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itj

 

 

 

本書以民族植物學角度出發,認識卡那卡那富族對於周遭植物的使用方式與文化意涵。

例如「山棕(tarovuku)」對卡那卡那富族而言,是男性上山狩獵選擇設立陷阱的地點之一;也是男性採集,由女性製作雨衣的材料;河祭舉辦時,山棕還具有標示河段告知河神訊息的功能。這不僅是一本認識卡那卡那富族民族植物學 之入門教材,透過在地10種植物的田野調查,也彷彿合作者依同進行一趟跨越時空的文化探險之旅。

這是一本專門介紹卡那卡那富族族語的書籍,涵蓋「族語概況」和「音韻系統」,適合作為認識卡那卡那富族之一入門教材,也是語言學與民族學研究者的優選,作者將不易分辨的卡那卡那富語語音編成發音練習,從發音器官、元音、輔音的發音過程,到進階版的音變、重音練習,皆有針對學習者常見的學習難點專門介紹,並搭配發音位置圖與常用語彙練習,可作為獨立的發音課程教材,亦可當作輔助手冊搭配初中高級族語教學。

施朝凱、Abus Ismahasan(林美芳)、BalengeThalrimaraw(巴冷.沙里馬勞)、Bavan Balincinan(陳立渝)、eleng galang(陳韻)、giljegiljaw matalaq(陸飛堯)、kaljalju galjayulan (黃天吟)、kedrui pakalingulj(尤芷琳)、ljavaus ruvaniaw(何書媞)、lukulj madjaqas(周容安)、Omi(劉安)、tjinuai azangiljang(基努艾.阿薩欹嵐恩)、Yukan Maray(林孝緒)、Yukan Masa(許雍)

2022年共同集結完成這本以五種族語動詞變化的書,內容包括:馬蘭阿美語、宜蘭(賽考利克泰雅語)、排灣語、高雄(郡群布農語)、霧台魯凱語。本書期盼能針對目前學習族語動詞所遭遇的瓶頸,從旁協助和陪伴想要通過族語認證測驗中高級的考生;也期望能拋磚引玉,作為其他族語發展相關族語認證測驗補充教材之參考。本著不僅是一本準備中高級考試的工具書,隱藏在書籍中每一個例句的字裡行間,是這群原青與部落長輩、師長們,共同肩負起母語紀錄傳承的使命,那段在原鄉與長輩們訪談作語料蒐集分析的過程,相信是一輩子難忘的感動回憶。

2021年榮獲文化部排灣族傳統織布「人間國寶」工藝師--許春美,來自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排灣Pacekelje家族,為傳承與保存部落織布文化,而將排灣族織布技法與圖紋意涵整理成書。許春美老師致力推動排灣族傳統織布工藝復振,以地織機進行教學超過20年,是臺灣少數能夠掌握傳統織布知識並得以族語傳承者。書中詳述苧麻纖維處理與整經基本工序,例如:平織、斜紋織、浮織法、綁織(俗稱挑織)等主要技法;並典藏與織藝相關古謠經文,透過40種排灣族傳統織布圖紋娓娓道來其文化意涵,為第一本以排灣語視角所寫的織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