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上)月亮班

戶外運動

          經過了長長的暑假~好想念許久不見的大家,孩子們也很開心跟同學重逢,每天早上跟朋友一起開心地跑步、運動與遊戲,慢慢調整作息,適應開學的步調=)

衛教宣導-我會洗手

     洗洗手 ~洗洗手 ~什麼時候你要洗洗手 ~~~

        來上課,保護自己的安全與健康是最重要的任務,再次複習洗手的五個步驟、五個時機及七個部位,大家一起練習,並在每一次需洗手時落實洗手方法,保護自己的健康。

出汗性大肌肉活動-紙張遊戲

     跑一跑、跳一跳,跟同學一起遊戲是孩子最愛的活動,孩子們兩人一組,各抓著紙的一邊做出指定的動作,兩人需互相協調,才能順利達成任務,接著我們將紙撕碎假裝是河石渡河,最後再將紙撕成更碎的紙張,作為煙火,慶祝大家一起完成任務!

        透過合作的體能遊戲,新生與舊生有更多互動的機會、建立友情,遊戲過程中也練習接收指令與執行,更促進孩子動作的協調性與平衡感~

唸謠與摺紙活動-森林

        孩子們很喜歡校園內的花花草草,常常撿起來觀察、遊戲,延伸唸謠「森林」 (出自信誼《花貓帽》),讓孩子在趣味韻文中,認識有趣的文字,也藉由摺紙活動加深孩子的印象及精細動作能力。




我的自畫像

有別於去年的自畫像,今年希望孩子們在創作能力上能有所提升,增添了創作的難度,讓寶貝進行挑戰,分為自畫像繪製、背景底板黏貼兩個部分,分別於2天進行完成。自畫像的部分採黑白輪廓繪製,並且自製底部背景-將皺紋紙自行剪裁成合適的方形小塊,對齊輪續貼於圖畫紙底板上,並且請孩子們留意色彩的搭配,避免同色系放在同一區塊,缺乏變化。背景底板的創作,比較需要孩子有耐心,並培養手眼協調、色彩搭配的能力;大班的孩子在這方面比較能快速地完成任務,中班的孩子則較常出現無法將紙張完整的黏貼好、紙張黏貼得歪七扭八、只貼同一種顏色、同一區都相近色…等狀況,需要老師從旁協助。

跟著指尖去遊歷-火車車廂創作

透過跟著指尖去遊歷這本繪本,我們一起討論教室外面圍牆的布置走向,以上週兒歌-森林的樹木摺紙創作為基礎,當作森林的場景,而月亮班的小寶貝則是一同思考要搭乘的交通工具,大家討論出在纜車與火車之間做選擇,最後火車高票當選。孩子們進行分組,並且每一組先用圖畫紙將火車車廂的黑白線條設計圖繪製出來,接著再請各組依照設計圖將車廂繪製於有顏色的紙上,並進行色彩彩繪,最後將完成的車廂剪下;由於時間不足夠,因此我們計畫下週一起完成輪胎的創作,再將車廂與輪胎結合起來,黏貼於教室牆外

長耳朵兔子帽

透過玉兔搗藥的故事,寶貝們分組進行兔子帽製作。老師事先將紙盤中間挖洞,讓孩子的五官表情可以從洞中看出,再請各組分別設計與眾不同的兔子耳朵,可以自行設計其他裝飾,像是蝴蝶結、帽子等;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將兔子的鬍鬚黏上。每一組都發揮了想像力,完成不一樣的兔子耳朵,寶貝們戴著兔子帽真的好可愛喔!

登月球與玉兔約會

去年有讓孩子進行月亮的撕貼畫創作,今年增加難度囉!不只要將月亮撕貼畫完成,還要用瓦楞紙黏貼出一架可以登上月球的梯子,有趣的是,老師事先幫寶貝拍攝了攀爬的動作照片,孩子們將自己的照片剪下,黏貼在梯子上,看起來就像是自己要登上月球般的輝煌壯舉,旁邊再貼上剪下來的玉兔,作品完成後,孩子們都覺得很新奇呢!本次的作品困難點在於「剪工」,以往剪裁的線條都比較簡單,這次要依照「人」與「兔子」的形體去做剪裁的彎曲變化,考驗的不但是孩子們的剪工,更考驗他們在遇到轉角時的邏輯轉換思考;大班的孩子鼓勵他們要剪出2隻兔子與中間的物品,中般的孩子則依照他們的能力,自行選擇1-3種剪下,這次的考驗看出了孩子在剪工上的神速進步,真的讓老師非常驚喜呢!

中秋烤肉趣

今年想帶子們體驗烤肉的樂趣,感謝家長們實在是太熱情了,一串都變成了一整盒XD,謝謝爸爸媽媽都很用心的清洗與準備食材,但由於數量實在是太多,重複性太高,我們時間有限,因此無法將所有食材都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我們致上最高的謝意,看到大家積極參與班上活動,真的十分欣慰!老師愛大家~❤由於許多食材沒有處理好,因此我們花了一些時間處理,並且讓孩子們一同體驗、自行挑選食材,並串成烤串樂趣;接著讓寶貝們一邊翻烤烤串,一邊塗上烤肉醬,享受烤肉活動的幸福感;最後孩子們都嚷嚷著「好好吃喔!」,為今年的中秋節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社區尋寶趣」主題發想

孩子們對於「社區」二字感到陌生,因此我們一起討論什麼是社區,孩子表示是一棟大樓裡有管理員;是一群人住在一個區域,有一棟一棟像積木的小房子;是一群人住在同一個地方,裡面有房子也有遊樂場。隨著大家的分享,孩子對於社區已建立概念,接著經由分享璿璿的假日分享畫,認識忠信附近有趣的景點,也邀請孩子們想想,還會想到那些有趣的事物,並將點子畫在一張張便條紙上,隔天老師為主體網畫上次概念,請孩子們將昨天的點子歸類其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的想法多集中在遊樂場或附近店家,因此我們的第一場尋寶探險,就從忠信校園中有趣的景點開始吧!

跟著小月亮去忠信

我們一起討論如何觀察並畫下景點,總結三個要點1.觀察外型、2.仔細看細節、3.注意比例,接著分組到校園內各個景觀寫生。延續《跟著小指尖去遊歷》,我們將畫好的景點放入扭蛋機,並用隨機的方式,抽取景點,如書中一般製作簡單的遊歷地圖,建立圖示概念與試著遵循路線,各景點被老師提早埋入任務扭蛋球,孩子們開心地尋找扭蛋並完成我們第一次的尋寶遊歷

團體討論-針對社區探訪前的安全事項進行討論

有鑑於去年孩子們都有安全上的相關學習與經驗,討論時大家能快速且具廣度的輪流說出有關安全的事項:澤晞提到走路時要注意看前面與左右兩邊、圓瑄告訴大家走路要注意安全、禾睿提醒要跟著老師走、懷恩說要專心跟著走、采凝表示不可以和陌生人走、尚恩認為過馬路時要注意車子有沒有闖紅燈。

寶貝們發言結束後,老師補充了不小心落單時的解決辦法,以及過馬路時的四個步驟:1.後退三大步、2.左右看一看、3.舉起我的手、4.大步向前走。期許孩子們在每次的校外探訪活動中,都能遵守討論過的安全事項喔!

社區探險去

第一次的社區探險,我們從校門口林森路出發,我們還認識了學校對面的金山路,往左邊走經過五廊街左轉,碰到貴和街左轉,接著來到柳川西路二段,完成了繞校園外圍一圈;接下來的挑戰是從學校開始走林森路看到文化中心就停止,沿途中也認識了忠仁街和忠權街,更發現了兩條馬路之間會有一區一區的房子。這次的探險,我們除了認識附近的路和路名外,也請寶貝們多多觀察看到的店面、標誌、河川、特殊物件等,並且將這些探險中經驗到的部分記錄下來;除此之外,我們還一起在春風稻便當店及豆漿店前面合照,並且詢問了修理汽車的店面是做甚麼的,今天真的是收穫滿滿呢!

最熟悉的鄰居-國美館

       繼上週繞學校一周後,孩子們大略知道街道的相對位置及方向,孩子上台分享學習單,說說社區中推薦那些探訪景點,並以此規劃探訪路線,國美館從一眾景點中脫穎而出!此外孩子們也發現去程中有一間好吃的便當店,回校前的隱藏任務便是買一份美味的蜜汁燒肉回校分享,好吃又好玩的行程,讓孩子充滿期待。

       進到國美館認識形象大使Mr.Art,並由來過國美館的孩子為我們介紹大廳中間的《水牛群像》雕塑,帶領我們在展場穿梭,尋找兒童藝術中心及閱覽室,接著我們四處尋找天花板上的美麗玫瑰花裝飾卻遍尋不著,因此請孩子練習詢問服務台,原來國美館內的店家已更換裝潢,十分可惜,不過經由這次體驗,孩子對於國美館的空間有更深刻的認識,並練習藉由詢問服務台解決問題,有點羞澀卻又躍躍欲試的表情真可愛。

好吃好玩的第五市場與文學館

       許多孩子住在樂群街的第五市場,更是許多孩子買晚餐的好去處,我們走到孩子家的店探訪,爸爸媽媽熱情的招待我們,品嘗美食也實際用雙腳走過一次,建立方位概念。

        隔週我們繼續探訪樂群街後方的文學館,保留日治時期木造建築的特色,曾經的警察宿舍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展覽空間,舒適的環境讓人流連忘返,我們在墨痕詩牆上盡情揮灑、在百年榕樹下休憩、一起念出牆上趣味的台語童謠,回到教室後,檢視我們走過的路線,討論一路的發現,並搭配唸謠,用色紙摺出一隻隻螢火蟲,為我們的微旅行留下紀念。

上公舘土地公廟

       上公舘土地公廟就在過劉川後的巷弄內,叔叔阿姨為我們講述土地公的故事、教導我們如何參拜,讓孩子可以接觸對宗教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學校附近的全聯副利中心與商店

        當需要幫忙、想上廁所或走失時,可以到哪裡尋求協助呢?附近的全聯與便利商店就是我們最好的夥伴,我們先在教室裡面席遇到困難時可以如何詢問,接著走出校園,一起探索學校周遭的商店,藉由買東西的過程,讓孩子對地點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走訪的過程多了一分樂趣。

臺中教育大學

       出校門後,金山路直直走、直直走,會走到哪裡呢?走到臺中教育大學,孩子們很好奇,同樣都是學校,我們學校跟大學校園會有什麼不同呢?愛運動的孩子說想去中教大運動,看看操場哪裡不一樣;有的孩子說想在中教大的遊樂場玩耍,但觀察過照片及經由同學的經驗分享後,我們發現那裡並沒有遊樂場,因此我們開始討論能在中教大做的事,規劃了開心的野餐行程,跑跑操場後,一起到旁邊的空地吃吃喝喝、踢足球與玩玩具。

        跑完操場後,孩子說操場好大呀~比我們學校大,但因為平常有運動,一點都不累,征服大操場,跑得好開心。此外在校園內看到哥哥姊姊不同的上課模式或利用玻璃反光練舞的人好新奇。當然最開心還是大家一起分享零食,吃吃喝喝玩遊戲~

再訪國美館

       今年全園戶外教育日前往國美館參觀,小月亮目標前往上次只來得及尋找路線卻來沒有進去的閱覽室,距離預約的時段尚有一點時間,我們到一旁的草地玩「倫敦鐵橋垮下來」,開心的遊戲後再到閱覽室報到,閱覽室裡有好多好多新奇的書是學校所沒有的,孩子們不可自拔的一本接一本,沉浸在書中的世界。

       據離返校還有一些時間,我們抓緊腳步前往孩子們雖然有興趣,但距離稍遠的審計新村,抵達目的地後分成七組漫步其中,文藝的商店及好拍的景點讓大家捨不得回頭,不過出來這麼久,孩子們也都累了、餓了,聞著一旁香噴噴的雞蛋糕,明示暗示味道好香,真想嘗一口,嘴饞的樣子真是可愛~

聖誕節系列活動~

       學校的正對面便有一個郵筒,看似顯眼卻又不起眼,趁著聖誕節的機會,孩子寫信給自己或家裡的人,為自己準備一個驚喜或表達對家人的喜愛,讓孩子藉由此次的經驗與了解郵筒的功能,並與社區中的事物產生連結,留下美好回憶。

       為了能在國小的聖誕感恩市集方便購物,我們製作了小提袋,讓孩子可以收納零錢,孩子們開心購物,帶著滿滿戰利品回家~最後來到我們最期待的活動,前往柳川欣賞聖誕燈飾,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場大雨讓行程不得不取消,但這並未澆熄孩子探索社區的熱情,我們到了體能活動室,運用平衡木、河石、地墊等器材搭建柳川,用想像力探遊社區。

忠信市場

       神秘的忠信市場,隱身在國美館對面的巷弄內,別具味道的文青店,隨手一拍就是美照,狹窄的巷弄與安靜的店家,讓孩子們一開始有些緊張,隨著慢慢熟悉環境,紛紛轉換心情,拍下各式活潑可愛的照片,對這個地方的印象也從害怕改為欣喜~

社區尋寶趣統整活動

      隨著期末將近,我們回顧這一學期走過的路、店家與景點,孩子們運用積木搭建、用繪畫表達,分享這學期探訪社區的觀察及景點特色,很開心孩子在走出校園的過程中,在每一個景點留下歡喜的回憶,與生活的社區建立情感與連結期待美好的回憶能在孩子心中留存,對社區的認同感慢慢成長茁壯。

112(下)月亮班

搖元宵

開學後,孩子們很開心的分享寒假的生活,以及接下來將去欣賞燈會的行程,但為什麼有燈會,元宵節又是什麼呢?透過影片欣賞,了解元宵節的由來,並嘗試製作美味的元宵,第一天孩子們先協助將芝麻粉與糖粉勺進盆內攪拌,接著加入奶油攪和均勻後,便送到冰箱冷藏,稍微凝固後再搓成球,看到一顆一顆的內餡,孩子們大呼好可愛又好期待,隔天孩子們兩兩一組,一人將內餡夾起沾水,一人滾餡料,看著黑芝麻穿上糯米白衣,孩子們就像看了精采的魔術,笑得合不攏嘴,中午煮元宵時,雖然有一些破掉了,品相不甚完美,但孩子們紛紛稱讚好好吃,QQ的外皮讓人想再來一顆,不過也有的孩子不是芝麻口味的粉絲,孩子跟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家中一起用花生粉再做一次,一起體會節慶動手做的樂趣並享受過節的氣氛

燈籠

滾元宵的器材有限,無法全班同時製作,因此用輪流的方式進行,被邀請的孩子再跟夥伴一起戴上口罩、洗手找老師,尚未滾元宵的孩子便先在自己的位子創作小燈籠,這次的燈籠挑戰孩子們的剪工以及操作膠帶的能力,孩子們需剪下八條長達20公分的直線,將剪下的紙條貼在紙捲上,最後繞上金色膠帶,可以看見孩子們手眼協調能力與手部肌肉持續力、大大進步,大家都有剪在線上,稍微偏離軌道也能及時修正,纏繞膠帶則是較為陌生、具挑戰的工作,除了示範、講述技巧外,也鼓勵孩子們互相協助,不過孩子們都想自己試試看,雖然未必工整,但自己動手並成功的喜悅不言而喻,此外創作時,孩子們有條不紊的按照工作流程工作,獨立性與穩定度都有成長,真的好棒呀!

野餐美食區

🍉操作前準備工作:洗手-選擇工具-洗工具-工具晾乾-洗米-煮飯。

🍉操作時:洗手-桌面噴酒精墊墊子-拿取晾乾後的工具-製作食物。

🍉操作後:食物擺盤-洗手-清理桌面-洗工具-工具晾乾-布置用餐桌面-享用美食

🏳️‍🌈電磁爐、刀具的使用🏳️‍🌈

老師準備了火腿、洋蔥與杏鮑菇,讓孩子們使用安全刀具進行將食材切成正方形的任務,並且介紹電磁爐的按鈕功用,最後將所有食材炒在一起,變做一道美味料理。操作的過程四人使用一副刀具與砧板,輪流進行切食物的任務,孩子們最喜歡切的是火腿,因為四四方方又軟軟的十分好切;杏鮑菇老師事先切成長形的片狀,因此要變成正方形也還算容易,但缺點是菇類食材容易掉屑,難免會有不完整的小碎塊在旁邊;比較困難的是洋蔥的切工,比較硬,又滑滑的容易跑掉,而且還會有一股謎之味道,許多孩子都放在最後才願意去面對它呢!刀具的使用上,有些人使用中間或後面的地方切食物,總是嚷嚷著切不動,老師引導其用前端去切,總算能完成任務。

🏳️‍🌈電鍋的使用🏳️‍🌈

運用煮米飯進行電鍋的使用介紹與操作,順便讓孩子練習洗米的方式。從辨識電鍋的內鍋與外鍋開始,讓小幫手協助操作,外鍋加一碗水,洗好的米飯放入內鍋,並且將水加至米上方約一公分處,按下開關後等待20-30分鐘,待開關跳起來的時候,讓孩子們學習等待10分鐘,才會有香噴噴又Q又好吃的米飯喔!

🏳️‍🌈飯糰的製作🏳️‍🌈

配合電鍋的操作,我們利用米飯製作美味的飯糰,這禮拜先讓孩子們玩玩看捏飯糰的感覺,並且試試看用模具做出不同造型的飯糰,為了讓飯糰增添美麗的色彩,我們讓孩子自由選擇,加入抹茶或咖哩,不過老師買的抹茶實在是太純了>”<,許多孩子都覺得很苦,於是加了許多糖進去。有些幼兒在捏飯糰前忘記先將手沾溼,以至於飯粒黏滿整隻手,模樣十分逗趣,而有些孩子則是在製作飯糰的過程中一直將手用得很濕,導致飯糰吸收了太多水分,反而無法成功做出形狀呢!

🏳️‍🌈餐桌美學🏳️‍🌈

讓孩子除了美食的製作外,也結合藝術進行餐桌美學佈置,利用桌布、桌墊、人工草皮、人造花花草草、藝術擺設、盆栽、蠟燭、美化燈….等道具,將做好的美食透過周遭的餐桌布置,讓食物看起來更賞心悅目,品嘗起來也更有氛圍及味道了呢!不過這週來不及讓孩子們單獨操作,提醒幼兒下週起若能早點來上學,就可以利用晨光時間,進行餐桌美學的練習喔!

藝術創作區-紅包小魚DIY

過年期間有些人家裡有多餘的紅包,我們進行舊物利用,用紅包袋製作可愛的小魚。一開始在摺出魚尾巴時,壓褶與翻轉處比較難處理,老師請會的小幫手幫忙不會的孩子,最後再讓幼生利用圓形貼紙自行黏貼出魚鱗與眼睛的形狀,每個人的魚都獨具特色,將紅包大改造,也變成可愛的裝飾品。

野餐美食區-果醬餅乾

整理孩子上週烹飪的經驗,將事前、事中及事後流程輔以文字製成經驗圖表,這一週藉由簡單的果醬餅乾,帶著孩子從頭到尾實際操作一次,加深印象,幫助孩子未來進入烹飪區時,可以視圖、看照片或閱讀文字的方式,有條理地進行工作,除了流程外,也邀請孩子輪流上台欣賞並發表感想,有人因為覺得好玩而開心、有人則是享受食物的美味、有人因為擺放向日葵感受到夏天的氛圍,在認知的活動加入情感抒發,促進多元發展。

陶土創作-野餐籃

配合本學期主題-野餐同樂會,我們讓孩子製作野餐籃置物盤,先讓孩子捏好圓形後,中間用手指頭戳一個洞,並慢慢地塑形成自己想要的野餐籃形狀,最後加上野餐籃的提把以及裝飾就完成了。對於經歷過許多次陶土創作經驗的月亮班來說,捏圓形沒甚麼太大的問題,但是要中間挖一個洞,再塑形成各種形狀,有些孩子就有點困難;老師幫忙有需求的幼兒先將中間的洞挖好,再請他們自行塑形,簡化步驟,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完成。另外,部分幼生在製作提把上無法拿捏得很好,不是太細就是太長,讓提把從中間獲兩旁斷掉,老師提醒要將易斷的地方補強,或是將太細的提把拆掉重做一個,才能夠確保下次野餐籃有完整的提把。

野餐需要準備的物件統整

野餐需要準備的物件統整:老師和孩子們討論野餐需要準備的物件,從孩子們的回應中,幫孩子統整出了9個類別:水果類、清潔用品類、個人物品類、食物類、野餐裝飾類、玩具類、餐具類,並請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繪製的類別,將該類別中的物件繪出並剪下,老師協助製作成寶貝們的經驗海報。以往一個人畫的時候,可能想法上會比較受侷限,因此這次讓他們兩個人一組,不但可以討論,還可以互相協助,讓最後的呈現能夠更快完成且更豐富。

野餐美食製作-烘蛋、煎餅

本週示範了烘蛋與煎餅的操作方式,請孩子們輪流幫忙清洗、切、加入食材與調料、煎等工作,並且拍下製作過程的照片,之後可以製作成該菜餚的食譜。這次嘗試讓有意願的孩子體驗每個過程,步驟越簡化,孩子們越能夠勝任,像是請孩子將菇菇切小塊、煎餅的時候每次只放一小湯匙等。不過洗蛋的時候,還是不小心打破了五顆>”<,最後每個人只能吃到一小口,有點可惜。

陶藝作品上色

孩子們看到烤好的野餐籃好開心呀,籃子開放深藍與淺藍兩個顏色,提把則有白色、紅色、綠色,當詢問想要什麼顏色時,孩子都很篤定的回答,可見心中對於配色已有概念與想法,不過上色時,容易忽略作品是立體的,常塗了前面忘了後面,或塗了外面露了裡面,但提醒之下便能熟練地完成補色,真期待作品燒完的樣子呢!

探訪國家漫畫博物館

自上上週的討論後,持續帶著孩子觀察學校場地或PPT照片內的場地是否符合野餐的需求,這一次便帶著表格,實際至國家漫畫博物館走訪一番,旅途中邀請孩子為大家帶路,找到休息的場所、草地與廁所等,發現孩子眼睛銳利、鼻子敏銳,一下就找到樹蔭,還透過聞到廁所芳香劑的味道,找到廁所所在地,此外宇杰也分享以往走訪的經驗,草皮是不開放的,但我們到處都找不到相關標示,多虧火眼金睛的衍丞媽媽與宇杰媽媽發現地上小小的標示,確認因為草皮養護中,不開放寵物進入草地遊戲,也看到一旁的造景標示禁止進入,孩子試著思考標示的原因並提出看法,練習蒐集訊息與解讀標誌。

佈置美化場地區

扮演區除了好玩也要好看,採買了許多裝飾道具,孩子們分組選擇佈置的部分,同心協力組裝道具,也在佈置過程中提升對於美的感受力,扮演區搖身一變獨一無二的野餐基地,隨著道具一組一組完成,孩子的眼睛閃閃發光,紛紛驚呼好漂亮啊,以後學習區時間也能享受悠閒的野餐氛圍了~

戶外教學-六福村

來到六福村,直奔非洲動物區與各種動物相見歡,在巴士上近距離觀賞各種猛獸,刺激又好玩,隨後坐著小火車觀賞較為溫馴的非洲動物,搭配細心的解說,增進孩子對動物的認識,不過行程走到這,許多孩子紛紛喊著肚子餓,走到用餐區,大家一起開心的吃吃喝喝、分享零食,真是放鬆,最後到了眾所期待的自由活動時間,爸爸媽媽卻是苦笑連連,尤其男生們如脫韁野馬,叫回這位跑了另一位,真是辛苦志工家長們,但因為大家的辛苦付出,孩子們都留下美好的回憶~

小田園種植-香草植物

        又到了春天播種的季節,有了去年的經驗,我們發現香草植物比較容易成功種植,因此這次選擇了薄荷、迷迭香、羅勒、檸檬馬鞭草。由於原本本週的教學早已規劃好,因此只能夠利用跑完步之後的時間去將長滿雜草的小田園清除乾淨並且翻土整土,沒想到雜草實在是太多了!光是前置作業就耗費了一個小時,以致於點心時間匆匆忙忙地用餐。接著又馬不停蹄的利用學習區時間,讓孩子輪流去種植香草植物,總算是好不容易將這個任務完成了!看到自己種的植物,孩子們都很開心!


黏土創作-飯捲

        黏土一直是孩子們相當喜愛的素材,連做了幾週飯糰,我們也試著在美勞區用黏土製作飯捲,雖然每項步驟不難,但需考慮比例與工作順序,孩子們反覆調整了好久,小小一個飯捲,對精細動作其實是不容小覷的大挑戰呢!不過飯捲內的餡料要用什麼顏色、假想成什麼食材開放孩子們自行搭配,有美味清爽的肉鬆捲、辣到不行的蔬菜捲,更有只喜歡顏色但自己都不知道要當什麼食材的迷之料理,創作過程多了一分想像與趣味。 


兒童節闖關活動

        一大早健康兒童到光之舞台接受大家的掌聲與祝福~接著便是孩子們十分期待的闖關活動,跳格子、建構積木、竹蜻蜓、吹泡泡、夾豆子......等等,各式各樣有趣的關卡,最後帶著闖關成功的成功卡兌換美味的黑嚕嚕地瓜球,孩子們渡過一個美好的兒童節~ 


  探訪臺中教育大學與整理探訪記錄

        這一次探訪,我們先全班走訪一次校園,接著讓孩子依照任務單,前往任務地點拍照,再回到教室中一起討論,一次又一次的探訪經驗累積,孩子們駕輕就熟的蒐集訊息與整理訊息,經過各面向的比較,孩子們了解到我們探訪的五個地點中,國美館是最適合野餐的場所,雖然耗時五個禮拜,還辛苦的登錄紀錄,但比起老師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希望孩子在這樣的歷程中,學會有計畫、有步驟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發展思考的能力。 


  野餐同樂會

        上一週孩子們先到國美館自己野餐一回,進行活動預演,針對活動流程與遊戲方式,孩子們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修正做法。終於到了引頸期盼的野餐同樂會,實在好期待呀!氣象顯示這週很大機率都會降雨,真是令人緊張,幸好週二是個涼涼的陰天。孩子們一早到校便用最快的速度,熟練地製作野餐三明治,馬不停蹄地收拾物品及裝備,接著開心出門囉!謝謝爸爸媽媽隨時留意訊息,總是給我們最大的支持與協助,讓野餐同樂會的美食變得超級豐富,孩子們開心地大快朵頤,一邊聊天、一邊享用美食,悠閒的不得了,一點點飄雨的時候,孩子們迅速整裝,爸爸媽媽也變身救援隊,讓一切井然有序地進行。不過沒有玩到遊戲真是有點不甘心,看著天空決定賭一賭運氣,一開放遊戲時間,孩子們篤定的跑向心中最想玩的遊戲,吹泡泡大爆滿,雖然再度飄下的雨滴讓我們倉促地收拾行囊,但留下有趣又美好的回憶。



幼小銜接-國語

        目標主要是熟悉注音符號的形體、發音,透過趣味兒歌唸謠加深孩子對於注音符號的印象。課程中也進行一些小遊戲,像是九宮格丟球、尋找正確符號等等,並鼓勵孩子們能夠上台挑戰辨識字卡、唸讀字詞、兒歌唸謠,除了能增添孩子們對於學習的動機外,也讓孩子們能夠分辨注音符號的不同。

幼小銜接-數學

        依照數學簿本內的課程進度,老師提供了一些相似的題目與遊戲,讓孩子們來挑戰,並且期許孩子們在回家作業的回答上能夠遷移與應用。

幼小銜接-生活-炊飯DIY

        這次的生活課以孩子們最感興趣的烹飪為主要課程,之前先問孩子們比較想要做三明治還是炊飯?最後大家選擇了炊飯。因為幼小銜接課程體驗的是國小的作息時間,由於只有40分鐘,所以前一天老師就將炊飯的製作過程先告訴孩子們,讓他們有一個概念。生活課開始前,也讓孩子們先幫忙洗米、洗菜,並選擇想要加入的食材、調味料,讓生活課能在短時間內順利進行。課堂中則是請孩子們依照桌次幫忙切香菇以及火腿,切完後請寶貝輪流將所有食材依序放入洗好的白米中,加入調味料後,最後放入電鍋裡蒸熟。這次的量非常多,花了許多時間真炊飯,中午用餐時幫寶貝們裝少少的中餐,再搭配上孩子們一起努力完成的炊飯,大家都嚷嚷著好好吃喔!希望下次還可以讓他們再挑戰。

幼小銜接-生活-吐司披薩DIY

        這次我們挑戰製作吐司披薩,感謝這次有7、8位家長幫忙準備食材,豐富了披薩的餡料,有德式香腸、洋蔥、鮪魚、玉米、小番茄、魚鬆、煎櫛瓜、炒蘑菇等,當然也少不了最重要的主角-土司和乳酪絲,中間再加上寶貝們喜歡的番茄醬、沙拉醬、胡椒、玫瑰鹽等等調味料,就變成超美味的披薩囉!可惜烤箱一次只能烤四片,所以耽誤了不少時間,時間過久,許多孩子們都等不及了呢!

幼小銜接-美勞-花朵小提袋DIY

        母親節快到了,這次讓孩子們創作可愛的小提袋送給媽媽,我們預計花兩週的時間完成這個作品。第一週主要是請孩子們將圓形剪下,老師幫助寶貝將提袋的形狀摺出,再請孩子們用雙面膠黏合起來;另外,我們會用毛根製作花朵,並將花朵黏在提袋上。原本設想是大班孩子可以結合串珠概念串在毛根上,但沒想到這個技巧有點困難度,因此後來改成只要能串成功,就可以將串珠融入在花朵裡;反之,則不勉強加入串珠,只要可以將毛根捲成花朵的形狀即可。第二週運用晨間及美勞課的時間,努力製作母親節小提袋,不過進度差異很大,準時的孩子可以好好地製作作品、仔細的黏貼,較晚到的孩子甚至連上週的進度都未達成,相當匆促的完成作品,遲到的孩子真的要再加加油調整作息呀!組合時可以發現孩子對白膠不再陌生,雖然還不太會控制用量,使小提袋上有許多溢膠的痕跡,但孩子們仍盡力完成每個細節,希望媽媽們感受到我們愛的心意。

幼小銜接-生活-餅乾DIY

        生活-餅乾DIY:這次讓孩子挑戰烘焙餅乾,在選擇口味的時候,多數孩子喜歡蔓越莓,因此有兩組,其他為原味、杏仁、芝麻、腰果。由於每節課的時間很短暫,因此第一天先幫忙攪拌麵糰即可,奶油+糖+麵粉,再加上每一組不同的口味,攪拌均勻後,就可以塑形,並放入冷凍庫裡成形。由於烤箱的大小一次只能烤一組,因此烘烤的過程我們分成兩天進行。每一組的成品數量和形狀都不太一樣,這是因為孩子在切麵糰的時候,粗細長短的不同,而影響的喔!這兩天陣陣的餅乾香味撲鼻而來,寶貝們都好期待,當成品完成時也超級開心地嚷嚷著要趕緊品嚐呢!可惜數量不多,每位孩子品嚐完一片後,只能有3-4片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幼小銜接-生活-吹泡泡

        野餐同樂會時,吹泡泡是孩子們最熱愛的遊戲,因此生活課時,我們也來嘗試調製泡泡水,開心的玩一下~孩子們學習閱讀量杯的刻度、認識數字符號以及理解數字的意義,依照配方完成特調泡泡水,接著我們便帶著自製的吹泡泡工具前往草地,卻發現有的人成功,有的失敗,我們回到教室討論可能的原因,侑均說或許是因為加了膠水,在草地吹失敗,回到教室洗手只有泡泡卻成功;培睿跟澤晞則覺得是太黏稠,需要多加一些水;子璿覺得是洗碗精不夠多,泡泡太少;禾睿、懷恩及瑀恩則認為是工具不好用,毛根雖然可以摺成圓,可是刺刺的會戳破泡泡,收集孩子們的想法,繼續實驗!

       孩子們認為工具是影響上次吹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因此請孩子帶認為適合吹泡泡的工具到校,孩子們觀察這些工具都有洞,接著請孩子從班上找出可能可以吹泡泡的工具,全部試驗一次,發現工具除了要有洞,吹之前需要形成一層膜,此外如果工具很大,裝泡泡水的容器也要很大,才能形成膜,看著孩子左右比較、思考原因,真是小小科學家!



幼小銜接-數學-比重量

        拿出天平,大家都好想試試看,從教室選出三樣物品,開始比重量之前,先猜猜看哪一個最重,並說說為什麼,最後再用天平驗證,孩子們發現材質是首要因素,塑膠的東西都輕輕的,接著是實心或空心,如果是實心的,塑膠罐的白膠也會變得非常重,接著是大小,同樣材質與狀態,越小的越輕,下午點心後,開放孩子們操作天平,預測並實驗,真的好好玩! 

端午節活動-節慶故事分享與冰粽DIY

        端午節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為了讓孩子更理解屈原的故事,以日常生活舉例,讓孩子理解正直的屈原為什麼會跟其他貪官為起爭執,又為什麼直言不諱時,會得罪皇帝及他人,孩子們更加代入角色,感同身受。也有孩子對故事提出疑問,為什麼同一習俗有不同的傳說故事,像是插菖蒲可以說是黃巢之亂也可說是為了驅蟲,表示故事編的,或許習俗的來源已不可考,但請孩子們想想故事中人物的情緒與感受,黃巢之亂中婦人為了保護大伯的孩子不惜做出犧牲自己孩子的覺悟,盜匪因被感動不濫殺無辜,許諾不攻擊插上菖莆的住家,雖然看似不切實際,但也傳遞了那個時代的思想及價值觀,如果是孩子自己又會如何做決定,如此一想,也不失欣賞習俗故事的樂趣。

        家長真是我們班最大的助力,感謝爸爸媽媽幫我們將水果清洗並切大塊,孩子從五種水果中挑選喜歡的水果,切小塊後裝袋,步驟相當簡單,可惜迷你封口機在封了十來個小粽子後就罷工了,考慮衛生及攜帶便利性,因此讓孩子們在學校將小冰粽吃完,雖然美中不足,但自己動手做的樂趣無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