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欖仁 奕瑄 老師
在新大樓靠近操場側門處,有四棵約三層樓高的小葉欖仁樹,在一年中靜靜地隨著季節變化,風貌不同。冬天,葉片落盡,有一種孤寂蕭瑟的感覺;春天的腳步接近,枝椏間冒出的嫩綠新芽,帶來無限的清脆與希望;夏天,伸展著濃密翠綠的枝葉,陽光從枝椏間細細碎碎灑下,增添些許涼爽;秋天,枝條上開著白色、毛毛的小花,又是另一番氣象。也由於小葉欖仁的這項特色,讓它成為行道樹的常見樹種,一眼望去,感覺細緻優雅,像是紳士淑女彬彬有禮的站著,為我們淺粉色的校園增添氣質。
靠近細看,你可以發現小葉欖仁的葉形是倒卵形,葉片長約5cm,小巧細緻。但也許是種植距離較近,讓三棵小葉欖仁的樹枝無法完全伸展,顯得有些擁擠。樹幹直挺、細長,最特別的是側邊幹枝平展,就像撐起的雨傘重疊著。與大葉欖仁樹最大的不同,除了葉片的大小外,大葉欖仁樹在落葉前會先轉紅,小葉欖仁則不會。
雖然小葉欖仁被大量運用種植為行道樹種,但小葉欖仁的果實其實十分堅硬,可隨著海浪四處漂流旅行,也可藉著蝙蝠播種,又耐強風鹽份,屬於適合種植於海邊的樹種喔!這種堅毅的精神,也是獲選為台東縣縣樹的原因。
小葉欖仁隨著四季變化,呈現不同樣貌:
冬天將至,葉片轉黃掉落
冬去春來,枝條尚未吐出嫩芽
葉片單葉,叢生於小枝先端,葉形為小提琴狀倒卵形,前端圓,長約5公分,全緣。葉片細密且單薄,幾片小葉簇生在枝端,葉朝上舉。冬季落葉,枝條細密。(網路照片)
枝條輪生於主幹,層層分明有序,向四周開展,好似經過人工修剪,極為優雅美觀。樹幹直挺、細長。外型像雨傘疊在一起。
長約1.5公分,類似橄欖,果肉甚薄,黑褐色。植物體耐鹽分,種子可依靠海漂及蝙蝠傳播。(網路照片)
落葉喬木,樹高5~10公尺。株高多2-3層樓高,幹極直挺,細長,側枝輪生,水平開展,層次分明,葉片小,倒卵形,細密且單薄,並叢生枝端,上舉;冬季落葉,但落葉時不先轉為紅色,十分美麗可觀,新春萌芽。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只要土層肥厚,粘性不強之地均能成長,但以肥沃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生育最旺盛。排水、日照力求良好。除觀賞外,樹材可供建築,果皮可作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