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中時電子報 部落格學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8110900015,00.html

部落格學運 動員快、決策亂

    • 2008-11-09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現場觀察】

大雨滂沱,這場相當特殊的「部落格學運」,會像驟雨一樣來得急、去得快?雨天過後,這些單純、熱情的年輕人,內心會不會出現見證成長的彩虹?

十一月六日,由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等學者透過部落格號召的「抗議警察暴力、捍衛自由人權」行動,兩、三百人在行政院前靜坐。隔天學 生被驅離後在「中正廟」(野百合學運用語)集結。第三天周末卻碰到傾盆大雨,學生來來去去,雨棚下大致維持數十個人靜坐,熱情並未被大雨澆熄。

與一九九○年反對「萬年國代」修憲的野百合學運相較,這場抗議「江陳會」警察維安侵犯基本人權而臨時登場的學運,大多數參加者既非學運社 團成員、也不具有NGO經驗、更不是政黨培植的青年軍,他們就只是在部落格上相互吆喝,來到靜坐現場才開始學習什麼叫做「學運」。

儘管這些年輕人相當生澀,但他們對網路科技非常老練,一舉一動都透過「Yahoo!LIVE」現場視訊傳播,傳送到全國每一個關心者的電 腦。過去三天,無法北上的各地學生盯著電腦螢幕、隨時加入討論。這是野百合老骨頭未曾想像過的學運方式,更讓這場網路公民運動的影響力遠超過在自由廣場上 靜坐的人數。

這場「部落格學運」的特色如此鮮明,其侷限卻也顯而易見。由於靜坐成員流動性驚人,彼此亦無合作經驗,儘管現場成立了七人決策小組,也有 各種工作分工,但成員高度異質性讓決策不夠迅速明快,對於運動「如何持續」、「如何收場」更莫衷一是,光靠正義感與熱情並無法加速凝聚共識。

值得肯定的是,這些學生沒有因為經驗不足而喪失自主性。不論是在行政院前或自由廣場,所有決定都是學生自主形成,到場關切、協助的學者與 NGO團體維持「守護學生」分際。現場只見靜坐學生、聲援學者、NGO團體有默契地形成三大區塊,學者只在必要時提供意見參考,台權會等NGO團體也只協 助物資管理發放,擁有自主權的學生們則在最短時間內被迫快速學習成長。

由於「圍城」出現暴力,部分媒體對這場運動的報導顯失公平,部分談話性節目更輕率扣上綠色大帽子,對這些學生維持主體性的努力視而不見。 現場師生所提出的「馬總統、劉院長道歉;警政署長、國安局長下台;修改集遊法」訴求,彷彿就像陰暗天色一樣,被淹沒在大雨之中。

至於這幾天到場的野百合學運老骨頭,與其說他們是去現場指導學生,不如說他們是重回舊地尋找自己當年的身影。野百合老骨頭多已歷經滄桑, 這些透過部落格不斷串連的年輕人才是學運的現在與未來。這場「部落格學運」雖不成熟,但青春無敵,不論靜坐活動何時結束,他們對於台灣社會的關懷與實踐才 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