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琦恩 老師
三月,中庭花園裡有一株枇杷正在結果,黃橙橙的果皮、飽滿的果實,讓經過的人看了都好想咬一口。
枇杷,因果實的形狀似琵琶而得名。枇杷樹形美麗,是很好的觀賞植物;它的花色黃白,清芬淡遠,是良好的蜜源;枇杷冬天開花,初夏結果,在初夏的水果中,唯有枇杷柔甜多汁,甘酸適口,所以更受人們歡迎。
其實早期台灣的枇杷,核大內薄又酸澀,不能食用。可是,今天我們吃到的枇杷甜美又多汁,是因為日治時期,有一位日本人,將改良過枇杷種子送給一位台灣人,經他廣植,枇杷才能成為人人吃得起的高經濟水果。
枇杷不只是養顏美容的高價值水果,還能做成蜜餞,甚至可以做成枇杷染,枝葉、樹皮都是很好的植物染材,發揮了最大的經濟效用。
枇杷葉也是中藥的一種,以大塊枇杷葉曬乾入藥,有清肺胃熱,降氣化痰的功用,常有與其他藥材製成「川貝枇杷膏」。但枇杷與其他相關的植物一樣,種子及新葉輕微帶有毒性,生吃會釋放出微量氰化物,但因其味苦,一般不會吃足以致害的分量。
下次季節到的時候,記得要早點到校園尋寶,否則甜美的果實會被可愛的鳥兒啄食,就很難觀察到了。
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 15~20 公分,寬 5~8 公分,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葉基楔形或銳尖。
樹枝繁多,小枝粗壯,斜上昇擴展狀;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老樹皮長易剝落;小枝密生淡褐色或灰棕色絨毛,葉下表面及花序尤為顯著。
果實為仁果,徑約 3.5 公分,有圓形、梨形或倒卵形等皆有,熟果橙黃色,外果皮有銹色毛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