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走春 預防膕肌 肌腱炎 快樂好過年 2016-02-05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關心您的健康,提醒春節走春或登山,下坡時事先做好「拉筋伸展操」,以預防--膕肌肌腱炎。北護分院復健科叮嚀「拉筋伸展運動」,可以緩解膕肌疼痛!另外,
*** 在急性發生24小時內可進行 冰敷,
*** 24小時後則以深層熱敷方式處理,
*** 若疼痛狀況未緩解,請就醫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事先進行
「拉筋伸展運動」:可達預防膕肌肌腱炎發生頻率。
◎股四頭肌伸展示範(一)
伸展肌四頭肌即大腿前側的肌群,站立時,右手盡量將彎曲的膝蓋,往臀股的方向壓進來。感覺肌肉後緊繃之後維持動作15~30秒,兩腳交替,每回做十下,各做2回。
◎股直肌伸展示範(二)
右膝著地,左膝往前踏步,大腿與地面平行,左膝蓋不要超過腳踝,重心往下壓,背挺直,感覺肌肉後緊繃之後維持動作15~30秒,兩腳交替,每回做十下,各做2回。
◎大腿後肌伸展示範(三)
以伸展右腳為例,右腳向前踩一步,左腳微彎,接著右腳膝蓋盡量伸直,腳尖勾,然後微微彎腰,記得抬頭挺胸。感覺肌肉後緊繃之後維持動作15~30秒,兩腳交替,每回做十下,各做2回。
◎膕肌伸展示範(四)
以伸展左腳為例,平躺,將右腳膝蓋彎曲、腳掌踩於地面,將左腳抬起,雙手在左大腿靠近膕窩的地方環抱、左膝蓋盡量打直、腳尖勾,雙手將左膝蓋往胸口的方向移動。感覺腿後緊繃之後維持動作15~30秒,可雙腳交替各做2回。
骨科名醫:「爬山 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
導語:骨科名醫韓毅雄曾形容爬樓梯或爬山是「最笨的運動」,台安醫院復建科主任鍾佩珍也表示,爬樓梯或爬山是有增強心肺功能、消耗熱量等諸多優點沒錯,但缺點太嚴重,實在得不償失。所以行醫30年來從不曾建議病人把爬樓梯或爬山當作運動。
利用爬樓梯或爬山來運動,誰適合?誰應敬而遠之?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也指出,爬樓梯能延年益壽,每爬一階多活4秒。 但是,常看到有人在樓梯上舉步維艱,膝蓋痛到沒辦法上樓,或甚至愈爬膝蓋問題愈嚴重。到底爬樓梯或爬山是不是個好運動?
無法恢復的膝蓋磨損!
爬樓梯或爬山屬於負重運動,腰部以下的關節都要承受自己身體的重量,尤其膝蓋受力最多。當身體爬階向上時,膝蓋負擔的重量會瞬間增為平常的4倍左右。
以一個體重 60公斤的人為例,平路行走時兩邊膝蓋各承重60公斤,但爬樓梯或爬山時膝蓋負重竟變成高達240公斤,相當於兩邊膝蓋上各扛負了一架鋼琴的重量。而且如果速度加快,對膝蓋產生的壓力就愈大。
而重量正是膝關節最大的敵人。骨科醫生分析,爬樓梯或爬山時膝蓋除了承重增加,還要前後移動、側向扭轉,尤其膝關節前端的髕骨部位承受壓力最大,對半月板等關節軟組織也會造成磨損。
因此,身體有特定狀況的人最好不要爬樓梯或爬山當運動,例如:
●孕婦或體重過重的人,因為任何多餘的體重對膝蓋都是加倍的負擔。
●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因為膝蓋軟組織已經過度磨損,繼續不當使用會使癥狀加劇。
●有髕骨外翻問題的人,因為髕骨先天不穩定,常爬樓梯或爬山會使外翻問題更嚴重。
●O型腿的人內側膝關節磨損較多,過度爬樓梯或爬山會加速膝蓋內側軟組織磨損、退化,使O型腿癥狀更明顯。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爬樓梯或爬山時也要小心,因為心臟對氧氣的需求會增加。若一下子氧氣不夠時,可能導致心肌梗塞,如果沒有及時送醫救治,甚至可能猝死。
40歲以上的人,因身體各部位功能漸差,建議最好也要少爬樓梯或爬山,原地踏步都比爬樓梯或爬山好、損害程度也小。
這裡有一個非常容易卻很有效果的運動,易學、易做,任何時間想做都可以,可以利用工作空檔、看電視時還可邊看邊做。
一般正常無傷痛的腳找一把可以靠背的椅子,臀部往後坐靠著椅背,雙手放在椅背後,背部墊個透氣墊或靠墊,大腿下墊條浴巾,可以用幾條浴巾、毛巾捆綁在一起,夠厚捆得紮實就可以,為的是要將膝蓋墊高。
坐姿端正腰背需挺直,兩腳垂放一前一後自然晃動,不需太大幅度擺動,輕輕鬆鬆晃啊晃就可以了,真是夠簡單吧!
這招簡易的方法也謂之運動,對強化膝蓋很有幫助,每天4000下可比跑步厲害喔,看到這個數字可不要嚇到啊!
個人覺得是不用太在意數字啦,每天抽個空做做就有些幫助了,為了讓膝蓋更健康,懶懶又不想出門做這運動最適合!
如果膝蓋有舊傷或腳痛的人,可以用健康的腳去帶動會痛的那一腳,健康的腳托著會痛的腳同時前後來回自然晃動,假設以健康的左腳托著傷痛的右腳,這麼做也算是在復健喔!讓膝蓋漸漸恢復健康。
=================================================
主治醫師 - 韓毅雄醫師
韓毅雄教授,是台灣第一位受過生物力學及運動醫學臨床研究訓練的骨科醫師。韓教授曾擔任許多重要的職位,如西太平洋膝關節學會主席、台灣大學骨科部主任、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及台灣運動醫學協會主席。此外韓毅雄教授也被尊稱為 "臺灣運動醫學之父",而他的病人也包括總統、國會領導人、名人等。
•專長 骨科、關節重建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脊椎手術、運動醫學
•現任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名譽教授
*中華民國奧林匹克禁藥醫療委員會主委
*團法人骨關節暨運動醫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醫療器材審議委員會委員
*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名譽教授
•曾任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生物力學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奧林匹克醫療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灣運動防護協會理事長
*西亞太骨科醫學會理事
*亞太骨科醫學會膝關節暨運動醫學協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雜誌總編輯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運動醫學會主任委員
*亞洲運動醫學聯盟會理事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聯邦杯團隊隊長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骨科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麻醉科主任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骨科客座研究員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骨科生物力學及
運動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凱斯西儲大學骨科
生物力學及運動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外科講師
*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外科兼任講師
*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