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過程說明
1. 資料查詢:
讓學生由書上或上網取得有關原生植物的資料,像是何謂原生植物?原生植物有哪些種類?原生植物的特性以及相關的生長知識,原生植物可以吸引哪一種動物前來?
2. 分組報告:
上台報告自己這一組調查的原生植物資訊,由各小組討論該選擇種植哪一些植物,並告訴大家,選擇種植此植物的原因?
3. 擬定計畫: 針對該組選定之植物,進行種植計畫撰寫及生長時程估計,想想看,可能會在什麼時間點,發芽、開花、結果?
4. 實際種植:
到原生植物園進行種植。
5. 生長紀錄:
在種植的過程中,經由攝影機及紙筆進行紀錄,將每日的生長狀態,晴天雨天的生長情形,與校園動物之間共生的狀況…等。
6. 歸納討論:將每組的報告整合,歸納出每一組所種植的原生植物特點,並討論。
7. 延伸學習:
延伸學習主題,提問由問題中讓學生反思,像是「如果現在學校要成立生態廊道,你覺得應該種植何種植物比較適合?」,讓學生思考、比較,各個原生植物的優缺點。
8. 紀錄發表:
將紀錄存成光碟,發表在線上教學內容與教案的共享平台,並建置成線上非同步影音課程。
9. 檢討與改進:
進行課程檢討及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