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社群的運作模式
計畫書的更動及新增成員
成立雲端資料夾分享資源
青香老師分享「 嘉義 音波獵手」的活動
聲音實境遊戲、利用qrcode 及line導引認識嘉義的路線
分享的活動是屬於環境社會學中的「聲景學」
參觀校史室
圍著全校建築模型及以前的照片討論建築的興替
分享新課綱第一章「什麼是歷史?如何探索歷史?
地理實察:校內老建築校長宿舍
校長宿舍前方的下橋仔頭排水,該水路最早見於1898年(日治時期台灣堡圖)圖中(下橋仔頭庄),今屬於旱溪排水之支流,從復興路由東北向西南匯入旱溪排水,長度為 1.6 公里,集水面積 1.72 平方公里。
校長宿舍是民國40年完工之單層仿日式風格建築,部分構造具有日式宿舍建築特色,如室內走道、欄間、凹間、拉門、推窗、出格子窗臺及室內坐板;外牆之下見板(雨淋板)、排氣孔;屋頂之日式黑瓦、破風板、屋根、透氣窗等。
學思達教學模式分享
素養導向教學模式分享
閱讀與理解策略融入學思達課堂
賴怡君老師公開觀課
社群成員參與公開觀課
學生利用手機融入老師的教學情境
書籍分享:超好玩歷史:走!出門看臺灣故事
討論對學生的提問(1)口頭加文字,效果變好。(2)學生聽寫能力變差。(3)學生錯字超多,例如:[應該]寫成[ 因該],還有很多自創字。
鄭伉妙老師分享校史館參觀後,再加上查詢資料後,製成的簡報,[話說南區發展與中工歷史]
焄溱老師先分享打算在歷史課做,讓學生走出教室的跨歷史地理的教案:(1)一條路線3景點,介紹當年與現在。類似文青旅行地圖。(2)先在電腦教室分組,2節課在網路查資料,設計路線,製作簡報。(3)再給2星期,讓學生自己找時間去拍照。(4)最後用投票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989內容大意:政府、資方、勞方,如何協調;不是單純從統治者觀點考慮歷史,以前課本內容是直接下結論,但現在重視素養導向,要讓學生能從資料去分析,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立場,大家可以闡述自己的立場,也可以聽到別人的想法,可以包容相異、互相尊重。
(1)雄工有跨領域共備社群,打算邀請他們來分享。(2)iNaturalist 辨識生物結合地理定位的好網站。
青香老師分享畫地圖的學生作業成果
青香老師分享畫地圖的學生作業成果
[ google我的家園]作業評分表,是讓家人評分。因為重點是讓家人有連結,會有這個構想,是受李雅雯老師的「島嶼的集體記憶」活動所啟發。
因為不是單純的一個分數,而是有質性回饋,所以可以看出不同家庭,當初購屋時,在意的事情是不同的,如交通便利、環境舒適、購物方便...等
陳松鶴里長為中工校友,民國六十四年就讀本校,機工科畢業,其姐姐為中工第一屆女學生 。
羅廷瑋議員為前工學里里長,談論到工學里為行政區重劃後新增的里,並邀請擔任二十多年里長經驗的陳松鶴里長來分享經驗 。
陳松鶴里長分享在中工念書時的趣事:於現在後花園的位置,有一魚池,學生們會進行騎腳踏車繞圈比賽,騎不穩還會掉進魚池裡,騎輸的,要請吃紅豆餅,當年1個紅豆餅1元。還會與臺中家商聯誼。(聽者心想,校史館裡的一排腳踏車照片,還有這個意義啊!)
中工圖書館推薦書有app也有網頁,可用ISBN號碼查詢,也可查詢已被推薦書藉及處理狀況
討論2/24教學研究會的成果報告的工作分配
書籍分享討論、成果發表、物品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