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一個口是什麼字?」「口?曰?」
「兩個口?」「不知道耶,日嗎?」
「三個口?」「品。」
「四個口呢?五個口呢?六個口呢?…..」
幾乎是同時,兩小編和劉力齊及媽媽楊老師同時間到達咖啡店門口,一見面弟弟就給我們出了好幾道謎。
「你要不要讓老師們先進去店裡面坐下來啊?」楊老師問,
「那一千個口呢?」弟弟力齊堅持繼續問,
「我不知道耶,」我回答,「那換我問你好不好: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有個小矮人,矮人只有一寸長。你想好告訴我喔,我們一起進去吧!」
「一點一橫…什麼?」弟弟一面被網店裡推,一面問,
「等下坐下來我寫給你。」我說。
(以下是2017第一屆「聯彈B組」第二名得主劉千瑀與劉力齊的採訪內容。文中「姊」代表姊姊劉千瑀,「弟」代表弟弟劉力齊, 「媽」代表千瑀和力齊的媽媽楊舒婷教授,「杜」代表小編杜,「萬」代表小編萬。)
********************************
【優秀的兩姊弟】
杜:謝謝楊老師和千瑀力齊答應接受我們的採訪。
(服務生來了,我開始寫謎語,弟弟放棄繼續問我們幾個口是什麼字,拿出他的書開始看起來。)
媽:這是他的獎品。
弟:全國數學卓越盃第三名的獎品,全國前五名才有的半年份的雜誌(獎品)。
媽:一個名次一個人,全國兩三千人報名喔!他二年級時全國第三名,那一屆有四千個人報名耶!
萬&杜:也太強了吧!
媽:快考試的時候,弟弟為了再看下半年的雜誌,就會說他要報名。弟弟的邏輯非常好,在音樂的學習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剛開始認音讀譜也是,教他曲式也是,跟他說呈示部,他自己就會找到再現部,而且跟我說這裡不用教了。他就是會去觀察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個邏輯很好的學習者。
我們姊姊沒有絕對音感,但是弟弟有,有一次我在陪姊姊練聽音,結果坐在地上玩的弟弟就直接說出答案,那時候他才兩歲半耶!不過姊姊雖然沒有絕對音感,可是有超強的相對音感,比如聽音程,就超快。我們絕對音感的人可能會先想「聽到的是什麼音」,再想「這樣是幾度」,但是姊姊不用,快到像閃電,你一彈,她馬上就講出音程,只是你一問他是什麼音,她可能就講錯了。
萬:不過相對音感的人其實也比較沒有框架啦~~
媽:真的,我發現姊姊對音程的敏銳度很高,感受也很細膩。他們倆個個性真的差很多,弟弟很愛大調,姊姊很愛小調,兩個人選來練的曲子都不一樣,所以巴哈創意曲就一人練一半,不會重覆哈哈哈!不過當然偶爾還是要規定誰彈什麼,不能偏食嘛~~
萬:哈哈哈好好玩~~~
媽:雖然兩個人是同一家公司出品的,可是卻這麼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讓他們一起練聯彈的原因,不過之前弟弟還太小的時候,在選曲上真的有比較大的困難,現在就好多了。
杜:兩位是差…兩歲半嗎…
媽:對,差兩歲半,所以現在姊姊六年級,弟弟三年級。姊姊是古亭音樂班的學生,我自己帶,因為主修鋼琴的壓力比所以鋼琴當副修。我們姊姊彈小品時…比較可以…
萬:我覺得姊姊彈很好啊,這個年紀把小品掌握好也很棒啊!其實一堆音樂班的孩子不會彈小品只會彈大曲目,根本是本末倒置又揠苗助長… 我覺得姐姐這樣比較好…
媽:也是…
我們弟弟呢就是五六歲開始玩。到二年級時剛好遇到朱老師這個比賽,我們就想,嗯,應該可以練練看〈天黑黑〉,因為這個曲子姊姊在學校跟同學彈過,有經驗了,所以就會指導弟弟,樂譜上姊姊的字還比我多喔,會幫弟弟寫「呼吸」、「看我的手」等等的。
萬&杜:好厲害喔!
媽:可是我常常一回家,我媽媽就叫我去琴房看一下,因為弟弟已經被姊姊罵哭了…
弟:姐姐會罵我…….
杜:哈哈哈可憐的弟弟…
萬:不要這樣嘛…姊姊是「新手老師」咩… 所有的姊姊都是從教弟弟妹妹開始學教琴的哈哈哈…
媽:哈哈哈,更可惡的是,我問姊姊為什麼要這麼兇時,姊姊居然回我說「學你的啊」…
(媽媽俏皮的翻了白眼,萬&杜笑到不行…)
媽:我是對姐姐比較嚴厲沒有錯,但是弟弟比較小耶,小兩歲半,小三屆耶!不用對弟弟兇啊!
萬:姊姊不是這樣想的啊,姊姊覺得媽媽用高標準要求她,她自然要用高標準要求弟弟。
姊:對!(久沒說話的姊姊用很「飽滿」的聲音說了一個字)
萬:哈哈哈對吧,我理解你,因為我也是姊姊!
(姊姊很滿意的笑了笑)
媽:有時候我在門外聽,也覺得姊姊說的都是對的,很厲害,就是,姊姊你可以溫柔一點嗎?
弟:對啊!
杜:哈哈,弟弟的心聲。
***********************************
【姊姊的音樂學習經歷】
杜:可不可以請問一下你們的學習歷程啊?誰先?姊姊?
姊:我鋼琴是從六歲開始學,現在六年級,我的鋼琴老師就是我媽媽。
杜:那六歲以前有接觸過音樂嗎?比如去哪邊上過團體班?或者聽過媽媽教學生?
姊:我上過奧福的律動將近一年,然後上了半年YAMAHA。可是我在YAMAHA適應不好,明明在家都彈得好好的,但是上課就彈不好,因為我聽不見,我聽到的都是後面那個人的聲音。
杜:真的耶,大家一起彈的時候,耳朵真的是比較靠近後面那個人的琴,
萬:而且電子的東西真的比較…
媽:對………. 姊姊又是對聲音比較敏銳的人,聽不到自己的聲音當然就彈不好。所以後來我就沒有去了,我們就在家自己玩音樂,六歲才開始彈。
姊:然後三年級上古亭音樂班,還是媽媽教我。
杜:既然一樣是媽媽教,請問你為什麼要讀音樂班呢?
姊:嗯…..嗯…..因為…..一開始是媽媽提議的,後來覺得在音樂班有比較多機會上台,可以在台上自在地演奏給大家聽,而且聽到台下觀眾的掌聲時會覺得很光榮,練習的辛苦都值得了。而且如果唸一唸轉出去,就會轉到自己學區的學校,那轉過去的學校的同學都是一開始就在一起的…
萬:所以你擔心轉學到新學校後會不適應嗎?
姊:對…如果到新學校,他們本來都認識,只有我跟大家不認識,這跟剛進音樂班時不一樣,音樂班大家都是從別的學校來的,都不認識。
萬:所以即便音樂班很辛苦,你也不想把自己丟進一個除了你以外,大家原本就互相很熟識的環境,只有自己一個人要孤零零去適應新環境,對不對?而且你覺得音樂班上台機會比較多…
姊:對。
*********************************
【弟弟的音樂學習經歷】
媽:我們家弟弟呢,就半毛錢都不用花,從包著尿布開始,只要聽到音樂,屁股就開始紐,「自己奧福起來」,然後拿到什麼東西就開始敲節奏,還會找不同音色。
弟:還有,我都在聽姊姊練琴。
萬:你的意思是你正式學琴之前,除了「尿布時期」會「自己奧福」,長大一點的音樂活動就是邊玩邊聽姊姊練琴嗎?
弟:對啊,然後就被姊姊趕出來…
萬:為什麼啊?姊姊是弟弟太吵嗎?
姊:沒有啊,就…就….
萬:我了解,就「不純粹」了對不對,人家很專心的練琴,旁邊那個人一直在玩….
姊:對….
萬:哈哈哈天底下學琴的姊姊都理解你。弟弟,請繼續。
弟:後來我也開始練琴,可是我不讀音樂班。因為媽媽對姊姊好兇喔,我就跟阿嬤說我不要讀音樂班,阿嬤就說好。可是不讀音樂班媽媽還是偶爾會兇。
萬:不會吧,媽媽看起來很溫柔耶,而且大家都覺得媽媽是很溫柔的老師耶…
杜:是什麼原因會被媽媽兇啊?
弟:就….彈不好的時候…
姊:不是,是彈得很潦草的時候。
弟:喔對,很潦草的時候。
媽:可是你還是喜歡彈琴對不對?
弟:對,我喜歡彈,我一天彈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
媽:並,沒,有。
(然後母女三人對於弟弟到底一天練多久展開短暫的激辯)
媽:不過弟弟練琴很認真,會一直有聲音,不會彈一下停很久,再彈一下又停很久。而且弟弟練琴很有效率,一下子就練好了。
弟:我練琴中間只會停一次,去…去便便。
萬:哇!那表示你練琴時心情都很放鬆耶!我…我可以寫出來嗎?
弟:可以啊!
萬:謝謝~~
媽:然後他上完廁所就會馬上回來練琴了。
杜:弟弟在音樂裡真的很放鬆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