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石門一定要去文化路上的活魚老街大吃一頓,活魚是這裡最著名的美食,每家餐廳各有不同的招牌,吃法高達近百種,因為有了活魚文化,才發展出地方特色,進而吸引更多人潮、帶動商機。
當年在興建石門水庫時,美籍工程師往返石門水庫工地與石園宿舍的必經之路,時間久了也就被當地居民稱為美國路。
原名「打鐵坑溪」,在上游段因為溪流佈滿大小卵石,且早期附近的建築物也都以卵石建構,漸漸成為在地的特色,清水坑在防治污染及維護生態下,溪流常年間整治,環境少有破壞,因此生態較為豐富。
大平紅橋是著名的古蹟,曾入選文建會票選台灣百大歷史建物的第六十五名,這座橋曾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是早期大平村居民挑貨去三坑販售必經之路。
台灣北部的重要水庫之一,一年四季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園區內大小公園綠樹成林,有自行車步道,也有環湖遊艇,可提供遊客多元的休閒樂趣。此外石門水庫水域寬廣,漁產豐富,包括大頭鰱、草魚、烏鰡等均碩大無比,且無泥腥味,再加上多樣、講究的烹調法,因而打響了石門活魚的招牌,吸引老饕們到此大快朵頤。
被譽為龍潭第一街的三坑子老街,保留了許多客家傳統特色,而永福宮更是人民信仰的中心,同時這條街也販賣許多客家美食像牛汶水、菜包等,都相當好吃。
於民國94年年底完工,97年3月正式開放給民眾參觀,在這裡假日常常會舉辦一些活動、展覽及表演等,將地方產業與客家文化相連結。最近造訪客文館,也會看到地上多了「桐花秘境」的3D地景彩繪創作,非常具有在地特色與客庄風情。
藍舍花園是一棟藍白地中海風格的景觀餐廳,在這裡可以品嚐好吃的窯烤雞大餐及客家料理。
往客文館旁的民族路方向走,位在三林社區內的三元宮,有一片桐花林,還有自行車道,每年五月,最適合親子來這裡騎單車、賞桐花。
為國防軍事單位,有時我們會看到直升機在空中飛來飛去,就是輕航隊在執行飛行及跳傘訓練。
屬於軍事單位,負責國防科技及武器裝備的研究發展。
為早期十一份與三坑子之間的聯絡道路,當地居民會利用這條古道來運送穀子、煤、砂、石子、檜木等物品,以人力挑擔或牛車拉貨,因此被稱為「挑擔石板古道」。這條百年石板路也是昔日三坑子當地學童每天往返石門國小唸書所走的道路。
石管局現名為北區水資源局(簡稱北水局),每年四月有流蘇可欣賞,還可以在大草坪上野餐、放風箏、玩遊戲等,非常適合親子休閒玩樂、運動散步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