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陳永禎老師是小編萬的大學同學,而且還有辦比賽的經驗,所以當小編萬和小編杜答應幫朱老師一起籌辦比賽開始,陳永禎老師便成為兩小編最重要的請益對象。
陳永禎老師不但在籌辦比賽上給予很多幫助,也指導四組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參賽,其中四手聯彈B組(12歲以下)的陳映彤與黃敏芯,更是一舉拿下冠軍。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訪問陳永禎老師。
(以下為訪談內容,「陳」代表陳永禎老師、「杜」代表小編杜、「萬」代表小編萬。)
**********************************************
陳:經歷就免了吧,就一路音樂班到藝術學院,然後畢業、當兵、出國、回國。比較值得提的是我喜歡「亂搞」,嘗試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前幾年還開過爵士音樂的音樂會。
萬:太客氣了這哪叫亂搞,這叫跨界啦!反正永禎真的很棒,除了在音樂系音樂班擔任教職、各類音樂演出頻繁外,還組成室內樂團「Circo」專門演奏探戈風格如Piazzolla的樂曲,另外,改編樂曲、舉辦比賽、到國外擔任評審並教授大師班等等,真的是不簡單!我記得你還出過一張北歐鋼琴音樂的專輯「北歐物語」對不對...
陳:謝謝。這是一張專門演奏北歐作品的專輯,其中包含各樂派,從巴洛克到現代等較少人演出,但很出色的一些作品。
萬:我覺得很好聽,很值得推薦。
陳:謝謝。我們直接切入正題好了…
萬:哈哈哈,好喔。那我們就從你的教學理念開始好了。
【教學理念】
陳:教學理念啊…我覺得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重要。
萬:你的意思是,有興趣才能自發的學習?
陳:對。
萬:這真的很重要。還有嗎?
陳:我覺得學生在音樂性的處理上,雖然有時候沒有辦法拿捏得很精準,但是「有做」就是好事,即便不自然也要鼓勵,也許剛開始會做過多,做不自然,但是做比不做好,至少願意try,做太多再慢慢修正就好。
萬:真的,願意開始嘗試了,才會越來越成熟。
陳:嗯。其他的沒有什麼,就是要有興趣,要有熱忱,很多學生缺乏這一塊。
萬:說的真好,有興趣有熱忱,才會真的去追求音樂的本質。
陳:我到國外去上Master Class 就有很深的感觸,台灣學生對音樂的熱情真的差人家一大截,這也是我為什麼想要辦國際性比賽的原因,讓台灣的學生感染一下其他地方的人看待音樂的熱忱。
萬:真的要謝謝你這麼熱血,這我們待會一定要留長一點的時間討論。
【對鋼琴重奏的看法】
陳:那我們先聊鋼琴重奏吧!我覺得「不懂得和人合作」是彈鋼琴的人的通病,其他樂器的室內樂觀念都很強,他們可以打開耳朵聽別的樂器,但彈鋼琴的人室內樂的觀念比較弱。以前有些人在幫協奏曲彈奏樂團部分或者和另一個樂器組二重奏的時候,不小心便會以「伴奏」自居。
萬:其實我覺得以前也不是彈鋼琴的人不知道,而是彈鋼琴的人總是被要求要「只要烘托就好」…不過這是另一個問題了,彈鋼琴的人也需要主動溝通…
陳:嗯,不過現在比較不會了,大家都比較有概念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比賽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可以提醒大家重視這件事,訓練彈鋼琴的人如何與他人合作。
雖然說,完全不與人合作也是有可能成為一個還可以的鋼琴家,但就是缺乏一些東西。這樣說吧,鋼琴獨奏是很複雜的,有很多的和弦和很多的對位線條,有很多聲部的交織,不是很容易兼顧,但如果是室內樂,就可以很容易的聽出個別的線條和層次,有了室內樂的經驗,鋼琴獨奏比較容易全面掌握這些內容,對音色也會有更多想法。
其實我在美國的時候,很喜歡組室內樂,一年大約有三十到四十場的室內樂演出,大部分是跟管樂合作,美國有非常多優秀的管樂家,這和美國的文化有關。和管樂合作後,覺得管樂的聲音好特別,然後就越彈越多,接觸了很多的曲目,這些都對我自己本身有很大的幫助。
杜:好厲害喔!一年三四十場…….
陳:沒有沒有。
杜:所以陳老師覺得透過室內樂,可以對音樂的線條和層次有更深的理解並且掌握得更好,對於音色也會有更多想法。可否請問陳老師,是鋼琴和其他樂器的合作會對音色有更多想法,還是光是鋼琴單一樂器的重奏也會在音色上有更多想法?對於各種形式的室內樂在音色上的融合可否談一下?
陳:哇!音色的融合是個很大的題目。
杜:呵呵那我們先跳過。
陳:哈哈謝謝。不同樂器的音色想像會更多一些啦,不過聯彈和雙鋼琴雖然只有鋼琴一種音色,但音響效果不同,還是有不同的刺激。
不過雖然聯彈和雙鋼琴的音響很豐富,但是有一個瓶頸,就是這兩個人做的事情太雷同,而且音色還一樣,今天如果是不一樣的樂器,就很容易做音色的協調和處理,也很容易做樂句的對答,但是鋼琴不容易。
萬:對啊,如果一樣是鋼琴音色甚至音域差不多時,要怎麼做到「融合而不打架」,真的很難。
陳:我覺得這也反映在曲目的數量上,雙鋼琴的曲目比起鋼琴獨奏來說實在太少,原因就是太難寫,要寫出好的作品太難。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在舞台上看到一些嘩眾取寵的表演,比如八台鋼琴,十六或三十二手聯彈,那就…
萬:喔…那真的不ok,音色貧乏又吵雜,除了打架還是打架…
陳:對啊,我覺得還是回到雙鋼琴四手或八手最多了,音樂的本質最重要。
杜:所以陳老師認為四手到八手可以有比獨奏更豐富的音響,處理一個人不容易處理的多聲部,又不至於嘩眾取寵丟失音樂的本質。請問陳老師平常有把鋼琴重奏納入鋼琴教學嗎?
陳:這要看學生有沒有時間,現在學生通常很忙(笑)。不過我會鼓勵他們去組各種形式的室內樂,包含聯彈和雙鋼琴。也不一定只能跟我上課,我覺得有機會找其他老師上也很好。
【不同年齡層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
杜:那陳老師覺得您的學生在練習室內樂,或者我們縮小範圍到鋼琴重奏上就好,有沒有什麼困難或問題呢?練習以後,在整體的音樂能力上有進步嗎?因為陳老師的學生年齡層分布很廣,從小三到大學都有,可以請陳老師談談各個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嗎?或者直接從參賽的四組不同年齡的學生舉例也可以。
陳:嗯,好。從最小的開始。年紀比較小的學生比較不懂表達,有的連講話都表達不清楚了,更不用說音樂,所以我們看其他樂器的音樂會或者考試,小學生通常會請伴奏老師幫他們伴奏。當然請老師比較方便,老師可以幫忙cover所有的事情,但是也因此學生少了練習表達以及合作的機會,都靠老師。
所以,練習組室內樂就是很好的「和別人合作」的練習。
以跟巧帆的學生黃敏芯組聯彈的陳映彤來說,原本對於「呼吸的意義」,以及「呼吸是否有表達清楚」是比較沒有概念的,因為他的主副修是打擊和鋼琴,都不是絃樂或管樂,只要彈下去或敲下去就有聲音,不習慣「呼吸」,但是彈聯彈時他就可以了解要怎麼cue,也很明顯地知道自己有沒有表達清楚。
杜:所以獨奏比較容易自以為表達得很清楚,練習重奏可以幫助突破這個盲點。
陳:對。後來他們都有進步。也謝謝巧帆幫忙上的幾堂。
萬:沒有沒有,我只是幫他們調整了一下呼吸、articulation、還有聲部的平衡而已,他們的進步是永禎的功勞。我覺得永禎真的很會選曲,當時我問永禎想給他們彈什麼,永禎想都沒想就說佛瑞的Kitty Valse,說兩個小女生彈這個很合適,結果真的很合適,兩個人彈得好又彈得開心!而且好可愛喔!永禎真得很厲害!選到小女生能理解又能表現得很好的曲子。
杜:陳老師真是曲子選得好又會教。在音樂表達這點上,敏芯和映彤真的做得很好,很多人稱讚。這是小學生的狀況,再來是徐宇和游皓善嗎?
陳:對,再來是國一的徐宇和游皓善。游皓善和徐宇雖然不同校,但是住得很近,又是好朋友,所以覺得他們可以練練看。
游皓善是一個讀譜非常非常快的孩子,比我以前快多了,非常非常聰明,但是比較沒有用心、缺少想法,徐宇非常孩子氣,但鋼琴程度比較高,音樂非常好,只是讀譜非常非常慢,他們兩個簡直就是完全相反的狀況。
因為徐宇程度比皓善好很多,所以我希望徐宇可以帶皓善,結果還不錯,皓善果然有被刺激到,有想要Catch up,這是一件好事。而且徐宇也因為要帶皓善而產生了責任心,他們都學習到很好的合作態度。
在選曲方面因為徐宇對音樂的理解力比較高,所以我選Samuel Barber的曲子,稍微難懂一點,有點冒險,但我是希望徐宇可以挑戰一下並且帶領游皓善,雖然最後他們沒有完全懂,不過完成度還是不錯,都有學到東西。
杜:有時候選曲子真的都有點像冒險,想選難一點給學生挑戰又怕練不起來,想選比較有把握的又怕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不過您說徐宇和游皓善完成度不錯又都有學到東西那就很值得了!再來是國三的陳思如和毛紹禾嗎?
陳:對。我覺得一般學生會在高中時開竅,陳思如早了一點,國三就開竅了。她是一個很肯用心的學生,雖然國三才決定要走這條路,但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後就開始非常認真學習,突飛猛進。毛紹禾和陳思如程度相當,雖然往後不走這條路,但還是很樂意和思如一起練習聯彈。他們練得很開心。
萬:而且學校(國華國中音樂班)覺得聯彈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很有幫助,所以為了方便讓他們練習聯彈,李組長宜盈老師大費周章的幫忙協調調了七八位學生的課,以便讓兩人的鋼琴課相連。真的非常的感謝。
杜:真的太感謝了。
陳:對啊,很謝謝學校和宜盈學姊的幫忙,他們才有機會練得這麼開心。
他們兩個是很好的朋友,程度又相近,所以很好溝通,而且他們是以一種比較開心的角度去練習,我覺得蠻不錯的。加上因為他們音樂已經比較成熟了,所以就可以多講一些平衡啊、樂句啊之類的。
比如這首曲子第二部也就是紹禾的部分,是比較唱的,但是剛好紹禾就是比較不會抒情的東西。
杜:所以剛好藉由這個曲子訓練一下音樂性嗎?
陳:對,有時候一對一上課時,有些東西不是那麼容易帶出來,但是藉由室內樂,就很容易有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其他大概就是幫他們調整一下呼吸、統一一下樂句、調整一下balance之類的。至於一起練習有沒有激起什麼火花或什麼共鳴,可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吧~總之他們合作得很愉快。
萬:除了他們本來就是好朋友,加上聯彈很好玩以外,我想他們會開心還有一個原因是喜歡這首曲子。我聽說他們練得很開心。
陳:對啊,他們彈的普朗克,也算是四手聯彈的名曲,他們覺得很現代,不過其實也不是多現代啦,只是很多學生從德布西開始就會覺得「哇!好現代」…
杜:可能很多學生不常彈到德布西之後的作曲家的作品吧..
萬:對啊,我想,他們應該是覺得這些音響很新奇吧…而且又不難懂,所以會彈得很開心。
陳:對,音響豐富又好玩,而且不難懂,所以他們很愛,愛就會練,愛練就會學得多。我覺得這首曲子選得蠻成功的。有點可惜的是,因為他們技術不夠紮實,所以有點影響上台的表現。其實這首曲子是普朗克寫給他和他女學生彈的,其實是有點…我個人覺得,他這樣可能不是很正經,不過這是題外話,總之這首曲子學生很喜歡。
杜:那大學生這一組雙鋼琴呢?
陳:大學生音樂學習的經驗比較多,對音樂理解的成熟度比較高,可以比較快速進入音樂的詮釋,探討音樂的本質和內涵。而且陳芸筠和吳念芸也是朋友,所以很好溝通。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
杜:謝謝陳老師花這麼多時間跟我們討論各個年齡層的學生的狀況。剛剛一開頭陳老師有聊到您辦比賽的原因,可以再深入聊聊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