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東國小107年辦理山野教育推廣計畫書」摘要表
學校名稱
彰化縣鹿東國小
所處地區:□離島地區 □特偏地區
□偏遠地區 □都會地區 ■一般地區
山野特色課程名稱
山野課程活動地點
申請類別
山野教育範疇內涵
山野課程歷程
課程實施對象
校本願景
與學校特色
山野課程特色
推廣計畫構想
課程網址
(選擇性)
計畫附件
主要聯絡人
I.L.T少年微壯遊策略聯盟方案
鹿東國小
郊山~八卦山台地、東勢林場、竹崙古道
中級山~麟趾山步道
高山~合歡山、玉山
課程天數
365天
■學校發展山野教育策略聯盟方案
(結盟學校名稱:鹿東國小+鹿港國中+彰泰國中)
□學校發展山野教育優質課程體驗方案(目標山區路線:: )
□一次性之山野教育體驗活動(目標山區路線:: )
□登山教育及環境教育
□登山教育及探索教育
■登山教育、環境教育及探索教育
課程開始年度: _100__年至 _107__年 共_8__年
【種子】親自然 親土地
鹿東國小中低年級37個班,學生約1100人。
【青芽兒】親山愛山 環境守護
郊山~
鹿東國小五年級10個班級,學生約300名。
鹿東國小六年級10個班級,學生約300名。
中級山~
鹿東國小五年級學生1個班,六年級學生2個班,學生共約80人。
高山~
鹿東國小六年級學生1個班,學生約28人。
結盟學校:
【亞成鳥】山野探索 挑戰自我
潛在課程影響力擴及鹿鳴國中學生約835人;鹿港國中學生約2673人。
中級山~
鹿港國中七年級學生4個小隊,學生約20人。
鹿鳴國中七年級學生4個小隊,學生約20人。
高山~
鹿港國中七年級學生4個小隊,學生約20人。
鹿鳴國中七年級學生4個小隊,學生約20人。
分享會~人數不限。
教育部推展山野教育,希望有助於學生「打開生命經驗,孕育鄉土意識;培養堅忍意志,鍛鍊健強體魄」,向山野學習,在「體驗/探索/發現」和「導引/覺察/反思」的歷程裡,從小孕育一個人「活力/健康/創意」的知能,讓他們具備土地倫理、家鄉守護意識,而成為具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地球公民!
「I.L.T少年微壯遊」,希望學習二百年前的歐洲,有一種啟蒙年輕人的訓練-「壯遊」(Grand tour),就是青年人進入由天地山川組成的自然教室,跋山涉水、忍受孤獨與體能上的考驗,藉以開闊自己的視野、鍛鍊強健的體能心志、培養高尚人格。在這個歷程中,可以養成學生「親山三愛」的基本能力,即「愛運動/愛山林/愛台灣」的能力,讓生活更充滿健康、活力與創意。
鹿東國小「I.L.T少年微壯遊」以校本願景:朝氣、自信、有活力;感恩、尊重、樂學習為依歸,做為學習目標,透過山野教育來發展學校特色。透過本計畫促進「I.L.T少年微壯遊策略聯盟」生根,期盼山野教育枝繁葉茂、千樹成林。
以下說明本校課程特色
(一)課程由淺而深
本校每學期,各學年都有體育活動,希望學生能養成運動的習慣,而山野教育的課程,是提供學生一個實境的場地,驗收學生體能。從單純的運動,進一步深化為挑戰性的活動。
(二)海拔由低而高
八卦山步道健行活動,已在本校高年級學生實施達七年,從藤山步道、隴頂古道、茶香步道、豐柏廣場步道…;今年拓展到東勢林場、溪頭、杉林溪竹崙古道、大雪山…;足跡遍及台地各處,踏查低中海拔生態領域;山地占臺灣面積百分之七十,透過合歡山課程、雪山課程、南湖北山課程,從郊山挺進大山,擴展視野,領略大山之純淨美。
(三)實施由班級到學年
希冀透過「I.L.T少年微壯遊」山野教育計畫,申請經費購齊登山設備,讓老師們不用因設備不足之障礙裹足不前,而限制老師學生前進山野動能,進而得以將此課程推展到全學年。
(四)知能由基礎而進階
從容易到達的郊山,親近山林,建立對山野基礎的認識後,當面對更劇烈的環境變化時, 能察覺食衣住行也應跟著改變,以便更安全的做探索。
(五)範圍由山野而生活
此課程,讓學生從認識山、喜歡山,到體認無痕山林之重要性,願意將所學帶回生活中,像漣漪一樣擴大,影響他人,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愛惜自己的家鄉。
(六)影響由外而內
當學生完成「I.L.T少年微壯遊」山野教育課程後,品格教育隱然其中,在過程中,面對種種困境,學生學會互助、扶持;面對大自然的種種變化,學生學會謙卑、接受與面對;面對自己的體能與身體極限、高山症狀,學生學會跟痛苦和平共處,知道登頂之前需要辛苦堅持,而這樣的堅持是值得的,未來面對人生的種種困境,會將此經驗遷移學習,而看見事物真正的教育。而本校的校本願景,在山野教育中落實了,因前置課程的體能訓練而朝氣、自信、有活力;因實境課程的體驗後,而實踐了感恩、尊重、樂學習的品格態度。
以下說明本策略聯盟課程特色
一、I.L.T小隊學習
(一)「T/Team」
以小隊的團體方式,透過團體動能來激發學生朝氣,感恩小隊團體的互相支持照顧,達到身心智信念融合的全人教育。
(二)「L/Leader」
培育小隊長,讓學生在領導的過程中,培養能力自信,體會尊重互助,達到身心智信念融合的全人教育。
(三)「I/I」
讓孩子的團隊中,找到自己自在的位置,展現活力,樂於學習,達到身心智信念融合的全人教育。
二、I.L.T山野策略聯盟
(一) 「I/愛山」
鹿東國小實施山野教育已經有7年經歷,培育學生愛山敬山,進一步探索山野、探索自己。透過小隊長的培訓課程,讓散播在鄰近國中的山野種子們,能繼續探索山野。也將透過I.L.T山野策略聯盟,讓聯盟學校的教師共學山野教育;讓聯盟學校的學生共學合歡山課程。
(二) 「L/鹿港國中+鹿東國小+鹿鳴國中」
鹿港鎮附近的鹿港國中、鹿鳴國中,是鹿東國小畢業生主要就讀的國中。從鹿東國小畢業生的學生,進入鹿港國中、鹿鳴國中後,仍參與鹿東國小的小隊長培訓課程,成為I.L.T山野聯盟裡向下紮根,向上延伸的種子。
(三)「T/團隊」
發展I.L.T山野策略聯盟,讓課程效益發光。
1、融入品格教育:課室內的學習大多為記憶性知識,對於品格的陶冶、愛護土地與學習如何與人合作是有所限制的。在山野教育課程規劃中,我們帶領學生親身領略臺灣山野的美麗、進而愛惜我們的土地;過程中,學生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克服困難,共同完成目標,真正見證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前置課程的體能訓練,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力,學習何謂行動力。
2、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方式學習是課程主要的進行方式。我們先行訓練小隊長再由小隊長帶領組員學習山野相關知能。
3、融入班級經營:山野教育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過程中我們希望給予他們的課程目標,能透過日常生活的經營繼續深化。
4、帶領內省活動:許多戶外教育者相信學生需要、並且想要學習外界的事物,若是透過團體活動共同探索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運用他們的身體和感官,能夠更加了解所學習的課程與群體生活之間的連結。
(1)班級共同內省:在體驗活動後,我們會安排一段班級內省時間,透過教師半結構性的問題,帶領學生重新深入思考體驗過程中身體、心裡的變化以及所能帶入生活中的能力。
(2)個人內省:每次體驗活動結束後,學生必須繳交心得、學習單,只有透過自己重新解構體驗過程,才能讓體驗教育深化到學生心中。
近程:1.成立專業社群,進行教師增能戶外體驗活動。
2.利用本計畫充實登山裝備,降低課程實施障礙。
3.與策略聯盟學校舉辦教師研習及工作坊增能。
4.與策略聯盟學校共同研發山野教育課程。
5.與策略聯盟學校共同探勘備課、觀課與議課,回應十二年國教素養導
向的教學。
6.與策略聯盟學校進行經驗分享會。
中程:1.建置資訊交流平台,與策略聯盟學校共學共好。
2.繼續擴充第30號教室(30山林教室)活化學校閒置教室,布置山野教育
情境,提供山野教育資訊交流據所。結合相關經費申請,購齊山野教
育相關設備,成為彰化鹿港地區山野教育資源共享中心。
遠程:1.透過專業社群的運作,讓分工更專業,吸引更多人力資源加入,使課
程實施更容易,擴大山野教育聯盟。
【影片連結】
1. 合歡山預告片
2. 合歡山課程
3. 小溪營地課程
1. 2015合歡山手冊
2. 2016合歡山手冊
3. 2017合歡山手冊
4. 雪山手冊
5. 南湖北山手冊 件數:5 件
姓名:余慧香 職稱:教師 電話:(公)775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