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2025特殊學習需求教學陪伴工作坊」進行過程中的文字紀錄,為避免爭議,已刪除案例。
講師:孟瑛如教授
紀錄:陳寧、筱榛
孟老師在上午的課程中,首先分享到源於孟老師團隊自編教材〈有愛無礙〉網站,提供以不同顏色標記的「輔導策略與重點」,以區辨學生需求,適性教育。透過「遊戲本位教學」,如「注音high客」、「心情特攻隊」和「最佳策略王」等等桌遊,幫助學生在情境中掌握語文與情緒表達,提升自我決策能力。最後,在特教中尤其強調「正向支持」,教師學習如何以目標導向方式,透過行為介入,回應學生行為與情緒,避免二次傷害的提問方式、災難式預言。為適應十三種障別之學習需求,孟老師更是將孩子須學習的社交技巧、品格行為和識字能力等目標融入繪本當中。
所有特教教材都不區分年齡。
類別For general:專門給家長看,關於教養。
其中,「教養策略」項下任一症狀的「輔導策略與重點」皆有標示:紅燈策略(偏特教);黃燈(有跡象);綠燈(輔導/預防)。
舉例:選擇性不語症的「輔導策略與重點」🔗
不了解我的人,傷害的不是真正的我。
不在意的人的傷害,不要在意;如果是在意的人傷害你,把他踢出你的在意圈。
特教領域就算沒什麼人理解,也要下去做,終其一生都很辛苦。
桌遊訓練類型介紹:
語文類:
注音high客(母音聲調子音):分年級學習不同句型結構。當孩子問:「為什麼現在要上課?」教師可以回答:「因為⋯⋯所以⋯⋯」。亦可用於順從訓練,教師藉由提供兩個很爛的選項:「你要吃藥,或打針?」,由此加快孩子的自我決策。當他猶豫時,教師可以說:「如果是我,我會選吃藥,萬一針等一下斷了怎麼辦?」,同時去拿水,孩子就會接受吃藥。在順從訓練中,教師應劃定好範圍,視孩子在其中可用什麼方法來達成其目的;應對情障、腦麻教師都會先教:「先⋯⋯再如何⋯⋯」的句型,這亦是一種行為的改變,由此達成教師的目的。
遊戲書。
文字小廚師:字盲,以切塊方法做學習。
蟲蟲危機:以蟲部首教導識字。
情緒行為:
心情特攻隊:以情緒卡、處己、處人、處環境、兩難學習情緒詞彙,因應不同障別施以不同情緒卡類別。
最佳策略王:遊戲規則根據一句話給予評分,針對四個向量,給予評分。當中最爛的是「我不好,你也不好」,教導孩子如何講出一句話是「你好,我也好」。透過該遊戲進行品格教學,以正向支持的句子——(該遊戲按學校課本改編,將原課本以SEL為底,先教負向句型的部分,改為特教中強調先教正向支持句型)因為對於情緒並無對/錯之分——教導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若有人說「我在網路上獲得XX量的(負面)關注⋯⋯」,教師可以如何提供正向支持?
教師應避免二次傷害的提問方法,問:「為什麼?」,因這只會使他必須重回被霸凌的經驗,教師應先轉移他的注意力。先問當事人:「你覺得他真的了解你嗎?」、「你在意他嗎?」,並讓孩子知道如果你不在意他,就不用在意他的攻擊;若是你在意的人攻擊你,就該將他踢出自己在意的名單中。由此,讓孩子理解「不了解我的人,傷害的不會是真正的我。」。
繪本結合十三種障別,皆以雙語印製。若高年級孩子有高自尊,不願意讀中文,可讀英文版。英文非直翻——以Bob Dylan作品擅長的起承轉合方式寫繪本——如書名不會與特教有關(孟老師以Bob Dylan歌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為例,該作品所描述的實為戰爭時期的景況)。孟老師反覆在中英文中闡述「好好說話」的概念,以深植閱讀者心。
《奇怪奇怪不奇怪》一書,敘述亞思伯格症。這樣的孩子不適合與他斷是非,一定要正向教養。採目標導向,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都好。
若孩子寫眼淚的「淚」少一點,家長過去指責,孩子可能會反駁:
「我如果寫錯,你怎會認出來?」
「...」
「文字是用來溝通的,我少寫一點,你也認得出來,那有錯嗎?」
「你這樣出去會得零分。」
「但我現在在家教育。」
此時,可把孩子當成「太子」,自己是「母后」,說「你要加那一點,母后才看得懂!」
天氣冷,希望孩子多加一件外套,不能使用「災難式預言」(如「不穿外套會感冒」,若沒有感冒,孩子會認為家長騙人)。但孩子可能無法抵抗撒嬌,如「你捨得讓媽媽傷心嗎?」
《我有好朋友》繪本中以動物、恐龍、昆蟲為角色,教導孩子如何交朋友(社交技巧)。
在特教領域會說要找顯著友伴、適性教師。實務上,顯著友伴都成了help too much、協助完成作業的友伴。
適性教師:特教與輔導最大的差異,前者重視教導自行決策,回到普通教育,後者的訓練是定期回去看他、一對一輔導。在特教當中是以目標導向,讓孩子能夠有成就感非常重要,而不是過於糾結於細節、動作(ex: 拿湯匙的目標是能夠舀起食物,而不是不斷強調如何正確的拾起湯匙)。
例如,亞斯孩子跟老師說:「我都沒有朋友。」老師可以依據事實(人事時地物)逐步問:
「那你想跟誰做朋友呢/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怎樣可以知道他的名字呢/交朋友後想要做什麼事情呢?」
「想跟他聊天。」
「那你知道跟他可以聊什麼嗎?怎樣可以知道他喜歡聊什麼呢?」
《熊伯伯的小吃店》繪本中有各式的食譜,教導孩子如何為自己準備營養的餐食。
《家人做哪十件事,你會感覺到愛?》談親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