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任校長(1989-1997)李福芃
樹德自民國五十三年創校以來,教育大環境雖經幾番波折,但學校能順應時勢屹立不搖,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僅就管見提供下列四點與全校師生共勉。
一、順應時勢掌握方向:
樹德初創時是以升學為主的初級中學,三年後升格為初高中完全中學。當時升學競爭非常激烈,加以私立學校學費高,學生素質無法與公立高中爭高低,雖然師生非常努力、但績效不好,班級數無法增加,學生素質無法提升。當時政府為發展經濟,需要大量基層勞工,因而職業類科應運而生,本校順其潮流改名樹德家商。近幾年來經濟發展遲緩,人口出生率降低,家長期望子女升學意願提高,國內大學、技術學院倍增,本校於政府試辦綜合高中初期即行加入,職業類科學程的學生升學率大增,就業導向的學生更能適得其所。
二、保持傳統堅守原則:
凡事有所變有所不變之理。教育趨勢、教育材料、教育方法等有所改變,但教育的本質不能改變。本校創校之初定名為樹德,目的在培養學生德性,建立良好的生活規範,在家庭做一個好兒女、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建校迄今已進入四十一年,歷任四位校長。由升學的時代的初高中轉型到高職到現在的綜合高中,這一個目標始終多變,證諸學生們的家長及社會服務單位的評價,都受到很大的肯定。
三、建立共識共體時艱:
在台灣的私立學校因為學生學費與公立學校差距很大,教師的待遇與退休更是無法與公立學校相比,如何讓老師們能在私校專心服務,最好的方法是讓老師做自己的主人,以老師為中心生命共同體。學校的成敗由他們共同負責,榮辱彼此與共。學校雖然由創辦人創立、由董事會監督,但是董事會權責分明,絕不干涉校政,由校長全權領導,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努力奮鬥,追求卓越共享成就。
四、良好的團隊精神:
獨木難撐大廈,樹德一切的成就都屬於全體師生,每一個人都竭盡心智為校打拼;任何活動不分彼此共同奮鬥,因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為學校爭生存、為學校求發展,學校有發展,個人才有前途。尤其是出生率降低又私校面臨生存的威脅,只有靠大家的努力、合作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