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摩擦式鋸削是高速鋸削的一種,利用鋸片高速旋轉使工件與鋸齒接觸部分,因摩擦熱溶解而切斷 ; 摩擦式鋸削由於加工速度很快,廣泛應用於棒材、管材等的製造過程,但其切斷面往往因殘留極大的毛邊,需要二次加工修整,提高了加工成本,如欲改善這些現象就必須了解摩擦式鋸削之毛邊生成模式。
本研究以實驗的方式,探討摩擦式鋸削過程中鋸片線速度與鋸削溫度之變化對工件切斷面造成的影響,並由鋸削過程工件切斷面的高度攝影,配合金相顯微鏡組織的觀察,進而闡明摩擦式鋸削的毛邊形成模式。
由實驗結果顯示,摩擦式鋸削切斷模式,先從切斷型態在逐漸轉為熔斷型態,被移除之材料除了形成切屑帶走熱量外,還會部分黏著在切斷面上再被鋸齒切離,造成切屑阻力上升,使得鋸片線速度下降。並由鋸屑過程熔斷所佔比例的逐漸增加,導致毛邊會黏附在工件切斷面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