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果園從長輩交給我們接管已9年,以前長輩的慣型農法對身體和土地都是不好的,我們從未用過除草劑,堅持不用大型機具開挖山林,園區內每一條路每一顆新種的果樹都是我們一剷一剷挖出來的,順應地形自製擋土牆,做水路及走道,有甲級水電執照的園主(就是我老公啦),自己牽水管裝電路,水的來源是貨櫃屋上方大面屋頂的雨水,如果不夠才會抽地下水,如此胼手胝足,這兩年總算已漸入佳境,尤其上了3年多的農業專業課程,更讓我們功力大增,用黃豆粉黑糖蜜蔡18菌培養液肥,那是園區平常的營養基礎,蚵殼粉加醋酸做成生物鈣,德國進口的即溶肥料,自製的堆肥,都是我們奉行使用的。
水果累除非是荔枝龍眼外(荔枝在成熟前要噴5.6次農藥,龍眼不用噴藥)我們幾乎都是套袋,套袋之前跟採收後會用少量低毒性農藥殺菌,像百香果再開花季還要每天人工授粉呢,秋冬季的百香果還要防果實蠅叮咬,也是套袋,每天有做不完的事,但是為了種出健康安全的水果,還是很開心。
果園要美得像公園,這是我們一直在進行的,農忙之餘就發揮創意利用現有的和舊物做園區美化,設計師伉儷2年前也加入義務相挺,很多人認為我們是要營業,其實我們所有的收成(包括窯烤麵包)都是自己食用,及跟親朋好友分享,有多餘才賣給群組的山友,得到親友和山友的稱讚和鼓勵,每天會越做越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