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計骰簡介及歷史 :
魔術方塊 (台灣說法) 是在 1974 年由匈牙利的建築系教授魯比克·厄爾諾(Ernő Rubik)所發明,那時的名稱為「Magic Cube」,發明動機是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三圍空間概念,而產生的教具。據說法是他當時弄亂後,花了約一個月的將其復原。
資料取至 :
扭計骰與數學的關係 :
扭計骰的總變化率 (8! x 3^8 x 12! x 2^12)÷ ( 2 × 2 × 3) = 43,252,003,274,489,856,000 ≈ 4.33 x 1019
上帝的數字 :
魔術方塊轉動後有上述那麼多種可能的狀況會出現,那有沒有可能無論是什麼狀況,都一定能在轉動 N 步數以內復原?
這個數字 N 被稱呼為「上帝的數字」,此問題由 David Singmaster 和 Alexander Frey 在 1982 年合著的書籍 Handbook of Cubik Math 中提出,也證明此數字應介於 17~52 之間,並猜測此數字應是20。
往後的時間有許多學者鑽研於此問題,而 Tomas Rokicki 在 2010年7月 使用電腦計算並證明上帝的數字確實為20。
還原教學: 網上資源
世界紀錄 :
扭計骰的其他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