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模組名稱(實驗名稱):鍊珠噴泉
團隊成員:薛光成、游子晨、陳稟文、許葳葳、胡芳瑄、曾立翔
鍊珠(大&小)、容器(量杯)、攝錄影機
-實驗演示影片照片
將鍊珠環形纏繞於量杯中,勿使鍊珠打結。接著將容器拿起,提高至固定高度並記錄。將鍊珠的一端向下輕拉,即可觀察並拍攝鍊珠噴泉。重複以上步驟,並改變初始高度及鍊珠大小,以討論其對鍊珠噴泉的影響。
已落出容器的鍊珠受到重力影響,產生一個繩張力(F1)能不斷的將鍊珠從容器拉出。觀察容器內部,可發現已受力的鍊珠與尚未受力的部分產生一個轉折,此處不僅做向上運動,也同時做轉動運動。而鍊珠不同於一般彈性繩,本身具有剛性,在珠與珠之間相互作用下,在轉折處產生一個向上推的反作用力(F2)(如圖一)
而起始高度的不同之所以能影響噴泉的效果,因為鍊珠下落的距離不同),產生的終端速度也不同,使得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變化,故能影響效果。
圖一 鍊珠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台灣位於季風氣候地帶,加上地形關係。水資源不足一直是傷透腦筋的大問題。為了因應這問題,人們想了許多措施以有效利用水資源。在此,我們將噴水池這種常見的裝飾藝術用鍊珠噴池替代。應用鍊珠實驗原理,在中央部分施加一股力道使得頭幾顆鍊珠得以噴出,由於鎖關係,後續鍊珠也會一一噴出,產生與噴水池相同的藝術效果。噴出的鍊珠之後會順著光滑斜面回收至中央形成一個循環。如此不僅有達到藝術效果,還能減少噴水池操作上水資源蒸發等損失。在人文藝術發展的同時,不忘節省有限的水資源。
科學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9282-770988.html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NTCU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
http://scigame.ntcu.edu.tw/power/power-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