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長輩說4.50年前民生物資普遍匱乏,新鮮龍眼是滋補的上等水果,粒粒珍貴,樹上龍眼果都必須全部小心摘下,捆綁成串送去賣,聽說兩串就能換一塊豬肉,自己要吃的則是撿地上不慎掉落的,尤其遇颱風而落果,落地的果實也都一一拾起來做龍眼乾,一點也不能浪費呀!
這個時候就必須起爐灶,煮一大鍋滾水將龍眼快速燙過,然後立即去殼去籽,再用爐火慢慢翻炒焙烤至果肉變成深褐色,用烈日曬過或直接炒乾保存。寒冷的冬天煎個麻油龍眼蛋,甜甜暖暖的,孩子們的最愛,也是女人坐月子是很好的補品。
2.大嫂娘家小時候種了滿山的龍眼,大多用來做龍眼乾的。首先需要將龍眼果一一平整剪下來,用大大的焙爐5天5夜的烘焙,期間一直要保持一定的溫度,還要不時小心翼翼的翻動龍眼果。我曾看過那樣的爐子,根本像小屋一般大,有屋頂共兩層,地面層和地下層,地面層是用竹子編成的大棚架子,地下層是加柴燻燒的大坑,雖然沒看過實作,但可以想像一定非常辛苦,尤其白天可能很熱,晚上打瞌睡,都需1.2個小時都要去翻動跟加柴火,沒日沒夜的。
焙乾後的龍眼可以久放出售,是當時是過年過節.壽誕嫁娶的好食品,記得小時候偶而有龍眼乾吃,都覺得好滿足喔!這種古老方法,現今還是有人這樣做,龍眼樹幹加入柴燒,更有淡淡的炭燒味。
3.至於少量的自製法,將龍眼果平整剪下來,不能有破洞還要挑出劣果,然後燒滾水川燙,連續日曬7~10天,整顆密封保存。若要剝果肉,則曬3天就要去殼去籽,然後再日曬。
這種方法要看天,如果天氣不好,要適時利用火源焙烤或烘乾機幫忙。
4.現代大量生產則是利用大型烘乾機處理,工廠大量收購新鮮龍眼,首先還是要剪果,然後機器沖洗,再長時間烘烤至乾。有直接賣整粒帶殼的,也有剝好果肉的,可以一直賣到隔年呢!
5.我們農園是粉殼龍眼,不多不少,一半賣鮮果跟送人,剩下的做果乾,是我們窯烤麵包的食材之一呢。
6.107年的龍眼乾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