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瑞坪國中老街溪探索活動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桃園市立瑞坪國中永續校園及環境教育發展計畫。
(二)桃園市立瑞坪國中一○九學年度環境教育委員會會議。
(三)桃園市立瑞坪國中一○九學年度上學期校務會議提案。
二、目的:
(一)推動校園生態活動發展,結合自然領域相關課程,培養教師對桃園在地動植物的認識。
(二)了解桃園市進行的環境教育計畫,並能編製成教學檔案,在課堂上進行知識傳播與宣導。
(三)將河川教育及學校活動做結合,讓教師具有更專業的河川與在地文化 的知識。
(四)參觀桃園市環保局新勢礫間系統,了解礫間系統的運作方式與對環保的幫助,期能融入教學課程之中。
三、主辦單位:
(一)桃園市立瑞坪國中
四、協辦單位:
(一)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二)桃園市環保局新勢礫間系統
五、活動內容:
(一)實地參訪:至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及新勢礫間系統參訪
1、入口意象廣場及時光隧道可當成自導式展示解說的起點,並結合部份空間轉換的效果(如時光隧道的概念”從現在窺探過去”), 讓入場者在轉換心境,同時創造更多空間的趣味性。
2、綠能永續環境示範
所有自然資源再利用的技術及方式,例如說:太陽能板發電、中水回收等等,在此做一個示範模型,同時完整的解說內容;在中壢的多雨季節亦可以不受影響的繼續在室內進行相關教學活動。
3、地景式的教育場域
以水圳源頭意象土丘為起點,透過層層的類梯田水過濾過程,再匯流至基地中模擬老街溪的人工溪流,以生態空間故事性的串連,同時又提供一簡易型的互動式展示設施,讓老街溪的水的故事從戶外就先開始。
4、原有傳統民居─老街溪故事館
農業社會時期先民居住的空間形式,將其依原貌仿舊後,做一歷史建築設計的解說,充份的了解先民利用空間的智慧,及人類行為與建築依存的關係。
5、二層紅磚民居─河川生態教育館
位於基地面臨老街溪位置,內部主要做為水資源、河川生態教育、及人類對水資源的破壞與改變等內展示,另外亦將原舊建物復原後當成生態教育館中的一個展示主題,結合原展示空間;另外於二樓增設一觀景陽台及露台成一瞭望老街溪流域的高點。本建物以永續概念設計,輔以再生能源的技術。
6、基地環境綠美化及生態工法
保留基地內原有大樹植栽及盡量維持原地形地貌,及已形成的生物環境,如螢火蟲、青蛙等棲息地;區內水系設計,以自然流動存取及自然排放或滲流的方式規劃。植栽種類群聚較多的區位將增設一些觀察步道,以完備展示解說教程。
7.新勢礫間系統
礫間接觸水質淨化係導引目標處理水體流經填充礫石或人工濾材的處理槽,使污水與礫石或人工濾材表面的生物膜接觸反應,達到水質淨化目的。依據國外應用經驗,礫間接觸氧化法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礫間接觸氧化法,另一類為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法,兩者系統上的差別主要在於處理流程中是否納入曝氣系統,而在應用上之差別則在於處理對象水質濃度的高低。
時間:2020年3月16日 9:00 ~ 11:30。
參加對象:本校教職員工
(二)討論活動:參訪完畢之後,回到本校教師研習中心,進行參觀討論和 心得分享。時間:2020年3月16日 13:00 ~ 14:30。 參加對象:本校教職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