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比例|質感|結構|構造|構成

112學年度 美感與設計創新 楊明國中 張素菁主任

課程理念

這個課程想讓學生去瞭解何謂「自然環境色彩」、何謂「人為環境色彩」?現代人類生活環境中,除非在人煙罕至的原始自然環境裡,我們能感受到被自然色彩所包圍,不然在人為環境日益增加與擴大的環境空間中,人類所應用的色彩日趨豐富、複雜化與多樣化,如何讓孩子們找出合宜的環境色彩

美感觀察

1. 能觀察出自然環境色彩-泥土、天空、樹枝、葉片、花、草…。

2. 能觀察出人為環境色彩-地磚、牆壁、欄杆扶手、磁磚、洗石子地、天花板…。

3. 能分析出校園的區域環境色彩並選出相似色。

4.對生活中的色彩有感,了解色彩在所處環境中的衝突與和諧。

校園地圖

1. 能調出自己想要的顏色。

2. 能運用平塗筆畫出自己觀察到的色彩。

3. 能準確的切割出4x4cm正方形色票。

4.對生活中的色彩有感。

5.了解色彩在所處環境中的衝突與和諧。

6.能設計出符合環境色彩的路標。 

尋找畫作的情緒色彩

尋找衝突色系

在木板上轉印校園地圖

校園位置圖

112學年度 美感與設計創新|崗國中 許珮恩組長

故事的起源

「啊!好燙!」理化老師不小心燙到手,急忙把手中拎著的燒杯放下。這燒杯是某次指導科學社同學做龜山地區茶葉發酵實驗專題時,拿來泡開茶葉用的,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理化老師的專用茶杯了。

杯子裡剛泡好的茶湯還徐徐冒著輕煙,理化老師心想:「也許可以幫燒杯做個手拿隔熱層,就能在剛泡好茶的時候拿到教室裡,一邊講課,一邊等待溫度降低。等到口渴時,茶湯就會降到剛好潤喉的溫度,如果能這樣就太棒了。」

生科教室裡還剩下一些方木條和木工膠可以使用,基於不浪費的原則,要如何使用限制內的材料完成理化老師的小心願呢?

#隔熱  #有握持點  #重心平衡  #均衡美感  #木構建築  #永續節能

美感觀察

生活物件:帶柄茶杯,握把的位置與型態

環境觀察:木造建築結構、技法,結構的壓力與支撐

美感技術

木工:十字搭接榫

美感概念

單一材料之均衡、對稱美感。

木構建築美感。


其他美感目標

SDGs 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

跨領域:生活科技

111學年度 幸福國中許珮恩教師

構造美感X運動生理

人字拖的造形包含了力學、運動生理學的概念。行走時後腳跟與鞋底的開合面積,對足弓產生的壓力與蹠趾骨所施的力,和人字拖鞋帶的粗細、鞋底材質和鞋帶固定位置等條件有關。

    自製人字拖依照學習者的操作經驗,鞋底的材質固定為統一樣式,把任務的重點放在人字拖鞋帶的鞋帶長度、寬度、材質、固定位置等項目。在材質的部分,提供同學棉麻繩、皮革、布料等容易加工的材料,材質的彈性、服貼度等差異,以及固定位置,穿著時需具備舒適性。

認識足部骨骼構造:跗骨、蹠骨和趾骨與運動方式,並測量腳的外型與高度。

觀察材質質感與材料特性,依照自己的觀察結果將材料分類。

依照設計之款式裁切鞋底。

打樣:以紙張打樣鞋幫樣式。

鞋幫製作:運用皮⾰與布料、棉麻繩等材質,製作⼈字拖鞋幫。

開孔:選擇合適的位置連結鞋幫,以膠黏合。

黏貼防滑鞋底。

測試:鞋幫需符合足部的幾何形狀,穿著時舒適無異狀。

111學年度楊明國中 張素菁教師 | 美感教育| 自我介紹資訊視覺化

課程發想

           九年級的孩子即將面對未來人生之規劃,是走學術路線、還是走技術的職校?他們是否了解自己,對於自己能力、喜好、未來夢想...等等,是否知之甚詳,因此設計與輔導老師及資訊老師合作這個跨域整合的課程。

課程一

          請綜合領域-輔導教師簡鈺桓老師設計[人生規劃書]的課程,協助孩子們審慎規劃自己的未來,從自己的興趣、自己擅長的事、家人的期待、自己的期許、對職業的想望、對待遇的想法...。

課程二

在視覺藝術課上,請學生分組到校園外拍個人照,留做自畫像的素材。

課程三

           利用線上免費軟體將照片去背、去色,留下輪廓線,再讓學生使用色鉛筆上色。

課程

          請科技領域-資訊教師協助教售資訊圖表化,利用長條圖、圓餅圖、或是雷達圖等等圖示法,來代替文字說明

課程

在視覺藝術課上,請學生分組討論個人的12項自我特徵

110學年度楊明國中 張素菁教師 | 美感教育| 天幕

[ 課程發想 ]

結構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小從日常生活的用具,大到建築物的建造,人們設計了符合人體尺寸使用的傢俱,蓋起適合人類居住使用的空間,結構可說在生活中無所不在,這次結構的課程設計的想法來至於「天幕」,天幕原先在露營時常常會被搭建來遮蔽日照&風雨,桃園市境內共建造有14處的大型天幕,它讓市民即使天候不佳時仍能如期舉辦活動,以「它」來作為這次學生設計結構的「主題」,在構面的運用上加入已學過的質感和構成。

[ 課程一 ]

表現任務1:

       給學生一張A4的影印紙,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利用折、切、穿等方式,讓紙張撐起來。

使用[設計摺學]一書,讓學生參考,或是根據裡面的幾何折法,試著做出一樣的造型,先從「模仿」開始。

[ 課程 ]

表現任務2:

觀察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從它們的外在形貌去做結構分析,試著用單一物件去做類似的結構體, 

110學年度楊明國中 張素菁教師 | 美感教育| 屋言

       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質感」,這次主題鎖定在「老屋翻新」的建材(材料)質感之探究,學生需要運用到7年級學習到的「色彩」構面之區域性色彩,來分析房屋所在地的環境色,能從建材中挑選出適當的色系與質感,學習重點在於將牆面的建材,利用秩序概念中的「相異元素」,有規則地排列組合在整齊中產生變化。

表現任務(一)

先讓學生瞭解記憶中的質感,從視覺與觸覺去感受經驗連動的統合概念,例如:粗細、軟硬、溫度、紋理、光澤…等等。 

表現任務(二)

由照片中找出改造房屋所在的環境之色彩,並觀察其各類型不同質感的建材。 

表現任務(四)

搭配合適的建材質感,將老屋牆面重新做質感替換,再次賦予「它」新的「語言」。 

109學年度楊明國中 張素菁教師 | 美感教育 | 校園植物色彩地圖

七年級的學生已了解基本的色彩學,知道何謂三原色、色相、彩度及明度,以色彩學為原點出發,讓學生用舊雜誌做色彩挑選的介質,自己先設定一個想要表現的色系,再從雜誌中去尋找該色系的彩度與明度變化, 訓練學生的色感,也讓其了解現成物的藝術創作,重點在選擇上,藉由選擇完成創作。  

學生使用壓克力的紅、藍、黃三原色以及黑和白,調出他在校園中採集的植物色彩(亦與實驗時的植株是相同),學生可以運用手機中的照片、比對植物圖鑑的照片、比對色票上的顏色,進行調色,觀察色彩在不同狀態下呈現出的感覺,能透過觀察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植物呈現的色彩,在不同的環境與條件下,顏色呈現出來會有所不同,看我們如何去取捨。 

使用得利Dulux(2079色)色卡,進入校園做 植物色彩的比對,看看是否能從色卡上找到與植物相同或是相近的顏色,用手機記錄下來,做為下節「植物物質色彩實驗」觀察與比對的資料,讓學生瞭解植物色彩在不同條件下,會有什麼不同的表現?例如在陽光下、陰影中、手機裡、色票上… 

採集校園植物的樹葉、花或是 果實,先觀察植物外在既有的色彩,再用濾紙、滴管、酒精、研缽與杵,做植物的色層分析實驗,讓學生觀察葉片本身物質的色層變化,並且比對用眼睛看到的顏色,和實驗出來的顏色有何差別? 能透過科學實驗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植物物質原本的色彩,有時候大自然的色彩與它內在本質的顏色,會有所不同,但用肉眼是無法區分出來的,所以植物本身的色彩,可謂是「眼見不為憑」的代表。 

[ 100色紙膠帶 ]

用100色的紙膠帶做植物的葉、花或果實的色彩選擇物,先分析植物的色系,畫出分析的圓餅圖,再按照色彩的比例用紙膠帶表現出來,用直線、橫線或是斜線的構成,做重疊的變化。 

[ 紙膠帶的運用 ]

訓練學生對色彩的敏銳度,能去分辨細微的色彩變化,並且從植物的色階中,挑選出5-7個主色系,進行創作。

109學年度楊明國中 張素菁教師 | 美感教育 | 

[ 美感概念 ]

1.配合學校7年級新課綱的彈性課程(校本課程-生態美學),並設計符合素養導向之「跨領域之課程」。 

2.構成的組合能產生多元畫面的呈現。

3.能透過同組合作與討論產生美感意識。

4.樹葉的形狀變化多時需以秩序做基準,才會產生畫面的和諧感。

[ 美感觀察 ]

1. 能觀察到自然界植物葉脈對稱的原理,並運用植物葉片的形狀之美。

2. 能觀察在生活中以對稱形態出現的事物。

3. 能觀察出環境中「重複單一」和「整齊與韻律」的秩序美。

4. 能藉由跨域的化學實驗清楚的觀看葉脈細微的變化。

5. 能運用秩序的「重複單一」以及「整齊與韻律」為基準做出「對稱」的構成美。

6. 能觀察葉子的形狀與大小,運用「對稱」或「主次」的布局讓空間適當的留白。

[ 預期成效 ]

希望他們對於「秩序」的核心概念和「構成」的對稱、平衡與主從的元素,能清楚的運用其原理原則,並且可以實際的實踐出來,期望他們知道美感的多元性質,慢慢去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與事物,是可以藉由選擇去改造而改變的,美感本身就是體現生活,人們對於美總有著苛求與追求,美的事物會令人心情愉悅,如果學生能感受到”嗯! 這樣很美”,就達成課程的目的了。 

106~108學年度楊明國中 張素菁教師

幸福國中 許珮恩教師

瑞坪國中 吳佳燕教師

南崁國中 潘玟箮教師

構造的 KIT 進行幾何互相影響,第一個部份,設計入場門票的卡榫(單一接合,卡榫的認 識),進行初步的卡榫練習,產生構成的變化探究,進行構成美感的討論與比較。第二個 部份卡榫片的設計美感,使用 pazo 的概念,進行做中學習好的設計體驗。

了解書面排版需要從基礎辨別開始。以實際的操作為主要的設計方式,進行對於生活當中熟悉的事物裡,建立要求的項目,產生有意識行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