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
自主學習-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
108課綱以「核心素養」為重點,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並重視「素養」結合知識、能力與態度,培養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進一步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康橋為了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及思考力,規劃「青山Time」的課程,從設定探究目標、選擇運用策略、掌控探究進度,到展現探究成果,整個歷程都讓孩子們不斷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創造繼而自我實現,並享受主動學習的喜悅。另外藉由自我的反思、師生有意義的對話和同儕溫暖的回饋中,慢慢掌握思考與判斷的策略,逐漸累積了屬於自己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家庭中家長可以如何陪伴孩子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來著手:
一、提供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思考力是培養生涯探索、追求自我實現的關鍵能力,家長如果事事都幫孩子安排、樣樣都替孩子選擇,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就搶先一步為他們解決,那孩子將永遠都不會有能力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去做選擇、做規劃,像是親子出遊時,可以讓孩子蒐集資料、規劃行程;或者孩子想學做蛋糕,可以陪著他找食譜、找材料,讓孩子摸索做蛋糕的技巧。在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家長只需要扮演引導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引導孩子思考解決的方式,給孩子時間、讓他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便能從這思考、判斷、選擇、決定、執行、享受成就感,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思考策略。
二、用正向態度允許孩子犯錯:
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成長是許多經驗和學習的累積,人們在犯錯的過程中,能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若父母常幫孩子代勞一切,看似減少孩子犯錯的機會,無形中卻也減少孩子練習的機會。因此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先同理孩子緊張、害怕、難過的感受,讓孩子了解即使他們現階段犯錯了,父母會給予他們支持與陪伴。再來可以用正向的態度與話語,陪伴孩子一起討論在錯誤中學習到了什麼?最後再與孩子討論未來是否有做得更好的方法。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應引導孩子專注於過程中的學習,幫助孩子學會坦然面對錯誤,和具備處理善後的能力,這樣孩子會變得更強韌,也能成為有勇氣的小孩。
三、為孩子安排適度的課後學習: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沒學好,或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課餘的時間,幫孩子安排許多學科補強課程、才藝課程等,讓「學習」佔據了他們所有的時間,反而使孩子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適度的學習時間對於孩子的學習熱忱的維持是重要的,父母不要一味將孩子的學習時間填滿,在探索成長的過程中,應多給予孩子選擇和留白的空間,讓他們的腦筋可以有時間去開創及嘗試他有興趣的事物,像是可以去打場球、畫張圖、看本書,甚至就是在自己房間東摸摸西弄弄、發呆,都沒關係,重要的是讓孩子自主、自律、自己去決定,把選擇、負責的能力還給孩子,也能幫助孩子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
從旁用愛與耐心陪伴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做決定、負責任,可以培養出孩子的自發性、自主性與獨立性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學會放手,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權利,才能讓孩子更獨立、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