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雲端躍讀俱樂部
樂活/飲食
商業職場
教育現場
科學新知
設計創意
藝術文化
史觀史學
環境生態
數位資訊
國際視野
圖書館
文化創意處
雲端躍讀俱樂部
樂活/飲食
商業職場
教育現場
科學新知
設計創意
藝術文化
史觀史學
環境生態
數位資訊
國際視野
圖書館
文化創意處
More
雲端躍讀俱樂部
樂活/飲食
商業職場
教育現場
科學新知
設計創意
藝術文化
史觀史學
環境生態
數位資訊
國際視野
圖書館
文化創意處
史觀史學
【史觀史學】
寫下跨越歲月的台沙友誼新篇章
台灣與沙烏地阿拉伯維持逾70年穩定而深厚的情誼,並在各個領域有廣泛合作。
節錄《
台灣光華雜誌
》
法國思想長廊 - 啟蒙哲人關心的主要問題之一:進步
【史觀史學】
啟蒙哲人關心的主要問題之一:進步
每一個時代都會有這個時代的思想者共同關心的問題。圍繞這些問題,思想家們各抒己見,辯論不休,使這些問題逐漸深化,成為人類組織和改良社會的思想資源。啟蒙時代的哲人即是如此。
節錄《
rfi
》
故事》韓國人是如何變成日本皇民的? - 自由評論網
【史觀史學】
韓國人是如何變成日本皇民的?
1945年,戰爭結束,高木正雄也回到了故鄉。日本的名字當然不能用了,他只好改回本名「朴正熙」。後來在一場軍事政變中,朴正熙當上了南韓總統,而且一當就是十六年。如果你不認得這個名字,他還有一個出名的女兒,叫做朴槿惠,也就是今天的南韓總統。
節錄《
自由時報
》
走了多少路,台灣女性才走進職場-從日據時代說起 | 倡議家
【史觀史學】
走了多少路,台灣女性才走進職場-從日據時代說起
每天通勤時是否注意過身旁同行的有誰?可能是腳踩高跟鞋的 OL、認真回覆工作群組的女強人,或是右手牽小孩、左手拿公事包的媽媽,她們都是在職場打拚的職業婦女。當今的臺灣職場是女性展現能力的舞台,但在百年前的今天,女性要遠赴職場工作並不容易。
節錄《倡議+》
【史觀史學】
走出閨房求學去
「女子無才便是德」清楚地揭示父權社會無意女性接受教育的態度。
節錄《
中央研究院
》
【史觀史學】
邁開前進步伐 女權力量終見光明
對八○後、九○後的新世代而言,女力當道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女性高官、高階主管在職場上也是比比可見。但在五十年前,這卻是一種叛經離道的思維,若要探究台灣女性到底如何能夠走出家庭,走向公眾領域,婦女新知基金會絕對扮演了關鍵的推波助瀾角色。
節錄《
微笑臺灣
》
【史觀史學】
南北韓氣球空戰
脫北者暨氣球發送反北韓傳單活動的負責人朴相學表示,氣球可以到達距離南北韓邊境250英里外的城市,意圖藉此呼籲北韓人民反對金正恩。
節錄《工商時報》
星巴克兩韓邊境新門市開幕!可直接觀察北韓村莊 喝咖啡還要檢查身分│TVBS新聞網
【史觀史學】
星巴克兩韓邊境開新門市!可直接眺望北韓村莊 喝咖啡要查身分
星巴克在京畿道金浦市開了一間特殊門市,由於跟北韓邊境的村莊僅有一江之隔,可以邊喝咖啡邊眺望北韓風光,特殊賣點讓這間門市瞬間引發話題,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排隊。
節錄《TVBS新聞網》
【朝鮮的抉擇】「這一次,我們真的相信統一就要到了」--上報
【史觀史學】
【朝鮮的抉擇】「這一次,我們真的相信統一就要到了」
南北領導人如何思考半島的未來,如何協調彼此在國家發展上的需要,又如何共同建構接下來的互動進程。
節錄《
上報
》
是哪些歷史因素,讓阿富汗成為「帝國墳場」與世界上最失敗國家之一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史觀史學】
是哪些歷史因素,讓阿富汗成為「帝國墳場」與世界上最失敗國家之一
在我們心目中,阿富汗是個落後國家,不僅在政治上長年動盪,國民識字率也很低,因為歷史上有多個超級強權在阿富汗遭逢慘敗,落得「帝國墳場」這個稱號。事實上,是怎樣的歷史原因和政治因素,導致了今天阿富汗成為世上最失敗國家之一?
節錄《關鍵評論》
沒有規則的競賽:阿富汗的歷史悲劇,為何是全球社會的隱喻?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史觀史學】
沒有規則的競賽:阿富汗的歷史悲劇,為何是全球社會的隱喻?
2021年的夏天,在全世界的震驚矚目下,美國在阿富汗雄心勃勃的計劃宣告失敗。而在20年之前,蓋達組織(Al-Qaeda)的恐怖分子以劫持客機為武器,在一次怵目驚心的自殺式襲擊中殺死了大約3,000個美國人。
節錄《
轉角國際
》
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為什麼國家認同在台灣會發生分歧 | 讀者投書 | Newtalk新聞
【史觀史學】
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為什麼國家認同在台灣會發生分歧
作為一個自由民主社會,人們各有各的看法,如果難以達成百分百的普遍共識。普遍認同的是,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台灣,國民對國家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節錄《Newtalk新聞》
【太陽花10周年】學運留開放式結局 美中競爭下的台灣何去何從--上報
【史觀史學】
【太陽花10周年】學運留開放式結局 美中競爭下的台灣何去何從
318太陽花學運影響台灣未來政治兩大核心「反中」與「素人/青年從政」;青年參政從上個世代喊到這個世代,直到2014年學運後,才開啟參政大門。
節錄《
上報
》
用歷史破除神話:從猶太人對德國的復仇,看見人性的真實樣貌|趙崇任/德意志人文觀察|換日線
【史觀史學】
用歷史破除神話:從猶太人對德國的復仇,看見人性的真實樣貌
從猶太人對德國的復仇,看見人性的真實樣貌-德國屠殺猶太650萬人,但世人期待猶太人扮演寬容被害者的角色,而德國也透過將猶太民族神聖化,證明自己已改過向善,並獲得寬恕⋯⋯事實如此嗎?
節錄《換日線》
【史觀史學】
《從列女傳到婦女史》:五四時代婦女群體被置於時代座標上,面目模糊地「從黑暗走向光明」
在「新時代」選擇「舊體例」來寫作婦女史,《清史稿》實難以擺脫中國千年來的敘史模式,但若細讀文本與長時段比較,在「列女傳」這樣的女性生命史合集中,我們仍可發現清代與民初史家,相對於明清多數學者對貞節烈女的關注,轉而對婦女在家庭倫理角色的重視。
節錄《
關鍵評論
》
海納百川》以巴衝突沒有共存機會嗎(黃智賢) - 海納百川
【史觀史學】
以巴衝突沒有共存機會嗎
軍事之術再強,衝突的根源,如果不能化解,和平就只是海市蜃樓。但是土地的爭奪,牽涉民族存亡。互相堆疊的仇恨,助升更多新的仇恨。又豈是容易化解的?巴以之間,除了你死我活以外,有沒有共存的機會?
節錄《中時新聞網》
俄烏、以巴戰火啟示錄,布拉特曼從「賽局理論」解析兩岸共存之道 | 遠見雜誌
【史觀史學】
俄烏、以巴戰火啟示錄,布拉特曼從「賽局理論」解析兩岸共存之道
「戰爭與和平」為人類反覆辯證恆久的主題,當前台海局勢險峻、俄烏戰爭膠著,以巴衝突又爆新火花,《遠見》獨家專訪《戰爭為何發生》作者布拉特曼,談論戰爭根源及通往和平之路。他更針對現下時勢進行案例分析,提出建言。
節錄《
遠見
》
經濟學人:烏克蘭嘗試與衝突共存!為長期抗戰,著手改革軍事、經濟與社會-風傳媒
【史觀史學】
經濟學人:烏克蘭嘗試與衝突共存!為長期抗戰,著手改革軍事、經濟與社會
在蘇聯時期,烏克蘭擁有龐大的國防工業,約有150萬烏克蘭人在700家軍工企業中工作,包括205家工廠和130個研發機構。該國曾有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工廠,哈爾科夫的一家大型工廠每年生產900輛戰車,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後,由於貪汙腐敗和忽視管理,軍火業逐漸沒落。
節錄《
風傳媒
》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 VERSE
【史觀史學】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若談及台灣文學,不得不提及其背後的推手葉石濤,人人尊稱他為「葉老」。面對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烽火,葉石濤在戒嚴時期就將「台灣文學可以是什麼?」的問題拋向大眾,強調「台灣的鄉土文學應該是以『台灣為中心』寫出來的作品」、「鄉土」即為「台灣」。
節錄《VERSE》
臺灣文學生態的歷史軌跡──「美學、政治、市場——談張誦聖《臺灣文學生態》」講座側記 - 臺大出版中心
【史觀史學】
臺灣文學生態的歷史軌跡──「美學、政治、市場——談張誦聖《臺灣文學生態》」講座側記
此篇講座側記,為講者以張誦聖教授所著《臺灣文學生態》一書出發,共同探討臺灣文學的發展。
節錄《
臺大出版中心
》
用文學為島嶼寫下更多故事:專訪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 - VERSE
【史觀史學】
用文學為島嶼寫下更多故事:專訪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
時常掛著靦腆微笑的蘇碩斌館長,從小在台南長大,高中畢業北上求學後,在台北一待就超過 30 年,直到 2018 年以台大台文所教授的身份接任臺文館館長,才得以重新深入認識家鄉。
節錄《
VERSE
》
【史觀史學】
《中華民國斷交史》:如果台灣最後一個邦交國都沒有,會發生什麼事?
近年來許多友邦國家與我國斷交,這三年來斷交的更是已交往多年的國家:2016年聖多美普林西比、2017年巴拿馬、2018年多明尼加,而模式也都是先與台灣分手後,選擇投向中共的懷抱。
節錄《關鍵評論》
盤點蔡英文任內「台灣斷交史」!2018年斷3國最慘、4天斷2友邦太扯 斷交9國仍喊話:台灣人不會放棄民主-風傳媒
【史觀史學】
盤點蔡英文任內「台灣斷交史」!2018年斷3國最慘、4天斷2友邦太扯 斷交9國仍喊話:台灣人不會放棄民主
友邦宏都拉斯因不滿台灣拒絕金援,決定斷交,讓台灣目前只剩下13個邦交國。盤點現任總統蔡英文上台至今,因為中國大陸祭出鉅額金援的外交手段,讓台灣的外交處境越來越困難,除了宏都拉斯成為蔡英文任內第9個斷交國,最慘的還是2018年,短短一年內斷交3邦交國。
節錄《
風傳媒
》
中國動蕩不安的 1949 年,就此改變了臺灣的命運 | 故事 StoryStudio
【史觀史學】
中國動蕩不安的 1949 年,就此改變了臺灣的命運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投降,中國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也終於結束,國共兩黨分別搶著接手日軍撤隊的地區,雙方衝突加劇,為此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前往重慶商討國內的和平問題。8 月 28 日,毛澤東與周恩來等人在美國大使陪同下飛至重慶,和中國國民黨代表展開和談。
節錄《故事》
避免韓國梨泰院踩踏悲劇!參加大型活動,5個動作自保 - 康健雜誌
【史觀史學】
避免韓國梨泰院踩踏悲劇!參加大型活動,5個動作自保
韓國梨泰院踩踏悲劇震驚全球,隨著年底耶誕節、跨年夜各種大型活動到來,參加類似的狂歡活動,萬一出現人潮推擠的情況,只用手保護胸腔和頭部就夠了嗎?還要注意哪些事情才對?
節錄《康健》
全球歷年踩踏事件/麥加宰牲節千人喪命、梨泰院萬聖節入列 | 聯合新聞網 | 遠見雜誌
【史觀史學】
全球歷年踩踏事件/麥加宰牲節千人喪命、梨泰院萬聖節入列
從歷史上最嚴重踩踏事件,現場只見層層「人山」,從諸多現場直擊畫面中做為後人參與大型活動的借鏡。
節錄《遠見》
如果「擁有思想」也是有罪的:非關女性主義,在《流麻溝十五號》裡看見的,是純粹、真誠而堅韌的一頁台灣女性歷史・WONDER 覺誌
【史觀史學】
如果「擁有思想」也是有罪的:非關女性主義,在《流麻溝十五號》裡看見的,是純粹、真誠而堅韌的一頁台灣女性歷史
一部關於自己土地歷史的電影,讓我們看見自由民主的痕跡與脈絡,用被情感灌注的演技渲染,認知對立與迫害所造成的傷害,而我們是否能用更親身的觀感記憶人性、記取教訓?歷史片對我們這個世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節錄《wonder》
回顧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一生:女性當然能領導一個國家,卻不必然只有一種承擔方式|女人迷 Womany
【史觀史學】
回顧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一生:女性當然能領導一個國家,卻不必然只有一種承當方式
回顧伊莉莎白二世的一生,沒有一刻放下身為君主的重擔。伊莉莎白二世完成了她的使命,那使命不只是對英國的王位繼承,更是作為女性而能認真、全心參與這個世界的使命。
節錄《womany女人迷》
【史觀史學】
你還記得15年前的「玫瑰少年」葉永鋕,是怎麼死的嗎?
不同的性別展演和性傾向挑戰了這個世界普遍的男女二分邏輯,「不像男孩的男孩」與「不像女孩的女孩」們無法進入傳統的分類,主流的人們一方面對於未知總是感到恐懼,另一方面擔心自己舊有的生活秩序遭到破壞、利益遭到剝奪。為了維護權力的不可侵犯,「正統性」必須被建立,放不進二分法抽屜的人被貼上「不正常」的標籤,進而被這個社會以暴力相待、羞辱、折磨,與遺棄。
節錄《關鍵評論》
被迫成為中國人:在學校消失的維吾爾語與矛盾的族群認同|尼克.霍史達克(Nick Holdstock)/獨評讀好書|獨立評論
【史觀史學】
被迫成為中國人:在學校消失的維吾爾語與矛盾的族群認同
當一個種族的語言受到某種程度的迫害、階段性的消失,對其種族歷史傳承,將有非常大的有影響,反觀台灣的閩南文化,也同樣面臨相同的隱憂…
節錄《獨立評論》
美國政壇百年:改變歷史軌跡的女人 - BBC News 中文
【史觀史學】
美國歷史見證:百年風雲話女權
1919年6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19修正案,賦予女性選舉權。
從此往後,美國女性不會因投票選舉而被判罪進監獄,也不必再為了政治訴求把自己用鐵鏈鎖在白宮外。經過100年的努力,美國從政女性超過歷來任何時期。
節錄《BBC NEWS 中文》
【史觀史學】
關心台灣後代的母語
臺語曾經是台灣最普遍最重要的語言,雖然有鄉土語課,但年輕人越來越不會說臺語,甚至聽不懂。母語對於文化、土地、和生活一定有著深深的連結。所以對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我們,是否應該對自己的母語有更多一分的重視…
節錄《台客劇場 Tkstory》
【史觀史學】
【人文講堂】20170903 - 臺語得欲消失去?
臺語快要消失了嗎?部分專家評估:再過30年,臺語就會在臺灣消失!在臺灣生活,我們耳邊不時傳來臺語的對話,政府也把鄉土教學列為小學教材,但為什麼,這看起來使用強度不弱的語言,會面臨消失的危機呢?
節錄《大愛電視YOUTUBE》
誌故宮開館53週年
【史觀史學】
誌故宮開館53週年
開館於1965年11月12日的台北故宮,五十多年間,對外,故宮一直扮演著文化大使的角色;對內,則為台灣的藝術史研究者提供豐富的養分與土,故宮也負起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大任。
節錄《歷史學柑仔店》
【史觀史學】
故宮國寶遷台之旅:數十萬件珍貴文物當年如何分批遷運來台?
擁有世界級珍藏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源於清宮收藏之華夏文物精華。在國共戰爭期間,為躲避戰火,歷經奔波遷徙得以倖存臺灣。從國家檔案,探究國寶遷臺的事蹟。
節錄《關鍵評論》
國寶為什麼愛藏山洞?一口木箱揭故宮文物遷台之謎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史觀史學】
國寶為什麼愛藏山洞?一口木箱揭故宮文物遷台之謎
故宮年度大展「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台早期歲月」,透過展覽解密故宮文物南遷的過程,並首次展出當年運送國寶來台的箱子。當初是誰拍板決定送國寶來台?為什麼現今台北故宮所藏會是兩岸故宮「精品中的精品」?都可以透過這段歷史找到答案。
節錄《聯合新聞網》
【史觀史學】
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上)!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荷蘭統治台灣,其實是它對西班牙的獨立戰爭表現。十六世紀末,荷蘭人因為受不了西班牙連年的苛稅與宗教改革引起的戰爭,終於在1568年開始正式反抗西班牙,追求獨立。
節錄《親子天下》
【史觀史學】
重建熱蘭遮城--打造台灣歷史文化首都
熱蘭遮城是台灣最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個城堡及建築物,但目前已幾乎是「全毀」的狀態,完全無法呈現歷史的面貌,也無法引發想像台灣及台南在大航海時代的地位。所以,重建熱蘭遮城是成為台灣歷史文化首都的重要起點。
節錄《民報》
【史觀史學】
平埔族大屠殺 民族英雄鄭成功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平埔族大屠殺 民族英雄鄭成功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趕盡殺絕 鄭成功打下江山致勝關鍵全憑一個字「狠」!?身手不凡!貪吃流氓海鷗 眨眼瞬間一個俯衝食物就到肚!?
節錄《youtube/關鍵時刻》
改變20世紀人類歷史的西班牙大流感 - BBC 英伦网
【史觀史學】
改變20世紀人類歷史的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橫掃世界,身體越壯越易被感染,盛年的人在這場流感死亡率最高。西班牙流感改變了人類的公共衛生觀念,很多國家成立或重組衛生部,建立更先進的疾病監視系統。
節錄《BBC英倫網》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史觀史學】
西班牙流感:1918年全球大流行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1918到1920年兩年間,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西班牙流感當時封鎖與社交距離也起到作用減少感染到的機率,更造成了反殖民主義與國際合作及公共衛生進步。
節錄《BBC NEWS/中文》
張宮熊觀點:庚子年,一個全新十年開始-風傳媒
【史觀史學】
張宮熊觀點:庚子年,一個全新十年開始
在中國歷史上,凡時值庚子年代表的都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點,代表一序列變動的結束,以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
節錄《風傳媒》
【史觀史學】
搶救復興路迢迢,徐嘉彬堅守台灣花磚夢
窗花看似建築體上不起眼的小配角,色澤鮮豔、圖樣多變,蘊藏豐富歷史背景及文化意涵。因都市更新、經濟發展,留存在台灣古厝上的花磚也因老屋拆遷大量消逝...
節錄《文化+ 》
【史觀史學】
從延禧攻略的設定大烏龍,看西方音樂傳入東方的真歷史
藉著本文,一探歐洲古樂器和音樂,傳入東方(包括臺灣和中國)的正確歷史。
節錄《換日線》
【史觀史學】
【聖母院大火】見證法國856年歷史,細數巴黎聖母院6大無價珍寶
巴黎聖母院6大無價珍寶,最具歷史意義的寶貴文物十字架和釘子的荊棘冠冕有完整的介紹。
節錄《上報》
【史觀史學】
19個關於巴黎聖母院鼻酸真實歷史事實
19個關於聖母院的歷史,教堂建於1163年到1345年間,雙塔有69米,雨果的著作鐘樓怪人以聖母院為背景,拿破崙也在此加冕!
節錄《亮新聞》
柏林圍牆一夜砌成,一天崩壞!走進柏林的歷史場所 | 遠見雜誌
【史觀史學】
柏林圍牆一夜砌成,一天崩壞!走進柏林的歷史場所
國家分裂後造成的危機與人民對自由的渴望,面對歷史表示懺悔,對於未來保證絕不再犯。
節錄《遠見》
柏林圍牆倒塌 30 年,德國東西部經濟鴻溝仍大
【史觀史學】
柏林圍牆倒塌 30 年,德國東西部經濟鴻溝仍大
從國際角度看德國經濟發展是穩健的,但柏林圍牆倒塌至今30年,德國東、西部經濟還是存在著明顯差距。
節錄《財經新報》
【史觀史學】
「柏林圍牆限制了我的可能,但無法限制我的想像。」──梅克爾給哈佛畢業生的話
德國總理梅克以自身的經歷對哈佛 2019 年畢業生分享的六個想法。勉勵青年在這個世代,將在接下來數十年裡面對 21 世紀的各項挑戰。
節錄《換日線》
回首頁
Report abuse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