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隨著上課鐘響,響亮又尖銳的笑聲,貫穿國中部每間教室,對窗的高中部學長姊,很有默契的目光轉向聲音的起源地。沒錯,就是3班的「雙重奏」又因為笑點低,在瘋狂大笑了。因為這笑聲,「雙重奏」的二人被取綽號為火雞、笑花,也成了師長、同學對我記憶的點。
因著受邀投稿校刊,不禁回想在新社高中的六年時光,進入腦海的,就是國中常忍不住經常大笑的自己,讓處於搖滾區的隔壁兩班,歷經3年的魔音傳腦時光;印入眼簾的,是一天到晚因為愛講話、愛頂嘴或是愛捉弄同學,被叫到辦公室罰站、訓話的場景。相較之下,高中時期的自己,彷彿脫胎換骨,含蓄內斂許多,生活精采程度也較國中遜色許多。
說到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總被我無俚頭行徑,氣的雙手插腰、面露殺氣的導師,三不五時要面對我的倔脾氣、頂嘴等,我印象最深刻也最感到抱歉的就是對導師大力甩門;直到國中畢業前,因為我不改愛頂嘴、被情緒沖昏頭就無法無天的臭脾氣,讓導師採取冷處理策略。現在想想,很慶幸老師願意花三年的時光,不怕皺紋增生、血壓爆表的風險,努力的提醒我學生的角色、什麼情境做該做的事、為自己負責任…,除了訓誡外,也能適時予以我關愛。
國中階段,最喜歡上的是國文課,老師將課程安排的動靜得宜,死硬的古文可以講解的既清楚又生動,有趣的生活經驗,分享的讓大家身如其境般;而老師總是溫暖的照顧班上每位同學,尤其愛護國文小老師,總是在我出嘴要捉弄時,國文老師立刻阻擋告誡「不能欺負我的小老師」,斷了我的心思意念。
國二時,在國文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學校的閩南語演講比賽,需要因應不同題目撰寫文章、閩南語語翻譯、記入腦袋,還要用很誇張的表情、動作演得煞有其事,這一切的挑戰,對語文造詣極差、腦容量極低的我而言,簡直可以用生不如死形容,每天都由不同題目的講稿陪我入睡。但在我最燒腦、最煎熬,總是跟家人碎唸,為何我要去比賽的時候,看到國文老師幫我潤稿、陪我一字一句的翻成閩南語、一次一次的陪我演練,心裡很是感動,也激發了戰鬥力,告訴自己腦容量不是不夠,是欠開發,多背幾次就好。最後,最開心的是比賽結果,皇天不付努力人,是第二名(雖然只有4人參賽啦)。國中這段經歷,促使我高中再次參加校內閩南語比賽、代表學校參加台中縣比賽,讓我在新社高中階段,有了不同於其他同學的經歷、感觸與勇氣。
我想,國中階段因著出現對自己很重要的師長,小如課業學習,大如為人處世、生活態度,甚至是看待生命的格局,讓我早在國中階段,對自己有更多了解、對生活有更多期盼、對未來有更多想像,至今我依然深信,國中三年的點滴、是我求學歷程中最重要、影響我最多的時光,而老師的話語、日常的身教示範,是我現行生活中,很重要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