他自然會想上廁所,接著可以上如廁訓練;訓練上大號--適合時間是在家晚餐後,可以讓孩子吃番茄、喝牛奶,他就容易上大號,或是吃奇異果、香蕉...
跟家長聊要給孩子吃什麼,因為不在特教專業話題,家長很常就可以卸下心房,跟你聊天、聽你講話。所以孟老師通常會有自己一套食譜。特教老師常常要有很多斜槓。
煮東西時,可以教家長同時一個蒸、烤、煮湯,20分鐘內可以變出三菜一湯,因為我們的孩子經常很容易短時間就有狀況,家長沒有太長時間同時處理家務跟孩子。
洋蔥是B12,切要直切,緊捏,沖冷水,放冰箱10分鐘,出來再沖冷水,再切絲就不會有辛辣味,但如果是橫切,馬上會流眼淚
如果孩子不吃某樣東西,就把它切碎了混在別的東西裡。
如果只吃白飯,就放入鱈魚、豆腐,試不同口味放進白飯。
怎麼教孩子吃藥?
有對父母:把鼻子捏住嘴巴就會張開,再把藥塞進去。孟老師就了解到為什麼這孩子肺常常發炎,因為藥會跑錯位子
讓孩子抬起頭,手摸來摸去跟他玩,他就會吃下去了。
就像是打針吃藥,孩子會很緊張,就放音樂,讓他在有趣放鬆的環境下進行。
像是狗打針,看牠很害怕。但其實狗的痛覺是很低的,但他們會感受主人、人類的感覺,也會跟著害怕緊張。可以撒狗的飼料在去的診所、診間(但要有配合、長期合作認識的診所)
因勢利導:看孩子的個性,你要去配合他,然後讓他來配合你,問孩子有無試過怎麼玩,或害怕對後果負責如何自我決策?讓他做了事情才知道,把規則細切(工作分析),只要他願意伸手去做一點點,就可以繼續下去一步一步下去
有些診間現在會送孩子禮物,然後讓孩子伸進箱子裡抓,讓他先摸到、然後教他用力抓住,他手一用力,血管就清楚,很好打。
預防針在孩子一歲前一定要好好打完,因為痛覺還沒長好,很好打、打針的痛覺轉移一下注意力就忘了。但一歲過後痛覺已經長好,加上白衣服的,那醫院整體氛圍效果,孩子已經會開始緊張,他會鬼哭神號,你會很難打。
番茄是所有B群含量最高的,當孩子需要B群,但那有水溶性跟脂溶性可以番茄切開灑起司,就都吃到了,很多事情不一定要二選一,而是可以想到如何兼顧的方法。
回到孩子害怕不敢去嘗試挑戰的問題:除了PUSH他之後,試了並不會怎樣,就是去試,老師不用帶著問號去過生活,就是帶他勇敢去衝撞幾次,像是老師昨天分享勇敢挑戰,搭機跨國追林書豪球賽,跟週邊位置外國人溝通,以策略請大家讓出並幫忙一起撿林書豪丟的衣物給孟師的例子
問:如何與家長溝通與合作順暢。例如:關心孩子在家狀況,分享學校觀察時,家長會避重就輕或顧左右而言他。
答:
有時候有些孩子到我手上,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我也沒遇過。但我的冷靜是因為知道這樣可以讓家長也可以穩定下來,也可以因為自己的冷靜帶給對方希望。
一般情障的治療四大項:醫療介入、應用膳食、固定運動、正向支持。跟家長溝通就是講事實,以家長來講,跟家長釐清事實過程,再問早上孩子的早餐吃什麼(目的是幫助家長了解可以提供高蛋白早餐,有助孩子上午主科課程的學習效果)、早上是否有運動?因為早上有主科,運動後學習效果較好,家長說週六有運動,但週六沒有上主科,需要學校與家庭能同步配合,共同一致性地協助孩子。
正向支持,先削平問題行為,正向支持介入替代行為,然後孩子會產生適應行為,而改變行為,
正向如:你的障礙可能終其一生都會與你同在,你要如何接納自己?
不要無形中升高他的負向行為:你如果要帶孩子去買東西,一開始先跟他說明今天的購買行為是不包含玩具的。有家長是到了現場孩子開始吵鬧才阻止,家長負向提醒孩子「不要看玩具那裏喔」是無效的
你做不到就不要講出口Never say never,要就問題本質去解決。孩子哭鬧,你假裝走掉孩子是知道你不會真的丟掉他的,那是無謂的恐嚇,你不要說你不會做的事。孩子也會在吵鬧獲得的過程中學會,下一次更劇烈、把玩具掃下來你要賠,孩子還是得到他想要的玩具。
孩子們會教會你很多思考上的事情。像是家暴你要躲在哪?等等與你生活處境不同的事
有一次孟師在監獄裡哭得很慘,孩子跟老師說,「師婆你是不是很常去教很多老師?那你要跟他們說,如果遇到我這種的,也要好好教。」所以,不要忽視你的付出,在那個孩子那裡,孩子不一定會講,但是他一定會知道。如果你看到孩子微小而精確的進步,你一定要告訴他。
珍惜你跟每個孩子交會的時刻,你的真誠付出孩子一定會感受得到。孩子會感受到你的真誠。
你的付出,也許孩子不會說,但那個小小善的種子,會影響他。
家長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確認早上有沒有吃高蛋白的東西,以幫助有效能的學習。蛋白質有助於穩定血糖,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和下降,進而減少ADHD 兒童的過動和衝動行為。過動症通常吃太多高糖飲食,更容易過動
問:同學R和同學在同桌工作,他做藝術工作、同學O做中文工作,R中途他拿著剪刀對著同學,事前同學O沒有任何語言或動作刺激他,當同學O向老師反映這件事時,R會變成大吼說他沒有,可是這個和大部分學生和老師我看到的不同。這類的事件很頻繁地發生,已影響到R的人際發展。請問我該怎麼引導R?怎麼面對班上其他的孩子?
答:
不要事情當下斷是非。先處理他的行為,不要去斷是非。如:剪刀放下。不要在當下問:你為什麼拿剪刀對著別人?
先復述他的規則,讓他反覆事實陳述,再就他講的一一去問事實(人事時地物),一步步釐清事實
面對受暴配偶:「不會有人因為愛你而傷害你」,讓他反覆陳述,然後跟他一一就事實詢問,慢慢誘導,幫助他離開加害人配偶
問:我一直以來認為陪伴孩子有個要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如此一來孩子的情緒是可以被同理、接納,他們也可以感受到是可以有情緒的。但對於亞斯的孩子來說,他們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有時事後他們也不願意再處理事情了,請問要如何引導比較適合?
答:
不要一直去同理孩子,如果我被霸凌、被強暴,你再問我怎麼被霸凌、怎麼被強暴,應該不會吧。會造成二次傷害,所以不要去問原因對錯,就問題本質去處理,問他想要什麼,就他想要、需要的進去下一步,就事實對話幫助自我決策。
當我被性侵了,你可能不會問為什麼被性侵了。那當我被網路霸凌了,不要問為什麼被霸凌了。
問:請老師提示一些如何不被孩子傷害的要點
答:孩子要怎麼不被傷害?訓練他們能夠自我決策。
問:學生不喜歡上課,但是他喜歡抓昆蟲,常常下課就到校園裡抓蟲,抓到忘記要回教室上課。上學期因為透過檢核表,爸爸會看是否有進班上課,情況有改進。拖延時間進教室減少了,但是,爸爸沒有關注他的檢核情形後,拖延不進教室的次數變多,時間也變長。老師要如何協助讓他能夠願意自己遵循鐘聲,盡力準時上課下課。在課中也不要干擾秩序呢?謝謝老師
答:可以運用昆蟲相關的東西當作獎勵物,例如:半抽象的昆蟲的物品去誘惑。
問:進行順從訓練的時候,會不會造成國中生的愛情方面的情感誤會?
答:
當學生愛上老師.....「老師我想跟你講一件事」
很多老師也沒什麼談戀愛的經驗,人生很單純。孩子表現出喜歡你的樣子,很多老師會嚇到,你先回去、老師不知道怎麼反應,老師就會在接下來都怪怪的。
老師要正常聲音講話、開始樹立規則,所以第一關感覺不對時,就要立刻扭轉,訓練他自我決策→
例如:你知道老師喜歡什麼女生嗎?(就學生須培養的學科能力弱點/或是講希望她互補的能力),你知道老師學數學的,喜歡我的條件,就是要有五次數學拿100,那你今天要勾數學題嗎?你每天跟她問,今天要勾數學題嗎?那個超無聊的,這樣他很快就不愛你了
如果小孩遲到不起床:運用正向勒索、正向自我決策,你知道我愛什麼?善用他喜歡你的點,然後下關於你希望他努力、或是發展出來能力方向的指令(如:寫數學、英文、準時起床....
要有正向替代行為、然後表現、保證,如果你每天為我運動、為我寫五題數學、為我讀英文....
他如果沒做到→所以我沒住進你心裡嗎?我覺得你對我的愛不夠(正向勒索),因為你沒有行為表現(寫數學、英文、準時起床...)
特教無法講同理,因為你自閉症過嗎?你學障過嗎?沒有。所以,讓他自己帶著你去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