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使用十分吸睛的手繪動畫方式呈現,很有效的吸引觀眾的目光及興趣。而至於影片的劇情也十分有創意,劇情安排也頗為流暢清晰。
很精緻的影片!(我覺得是第一名)真的做得很像遊戲,配音也很棒,題材也很符合時事議題!
影片使用日本動漫的特效風格,還經過美編,配合配音,劇情,真的跟電視節目質感頗像,且完整呈現出隱私權的主題。
前面的影片有一點沒辦法很明確地看出故事脈絡,而且有些地方的聲音偏小,畫面銜接不夠順暢,但是後面的結論拍得很好,透過故事來呈現整個主題讓結論看起來更強力,但是片尾背景音樂有點太大聲。
這一組是我覺得影片做的最精緻的一組,除了本身的內容故事完整,連整體的流暢度都有考慮進去,雖然時長8分多鐘但不會讓人覺得冗長或失去耐心,而且他們想傳達的理念非常清楚—隱私權,我認為我應該他們好好學習。
我覺得這組的影片可以清楚的表達它們要講的東西。先試用前面的小故事演出主角的困境,最後再出來總結。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疫情才改成動畫風,但我很喜歡這個設計。最後的圖例也讓觀眾更理解內容。
影片主題很貼切現實情況。以學校為場景描述故事也容易讓大家以類似動漫的畫面呈現也和一般常見的不同常見的不同。自己其實也會偶爾點閱名人的相關新聞但卻不曾想過是否在這個過程中間接的侵犯了名人的隱私,的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11.吳允祈
透過拍攝成發影片這樣的新體驗,從基本的攝影器材認識到最終的影片拍攝與剪輯,我認為它加深了自己對於影音方面的興趣。尤其是拍攝跟剪輯的部分,雖然說自己本身就很喜歡觀看影音作品,但直到自己實際去參與拍戲的練習後,才讓我真正見識到其中的樂趣,也才漸漸了解那些大螢幕中的演員在片場演戲時為什麼總是露出享受在其中的神情。而在剪輯的過程中也發覺到自己從未注意到的長處,像是發現自己善於背景音樂部分的搭配。
儘管途中經歷了不少困難,像是中途因應疫情而臨時更動成發形式,而導致原先寫好的劇本、拍攝時程等原定計畫通通都被打亂,需要重新把劇本修成廣播劇的形式,所有影片製作的計畫都要重新擬定,但這些問題在透過與組員間的分工合作與討論後,使影片的成果比原先預期的更加細緻。而在修改劇本的過程中,也漸漸發現其實這些變動不是全然都是缺點,透過廣播劇廣播劇的形式,除了減少大量的人力、器材等資源的需求外,也同時幫我們省下不少拍攝的時間,減輕了我們原本面對龐大企劃的壓力。
總結來說,我認為就整體而言,這次成發影片的製作,使自己看到從撰寫小論文到現在一路上的辛苦終於獲得成果,讓自己更加期待未來能突破自我、達成更高的成就。
14.許名賢
在一開始時,在得知我們的成果發表將以影片的方式呈現的時候,我既興奮又有些擔心。我本身對於拍攝、剪輯、製作影片本就有著興趣,但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因此成發影片對於我來說就是提供了我踏出影片之路的起跑點。但同時,我擔心我這個初學者沒有辦法將所學的技巧活用 ,或者影片做不出我預想的效果。
為了協助我們拍攝出影片,學校不但借出昂貴的攝影器材,也請了有專業技術的老師及嘉賓指導我們,教導我們一步一步熟悉器材及剪輯軟體。而我也慢慢熟悉起來。對於自己有了不少的信心。正當我與組員一起討論著如何拍出理想中的影片時,意外發生了:因為疫情,學生開始居家上課。
因為沒辦法到學校以及外出進行拍攝,我們決議出,將原本的劇情片換成類似於廣播劇的方式呈現。這樣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先說壞處。因為沒辦法拍攝,前期努力學習各種拍攝技巧以及器材的設備沒辦法使用,而我們也擔心廣播劇的方式沒辦法完整地呈現我們想要的各種效果。不過,在開始著手製作廣播劇後,我也發現不少的優點。首先是製作的時間花費大大減少。若是原本的劇情片,在拍攝的階段就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其實我們原本剩下能夠使用的時間就不多了。轉成廣播劇後,就不需要花費時間去拍攝。另一個好處就是可變性大增。只要我們想出任何新點子,隨時都可以加進影片中,也不會顯得很突兀。而如果我們配音的部分有出錯,我們也可以隨時隨地快速的修正。
我很享受製作成發影片的過程。或許過程中我們遇到不少的困難及挫折,但在齊心協力下,我們一一破解,共同完成了這只影片。或許最終成品我們都覺得還能夠更加精緻,不過這也是我們學生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
15.郭彧禎
從一開始一直擔心沒辦法拍出想要的作品,再到因為疫情而改影片的製作方式,一直到最後剪輯並修改完成。其實在這一學期當中,我們面臨很多狀況。除了疫情變成在家上課以外,其實我們的課程還因為各種節慶假期而縮短許多。時間上的限制也是為什麼我在一開始會覺得自己會沒辦法拍出想要的作品的原因。不過正當大家要開始著手去拍攝時,疫情變的嚴重,為了解決無法拍攝劇情片的問題,我們的影片變成以錄音和圖片為主的廣播劇模式。
也因為改成廣播劇的方式,圖片、音效、背景音樂等素材成為影片中非常重要的關鍵。不像劇情片有人物的動作,我們的影片是由各種圖片結合的,很多時候會又畫面太空太長或是某一段劇情僅有人物配音,聽起來很尷尬的問題。因此在初次合併我們小組剪輯的影片段落時,便發現了這個問題並積極去尋找更多適合的素材。雖然素材的塞選是在比較早就選完的,由於在製作的同時也一直發現新問題,所以確切來說我們的素材是一直在更新的。
我發現在我們小組當中溝通是使我們影片更加精緻的一大原因。其中影片的風格後來的廣播劇轉為劇情遊戲的原因便是我們在討論字幕時而提議出來的。除此之外我們小組也有去看彼此剪輯的影片,如發現對方有使用很好的素材我們都會去詢問並分享。雖然我們有很多合作,但最後字體音樂這種統一性的事情都還是需要一個人負責,而我剛好是負責這一個部份的。加上我們的影片是小組三個人分段剪輯的,因此在第一次合併完後,面臨要大幅修改時,便需要重新製作再合起來。
這次的體驗雖然經歷了長時間的辛苦,但看到最後的回饋,我認為這些努力仍是值得的。
小論文心得反思
11吳允祈
在撰寫小論文前,自己一直認為小論文是個與我們如天地差距般的東西,覺得在一學期內寫完根本是天方夜譚。然而,在自己實際撰寫並完成小論文後,我認為自己太早下定論了,其實小論文並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複雜、討厭。的確,自己在撰寫的過程中碰上了不少阻礙,也經歷了不少挫折,花費了自己許多的時間與心力,感覺這一切過程都划不來,但當自己在看到小論文的成品後,內心中種種的埋怨和疲憊都如煙散去,而留在心中的,只有滿滿的成就感和對自己的驕傲。
只有極少數的人在撰寫小論文時能一帆風順,我們這組在撰寫的過程中也與其他多數人一樣,經歷過多次的挫折與困難,例如:撰寫的過程中無法照期望的完成表定的的進度,導致原排好的進度需要再調整,或著是辛辛苦苦做的文獻調查,到了緊要關頭卻無法帶入小論文中、問卷的施測人數等;也曾經想過為什麼要這麼認真看待、為什麼不直接放棄就好了這樣的負面想法。但透過組員間的相互扶持和導師們的用心指導,我們最終藉由重新做時間規劃以及小論文的主題內容修改,突破了既有的困境,並比原定時間更早地完成了我們的小論文成品。
如果自己再重寫一次小論文,我覺得自己會重新考量到各種可能導致進度延後的因素,制定比這次更加完善的時間分配表,並盡量能夠照表執行。另外,自己會盡量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在冷靜、壓力的狀態,有必要時對自己施加一點點,這樣一來,自己在寫小論文時,比較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使自己後續不用再擔心篇幅與整體敘述的完整度,而同時又能使自己的進度維持在自己所制定的計畫中。
我認為撰寫小論文給自己的獲益良多,除了讓自己練習到學術文章的寫作、使自己有了之後上了大學、研究所可能需要寫正式論文的準備外,還使我學到有時自己剛開始排斥的事物有時在近一步認識後會發現有些其實並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糟。另外,自己也在過程中發現時間的規畫相當的重要,有時候自己一時的停頓會造成後續進行上的不便。我認為比起寫小論文前的自己,現在的我開始會去注意自己實際的行動與原定計畫書間的差異,並去設想做改正。總結來說,我認為藉由小論文的撰寫,使自己大大地成長,同時也讓自己朝成功未來又邁出了一步。
14許名賢
人生中第一次的小論文,花費了半年(一學期多)的時間完成。從什麼都不知道的菜鳥,到現在能夠與組員共同完成小論文,真的十分地有感觸。
起初認為論文是那些研究人員或者具備更高學位的人才能夠撰寫,像我們這些「高中生」是寫不出多少東西的。但在經過學習、討論、查找資料等過程後,其實我們並非做不到,任何有意願或者想法的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肯付出時間、精力、努力,就能夠纂寫出一份不錯的小論文。
在撰寫的過程中,我收到來自不同人的幫助。老師們給了我對於小論文上非常多的建議與意見,讓這份小論文能夠更加完美、更加完整。而我也十分謝謝我的同組組員,她們與我一起花費長達十幾週的時間一起完成這份小論文,互相討論、分工合作讓我們能夠在期限內完成這份小論文。
我也很慶幸自己能夠生在這個網路十分發達的時代。在以前,當人們需要查詢各種資料時是需要到圖書館等地方去查實體書籍的,而且資源往往也沒有那麼多。在我們這個時代,只要有網絡,就能隨時隨地查到許多資源。但這同時也有壞處:網絡發達延伸出來的各種道德問題越來越多,也因此我們決定以此為基準,寫出這篇小論文。
在我的年齡變得越來越大時,我意識到:在做任何決定或者學習任何東西,越早開始越好。我之前認為,『學習纂寫論文』這件事等到我上大學後再去學就好,但現在我很慶幸能夠在現在高中的時候就學到一些基本的論文知識。雖然我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沒有辦法現在就寫出十分高深且完美的論文,但我相信現在把握到的知識技巧,對將來的我一定會有極大的幫助。而我們這份小論文,也讓我對於現在網絡社會的風氣及道德觀有更深的想法,並且主動去思考。
在開始實際進行小論文撰寫之前,我天真的以為查找資料是不難的,畢竟現代的網絡科技十分發達,我們能夠輕鬆地找到想要的資料。但在開始實做後,我發現並非我所想像的一樣。
雖說查找資料是件不難之事,但要找到真正「需要」且真正「能夠使用」的是有困難度的。在我們決定好小論文題目後開始尋查資料時,就發現:很多資料都是別人發表的個人意見,這些的可信度不高;或者資料都是「大範圍」的,所以很難去截取或使用我們需要的部分;又或者因為找到的資料太過生澀,很難將其轉換成自己的詞彙去解釋。不過我們使勁全力,不斷搜尋不斷思考,最後成功將小論文完成。
除了資料查詢的部分,我覺得在與他人合作上也有一些困難。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及做法,所以同一句話有人覺得通順,有人會覺得有些奇怪。這種時候「溝通」就十分重要。大家各自說明自己的想法及看法,互相提供建議。如此一來,寫小論文的過程也順暢不少。
如果再重頭寫一次這篇小論文,我覺得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我們整個過程可以說是非常順利的。每週都會有當週要完成的任務及目標,我們小組就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地去完成這篇小論文。
不過,我覺得在主題的範圍上可以再縮小一點。這次我們討論的是「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這個大範圍,但其實可以將其縮小至一兩個隱私權侵害的事件,然後再發展到全體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這樣不僅可以馬上知道這份小論文需要些什麼資料,還可以增加整份小論文的現實感,而不是一份非常難以理解的論文。
15郭彧禎
對於自己的第一份小論文是從陌生到熟悉,從零開始到中間開始上軌道和最後游刃有餘的書寫,這全部的過程對我來說是充滿成就感的。儘管在別人眼中或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每一週努力的學習的過程,都已經被充分運用在小論文的成果上。在過程中也抒發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因為不免會和小組成員的想法所衝突,因此很多時候都需要討論內容的適當性。其中也包含了老師的建議,在小組卡關或是討論不出結果的時候就會再請教第三方的意見。再這麼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和修改下才有看見成果的今天。
我認為不管是什麼事物,最困難的事非起步莫屬。因為是初次嘗試,所以不管是從資料蒐集,還是到正文的撰寫,都是一竅不通,甚至是選擇一個想研究的題目就讓我猶豫了好久。而題目也不是說決定就能決定的東西,其中還包含了先去參考他人的作品,先有個對小論文的基本概念,才能再去思考能探究的題目,最後還要和組員相互討論,選擇彼此都有興趣探討的議題才有助於日後作業的精緻度和完整性。
就是不熟悉的緣故,我一直很擔心小論文的規則和篇幅是想要完成的一大障礙。然而,意外的是,在我們小組越來越進入狀況後,反而還出現篇幅太多的危機。便是因為我們後期規劃的行程表,才會這麼順利的走在進度的軌道上。每日的按部就班反倒為我們爭取到很多可以再利用的時間。接近尾聲時,當其他組別還在撰寫內容時,我們已經完成並先行一步去做審稿的動作。我發現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這樣,結局總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似乎很難去預料。大概是因為每回中途總會來一個料想不到的意外,有時會進步,但也會有出錯的時候,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因為進步了,有想法了,反倒把小論文寫到超出頁數的危機。
若是再重新寫一次小論文,我大概會從一開始就規劃好每周的進度表並在蒐集文獻資料的時候確認好資料與題目的相關性。在這次小論文的完成後,進度表是一個對我們當助很大的輔助工具,而他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幫助撰寫者規劃時間。因此相比之前在中後期才開始安排,如果從一開始就有所規劃,那時間便能被分配得更有效率。而蒐集文獻資料正好是我在這次沒有做好的一部分,因為到撰寫正文時,才發現很多當初蒐集的資料都沒有被我們運用到,而蒐集統整資料的時間也就被浪費掉了。雖然做準備是好事,但若是沒有想清楚就先盲目開始作業的話反倒會成為一個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