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ucekelj na paiwan

柴韆士戀 

🔶策展人陸飛堯giljegiljaw matalaq
周容安lukulj madjaqas
尤芷琳kedrui  pakaljingul

🔶指導老師:林世治 

 

,中排灣來義鄉排灣族浪漫且含蓄的情柴文化;

,北排灣瑪家鄉貴族獨特且高貴的鞦韆文化;

,取自於南排灣高士部落中的士,亦象徵男子要如同勇士般保護、照顧其心上人;

,一段步入婚姻的戀情;同時也是諧音「試煉」,代表彼此步入婚姻不僅是感情上的試煉,籌備婚禮的傳統禮俗也是對雙方家族的考驗。


排灣族因不同的居住地區或生活習慣,除了衍生出方言、口音上的差異,每個部落也擁有各自的文化風貌,而這些差異點皆顯現了族群的多樣性。按照習俗,傳統排灣族人一生中要經歷一連串的儀式才能成為一個有名字、身分與地位且被社會接納的人。排灣族稱這些儀式為kakudan,意為風俗、習慣、自祖先傳下來的作法。


一個人的生命階段大概可分為四類:

1. 出生到成長的儀式

2. 青少年到成年的儀式

3. 婚禮 

4. 喪葬儀式。


每個生命階段,更是顯現了不同系統所演化出的個別特色,我們的組別,分別是由北排灣、中排灣及南排灣的成員組成,各自先以自身部落、家族為主要調查對象(北排、中排),再結合文獻資料做出統整,最後用對比分析把傳統婚禮的不同樣貌,從儀式流程、禮術差異跟用語的差異提出比較,找出各地區的異同點,藉以達到更深入的討論,並體現排灣族文化流變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