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談到姚姐與吳老師相識的經過、姚姐的音樂學習背景、姚姐從吳老師的教學上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吳老師的音樂背景以及教學理念。
這一篇我們將談到姚姐和吳老師為什麼選擇這首樂曲參賽、以及如何在準備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克服遠距離練習的方法。
(以下採訪內容,「姚」代表姚淑君小姐,「吳」代表吳卉彤老師,「杜」代表小編杜,「萬」代表小編萬。)
****************************************
【關於選曲】
杜:可以請教吳老師為什麼選擇這首樂曲(J. G. Rheinberger: Praeludium in Etudenform Op.14, No.2)嗎?
吳:這個作曲家其實是個管風琴師,在德國的時候,我曾經和我最要好的朋友的小孩彈過管風琴曲,當時就很喜歡,對他的音樂很著迷。後來發現其實他有寫蠻多的鋼琴曲,但他的鋼琴曲寫得其實很像管風琴曲,聲部很多,而且低音最好可以用踏板延續。因為像我們這種個子矮,手又小的根本無法勝任,這個比賽正好給了我靈感,就把獨奏曲改寫成四手聯彈,於是低音延續的問題解決了,多聲部也變得比較容易處理,效果很好。
姚:而且好好聽喔….
杜:真的!吳老師好厲害!現場很多人都說好好聽。
吳:會選這個曲子除了因為喜歡外,一方面是因為是浪漫派後期的作品,音色上比較深沉,比較符合我們的年紀和心境,另一方面也想跟大家分享這個作曲家的作品。
萬:當初優勝者音樂會的節目冊上應該要在作曲家那一欄上標註由吳老師改編的…一時疏忽了真不好意思…
吳:不會不會…
【適合遠距離的初步練習法】
杜:請問吳老師和姚姐,在練習這個曲目時,有遇到什麼有趣或困難的事嗎?
吳:一開始我們真的完全沒辦法合,練兩行就彈下不去了…
姚:那時候我好挫折喔…因為節奏很難合,32分音符…..
吳:對,有複附點。我的32分音符在正拍之前出來,她的32分音符在正拍出來,要對好並不容易,加上還有三連音…這首曲子在練習時我才發現,改成聯彈練起來比我想像的困難,因為有些節奏自己一個人時不會有問題,但兩個人要合在一起真的不容易。加上我又很嚴格,很堅持要完全正確...
姚:對啊,完全不能妥協喔,我說一點點也要計較嗎?吳老師就說「對」,要求好嚴格…
吳:一定要的嘛…(笑)
姚:我們第一次合不起來,加上老師住在三峽,我們沒有太多機會合,後來老師想到一個辦法,直接把她的第二部錄給我,說用這個方法先讓我練習對,果然下次見面時就合得比較順利了。我們比賽前大約只練過三次耶…我都不好意思說了。
杜:三次?這麼厲害?可見這個方法真的幫了不少忙啊!
吳:這個方法還蠻實用的,對小朋友也是,就是老師把伴奏部分錄下來給小朋友,讓他們播放出來跟著一起彈。
杜:那不就是「伴唱帶」的概念?
吳:可以這麼說。遠距離可以先這樣練。我後來知道有個Band也是這樣練習的,他們五個人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就是用「錄音給彼此」這樣開始練習的。這個方法可以用在遠距離的初步練習上。還有,這個方法也很適合初學的小朋友,我前陣子不在國內,就幫小朋友錄了伴奏,讓小朋友在家可以跟著彈旋律,我覺得效果很好,可以很有效的幫初學的小朋友確定節奏的穩定性。
萬:這方法實在太實用了,非常適合給小朋友和遠距離的合奏夥伴一開始練習時使用,謝謝吳老師推薦給大家這麼好的方法,這真的可以幫很多人很大的忙。
吳:沒有沒有,我是覺得很實用,可以試試。
【結語】
姚:真的謝謝朱老師籌辦這個比賽,讓我有機會上台彈琴,也讓我媽媽看到我上台,我的爸爸媽媽都非常開心。參加這個比賽真的好好玩。
吳:她媽媽跟我說看她上台是她的夢想,講到眼眶裡都是淚水,好感動。
萬:真的真的,我也記得那天姚姐的媽媽很溫柔地拉著我的手,一直跟我說謝謝主辦單位,好溫柔好真誠,我都快哭了…
姚:呵呵,我媽媽真的很感動。我弟弟和弟妹也有來喔!
萬:唉呀姚姐那你那天怎麼可以沒有穿禮服啦…全家都那麼重視…
姚:哈哈那今年穿禮服好了!
杜:好啊好啊!
吳:真的謝謝朱老師讓我們有機會上台呈現。我常常把我們上台演奏的這首曲子,播放給我媽媽聽,她老人家聽了心情就很愉快。真的非常謝謝這個比賽,你們都辛苦了。
姚:對啊,你們都辛苦了。
杜:沒有沒有,朱老師比較辛苦,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重視真的很感恩,能認識這麼熱愛音樂的大家也真的很開心。
萬:真的,謝謝吳老師和姚姐接受我們的訪問,祝福你們和你們全家人喔,謝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