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一直在跨學區的學校裡讀書,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回到離家最近的學校上學;以為可以過上每天七點起床的幸福生活,但高二、高三每天都五點起床讀書——想要,自己找辦法,全世界都會來幫你。這是我在新社感受最深的;小小的校園中,老師和學生非常的親近,但是老師不會咄咄逼人的要我們這樣或那樣,師長們默默的觀察著我們,在有需要的時候,傾力相助。還記得我高二的時候,物理成績一塌糊塗,明明已經很認真的上課做筆記、回家寫功課,但一遇到考試就沒輒,常常離及格線都非常遙遠,我到現在都還能夠在腦海中記起文欽老師疼惜又不解的神情替我著急,試圖的和我一起找到問題,(不然就要被當掉了),記憶之所以深刻,是因為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老師知道我遇到困難,而且願意伸出援手,不用孤軍奮戰的面對那些物理公式是一件令人安心的事!還有謝翠瑜老師也給了我許多陪伴的力量,幫助我度過從體制外學校到體制內的適應過程,讓我知道我不是一隻因為獨特而會被當成獵殺目標的獨角獸;最令人擔心的數學也在欣蓓老師有條理、穩札穩打的教學下不致卻步。另外一位影響我極深的老師——岳文主任,我沒有從他身上學到太多的化學知識,現在絕大部分也還給他了,但是全力以赴、求新求變的精神是他最好的身教;高二的暑假我有機會跟他到紐西蘭遊學,在我心中種下了出國讀書的目標。而開始將新社高中視為一個重要的精神堡壘是在畢業之後,出門像丟掉的我,上了大學不常回家,也就更少回學校,在錯過了許多次校慶後,終於有一天和郭茗榮老師約了時間,東聊西聊,帶著我去看看其他老師,每位老師都很熱情的跟我打招呼、關心我的近況,邀請我有空回母校走走。一直到近期,收到伯翰老師邀請回校分享,和俐君老師的邀稿,我都受寵若驚,也希望我在新中獲得的正向美好力量能夠不斷的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