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評論

Commentaries

Hong Kong Deve Studiare la Lezione di Formosa

Hong Kong and Taiwan, Past and Present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written for Limes: Rivista Italiana di Geoplolitica (21) 9: 147-158, and published in Italian, https://www.limesonline.com/cartaceo/hong-kong-deve-studiare-la-lezione-di-formosa?prv=true

Taiwan has long seen the PRC’s treatment of Hong Kong as a barometer of its Taiwan policy. When Deng Xiaoping proposed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four decades ago, he was eyeing Taiwan, though without a timetable. As Beijing started turning the screws on Hong Kong in recent years, it seemed to decouple the Hong Kong-Taiwan nexus.

:: Read ::

吳介民,2019,《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吳介民《尋租中國》:揭開「中國崛起」神話背後的真實

採訪撰稿/林義宏 編輯+攝影/林俊孝

  • 「中國模式」還能走多遠?

  • 近年中共提出「紅色供應鏈」的經濟野望,動機一樣是想要更全面地介入毛利率更高的產業環節,以攫取更多利益。為此,中國需要將產業發展帶進下一個階段,扶植高技術特性的產業,但這也伴隨勞動成本提高的壓力,以及產業轉型本身的變革陣痛。

  • 吳介民指出,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崛起以機構化尋租為基礎,這套尋租模式必須鑲嵌在「勞力密集」的加工出口業才能成立。一旦產業發展進入下個階段,譬如在「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半導體產業,這套模式便完全行不通。而在美中對抗局勢下,川普政府試圖迫使一些全球產業鏈和中國企業脫鉤(decoupling),例如:華為遭美國「斷鏈」,無法獲得最高階晶片,台積電也不能為其代工晶片;華為並被美日澳與歐盟一些國家限制其5G供應商角色。中國經濟正面臨新的瓶頸,而且不論貴人或隊友,似乎都愈來愈難尋得。而美國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是否會放鬆對中國的科技戰,是否會對華為、中芯等中國龍頭企業手下留情?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美國未來對中的科技戰略也攸關台灣的產業佈局與走向。

:: 閱讀 ::

What Can Taiwan Do to Help Defend Hong Kong?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China’s latest power grab is uncertain. What can Taiwan do to help a Hong Kong under siege?

By Wu Jieh-min June 08, 2020


“Standing with Hong Kong” is not merely a slogan on Taiwan’s streets, but a forceful popular mandate. Public opinion and geopolitical urgency have pushed Taiwan’s President Tsai Ing-wen to adopt stronger measures for possible humanitarian relief. In effect, Taiwan’s government has emphasized a policy of supporting a free Hong Kong and has tried to help Hong Kongers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civic groups. But there is a fine line for Taiwan to tread between defending a besieged Hong Kong and avoiding an overreaction from Beijing. :: Read ::


Supporters of Han Kuo-yu, a presidential candidate who favors close ties with China, during a campaign rally in Taipei. Credit...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Taiwan’s Election is a Vote About China

The race for president is a proxy contest about national identity.

By Wu Jieh-min, The New York Times, Jan. 11, 2020

TAIPEI, Taiwan — Can China extend its control over Taiwan as it has over Hong Kong? Beijing certainly wants to, judging by its many and varied efforts to influence the course of Taiwan’s politics, but the people of Taiwan won’t let it, apparently.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on Saturday, which essentially pits the incumbent Tsai Ing-wen (who has stood up to China) against Han Kuo-yu (who promotes close ties with the mainland), is also a proxy contest about Taiwan’s identity. :: Read ::

吳介民/全球局勢轉變下,撿到槍的不是小英、是台灣人民

《報導者》2019/6/13 攝影 余志偉 採訪整理 孔德廉

民進黨總統初選結果揭曉,首度採用「手機合併市話」,將蔡英文、賴清德與高雄市長韓國瑜、台北市長柯文哲等人進行三方對比式民調,結果蔡英文全都領先,最終以35.67%對27.48%擊敗賴清德出線。 蔡英文勝出代表什麼意義?《尋租中國》作者、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接受《報導者》採訪指出,近期蔡英文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有效回應了支持者的期許,其背後除了反映出選民對於主權的覺醒外,更是積極回應全球局勢的轉變,「撿到槍的不是小英,而是台灣民眾。」

:: 閱讀 ::

快速熄滅催淚彈的青年讓反送中不可測

新新聞張家豪 2019-08-16

香港反送中運動未見稍停,又因八月十一日香港警方加劇暴力鎮壓抗爭民眾,促使上萬民眾於十二日占領赤鱲角機場,導致班機停止起降;中國國務院港澳辦更於同日以「出現恐怖主義的苗頭」定調抗爭。八月十三日抗爭者再度佔領機場,迫使取消航班。整體運動情勢不斷升級。

對此,長期研究中國、香港問題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近日於小小書房主講座談,特別梳理了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脈絡與未來發展

:: 閱讀 ::

台大社會系 2019/6/4

尋租、被尋租、批判尋租,吳介民的生命母題

《端傳媒》陳虹瑾 發自台北 2019-05-10

中國民工的工資成長遠遠跟不上經濟成長。吳介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東莞一家工廠附近,他遠遠看見到地溝裏「一堆白白的東西」,後來才知工人早餐時間太短、資方給的饅頭難以下嚥,民工索性邊上工邊吃邊丟,一地的白饅頭,是被剝削者的無聲抗議。

:: 閱讀 ::

尋租中國:邊貪污、邊發展,還可以愈來愈強 中國怎麼辦到的?

  • 辜樹仁 《天下雜誌》 2019-03-23

  • 中國經濟充滿灰色地帶,成了各級政府官員貪腐的溫床。但是,中國經濟卻能在貪腐橫行下,發展愈來愈好、愈來愈強。是什麼樣的體制造就了這個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中國特色?這套發展模式正遭逢巨大困境,中國何去何從?台灣中生代中國研究代表性人物、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的新書《尋租中國》,替我們解答了這個謎團。 :: 閱讀 ::

中國大推進式發展半導體產業可行嗎?

中國目前正遭遇經濟增長率下滑的趨勢、要素成本價格攀升、內生的成長動力也在快速趨緩;外部則遭遇美國對中國執行貿易戰與科技戰,ICT 組裝業正在急速脫離中國,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供應鏈部分,正在經歷「脫中化」過程。在內外夾擊之下,中國如何渡過這個發展危機?如何推動產業升級?中國政府目前的產業升級路徑,是採取大推進(big push)發展策略。從過去廣東發展經驗中,我們觀察到中國的國家(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通過「在地鑲嵌治理」(locally-embedded governance),介入全球價值鏈的治理,以稅收和尋租手段汲取經濟剩餘(這個龐大剩餘主要由民工勞動力的投入所貢獻),並通過產業政策強勢主導產業升級,強力整治汙染產業等等,進一步回饋到國家權力的增長。:: 閱讀 ::

What Does Xi Want from Taiwan? (And What Can Taiwan Do About It?)

A ChinaFile Conversation

  • January 24, 2019

  • We must examine the geopolitical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what motivated Xi to give this speech. Namely, the fundamental crisis facing China is that if Western countries are constructing a policy of containment towards China in the form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how should China try to break out of this containment? Moreover, what role does Taiwan play in this? :: Read ::

反專制的底層美學 記廖亦武 [2012/3]

賀照緹紀錄片《華麗背後的冷酷:高跟鞋的故事》 [2010/10/6]

中國大推進式發展半導體產業可行嗎?(巷仔口社會學 2019/10/22

吳介民︰習近平成「抗共保台」助攻手(自由時報 2019/09/30

還想靠中國「發大財」?中研院學者吳介民: 過半台灣人仍誤以為中國經濟很好(沃草 2019/7/31

學者:北京內外交迫 台灣不必隨習五條起舞(中央通訊社 2019/1/26

吳介民:北京若不配合 韓國瑜們就晾在那(自由時報 2019/1/24

What Does Xi Want from Taiwan? (And What Can Taiwan Do About It?) (ChinaFile 2019/1/24)

試圖從美國圍堵中脫困的中國:「習五點」的時機與動機(思想坦克 2019/1/22

習五條勾起台灣野心家、發財夢想家慾念(自由時報 2019/1/6

習近平啟動統一進程,撼動台灣藍綠白政治板塊(新新聞 2019/1/9

馬獎勇敢喊「我們的國家」,傅榆有曲折的身分認同故事(新新聞2018.11.21

與缺乏安全感的強國為鄰(風傳媒 2018.10.16

「零邦交國」會逼台灣做出其他選擇?(德國之聲 2018.5.2

中興事件是場全球價值鏈爭霸戰(新新聞 1625 2018.04.25

中國對台動作頻頻 吳介民:不是把國民黨選下去,台灣就沒事了(風傳媒2018.3.7

李凈瑜,不願接受中國私了的「非典型家屬」(風傳媒 2017.4.10

讀懂「巨蟒」發出的訊號(自由共和國 2016.4.3

這只是場北京作莊配票的選舉嘉年華(新新聞1569 2017.03

國民憲法與國家條件(黃丞儀、吳介民,自由共和國 2016.4.11

密切關注「北京代理權」如何轉移(端傳媒 2016.03.23

面對中國,「既要防衛,又要進取」(端傳媒 2016.03.24

從台灣看激進本土派興起(香港01 2016.03.06

吳介民:主張獨立年青一代,成台港政治新浪潮(香港01 2016.03.06

兩岸關係短期內變化不大(德國之聲 2016.01.18

台港兩地共同面對的中國因素(香港灼見 2016.01.14

蔡英文的考驗(FT中文網 2016.01.07

九二共識到底怎麼被塑造出來的?(新新聞 1498 2015.11.26

被統一的張力(吳介民、廖美 2015.10.19 自由共和國)

「自然獨」的統計呈現(吳介民、廖美 2015.11.02 自由共和國)

馬英九「馬習會」尋求自己在中國的歷史定位(BBC中文網2015.11.5

時代的孩子(自由共和國 2015.08.10

「袋住先」是等待果陀(信報月刊 2015.6.2

「民進黨時刻」,即將來臨嗎?(自由時報2014.12.01

黑暗中的笑聲(自由時報 2014.09.08

24天佔領 改變台灣政治面貌(《自由時報》星期專訪 2014.4.14

當太陽的光芒穿透黑箱2014.03.31

亞細亞的雙生孤兒 ——中國因素下的台港合作(香港《明報》專訪 2014.3.30

中研院吳介民:台灣學運讓中國踢到鐵板(《自由時報》2014.3.30

馬英九中國政策之「謎」(《自由時報》2014/2/17

中國因素與台灣民主2012/2009

新政團是第三波民主運動的序曲嗎?[2014.02]

China influencing Taiwan via firms [Taipei Times 2014.1.26]

跨海峽政商集團 正掌控這個國家 [《自由時報》星期專訪 2014.1.6]

「中國崛起」進入撞牆期(自由時報2013.11.11

鎖國,鎖進中國?[2013.09.09]

流亡者的書架 [2013.08]

服貿不止黑箱而已 [2013.08.01]

自由人.憲政夢 [2013.06]

Democracy Watch speaks on ‘Declaration’ [2013.05.12]

以人權捍衛台灣生活方式(《自由時報》星期專訪) [2013.05.06]

The need for talks on human rights [2013.04]

以人權共識取代九二共識 [2013.04]

與脆弱的強權為鄰 [2013.04]

留白的中國想像(陽光時務專訪)[2013.02]

論兩岸關係和中國政治改革(中國網路刊物「政見」訪談全文稿) [2013.02]

如何破解反動的修辭?《反動的修辭》譯者導論

當莫言抄寫毛澤東 [2013.02]

伊能靜,「境內」或「境外」? [2013.01]

革命將至? [2013.01]

2012是中國因素元年 [2012.12.25]

赫緒曼揭開「反動修辭」面紗 [2012.12.14]

革命在他方?此刻記憶1980年代 [2012.11]

學生反媒體壟斷抗議 2012/11/26-27,速記

序,《第三種中國想像》[2012.11]

十八大,只是領導班子輪替?──許知遠 vs 吳介民 [2012.11]

十八大之後? [2012/9]

反旺中遊行速記 [2012/9]

台灣,為什麼不是香港?[2012/8]

教科書背後的中國身影 [2012/7]

一九八七 [2012/07]

秘密就在「九二共識」[2012/7]

反專制的底層美學:記廖亦武 [2012/3]

中國因素與台灣選舉 [2012/1]

民族主義的永恆魅惑(吳介民與吳叡人的對話)[2011/4]

文明大國的條件 [2011/1]

華麗背後的冷酷現實 [2010/10/6]

台灣怎麼會幹這種事?[2010/10/1]

不要戴著民族主義的鐐銬翩翩起舞 [2010/8]

第三種中國想像,《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郭玉潔:關於臺灣的筆記 2011.09

ECFA:「中國限定」的序曲? [2010/7/8]

假如台灣無法擺脫中國 [2010/06/29]

A ‘social defense’ strategy is needed [2010/07/09]

台灣如何因應中國的變局(吳介民,林宗弘) [2010/06/14]

富士康事件與中國模式(吳介民,廖卿樺)[2010/05/31]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Flawed (Wu Jieh-min and Liao Ching-hua) [2010/06/06]

經略中國,從社會運動戰略入手 [2010/05/03]

第三種中國想像 [2009/09/27]

以文明社會檢驗ECFA(吳介民、劉華真)[2009/08/09]

三種中國想像 [2008/11/28]

China: threat or economic savior? [2008/12/10]

民主倒退的危機? [2008.03.25]

Will localization take a back seat? [2008/04/02]

我們還在冬夜的旅途中 [2008]

公投審議 解決民間對抗 [2007.11.27]

阿莫多瓦的無政府女人國 [2007.03]

不是反扁,是去汙名化運動 [2006.07.15]

藍綠惡鬥,獵殺「中華」 [2006.03.02]

不進步,當然也不過半! [2004.12]

DPP suffers from a bad case of conformism [2004/12/23]

台灣在帝國夾縫中的出路 [2004]

兩條論線的鬥爭決定公投運動的未來 [2004/03]

「第二個民間社會」的誕生 [2004.03]

陳水扁讓政治激情消蝕於無聊的戲臺 [2004.01]

媒體革命不能變成媚俗的反革命 [2003.11]

解除「民粹」的魔咒 [2003]

野百合,何處尋覓激進的足音? [2000/2008]

核四公投:化解專家與民意的爭議 [2000.05.13]

The Public has the right to decide [2000/05/25]

建構新的民間力量 [2000.03.27]

Constructing a new civil society [2000/04/06]

台灣要成為新中國的普魯士評許信良《新興民族》的西進意象,中國時報論壇版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