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學習的歷程中,孩子需要做的即是不斷的「做決定」,而做決定的先決條件,即是「思考」。從找到自己想研究的主題開始,到訂下研究計畫、實際進行探究、尋找適切的研究材料、解決遇到的問題,一直到如何整理資料進行呈現、製作清楚易懂的海報、甚至是決定發表的模式,孩子都不斷的面臨「做決定」的難題。我們該如何幫助不同取向的孩子更瞭解自己的研究方向、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呢?
若您的孩子創意無限......
當孩子心中有很多想法,急著向您表達,然而以您的經驗,卻發現其中可能有一些不合邏輯之處,該怎麼讓孩子自己找到問題呢?創意型的孩子經常腦筋動得很快,思考一下子就跳躍到了美好的結果,因此容易忽略的是「過程」與「細節」的考量,這時,我們可以拿出紙筆,搭建「開始」與「結果」中間的一道橋樑。例如,孩子的探究主題是要製作出太陽能魚菜共生的系統,利用平衡生態圈的概念,讓家裡有新鮮蔬菜可食用,如果孩子告訴你,只需要準備魚缸、魚苗、菜苗以及陽光,那麼想必忽略了一些須注意的地方,我們可以運用「圖示法」代替繁雜的文字或說明,帶孩子逐步建構、聚焦問題所在,幫助孩子列出步驟清單,並一一找出研究中須要面對的大小問題。
若您的孩子沒有想法......
當孩子經常回答「我不知道。」也許是不知道該怎麼說,也許是真的一時沒有想法,這時,我們可以給予孩子多一點引導甚至是幾個建議提供選擇,幫助孩子找到答案。例如,研究的資料很多,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要呈現在海報上的內容,那麼可以問問:「針對研究目標的達成,哪一些資料是比較不相關的?哪一些是觀眾一定要知道的?」如果孩子還是無法回答,可以直接提出一些選項,讓孩子進行選擇並說明選擇的原因,透過成人的協助,搭建起孩子的能力鷹架。
若您的孩子心有定見......
心有定見的孩子,對於研究可能面臨的狀況也許都已考量了一番,甚至查找資料的功夫都做得很充足,能在您提出疑問的時候,有條理的分析及回應,心中的決定不容輕易動搖。如若孩子對自己的研究方向都已進行全面的考量,那麼不妨放手讓孩子進行嘗試,您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和孩子討論研究進度,請孩子針對研究現況、下一步的進度、應準備的材料做說明,並詢問是否有需要協助的地方,也可以分享與孩子研究主題相關的時事或資料,大約每次五到十分鐘的討論,就可以促使孩子更深入的思考更多,也藉由每一次的探討,讓孩子進行更周詳的研究安排。
自主學習的樂趣及成長的祕訣就在於「自己做決定」,因此當孩子需要協助時,我們要提供的支持是「幫助」孩子做決定,而非「替」孩子做決定,未來,當孩子獨當一面,您絕對是重要的幕後功臣呢!
康橋的孩子,如同海綿一樣不停的學習、吸收,總是忙碌而充實。但只接受書本上的知識早已不足以應付現代以至於未來的世界。低年級的孩子最豐富的就是他們的好奇心。「保持好奇心,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好奇心不但可以激發孩子去探索新事物,也能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發現自己的潛能,透過青山Time製造一個由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打造出的奇妙玩具世界。
首先,給孩子提供創作的空間和時間是至關重要的。在學校,我們結合生活,請孩子們帶各式各樣的玩具來介紹,老師也引導孩子透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以尋找靈感,比如回收紙箱、紙杯、寶特瓶等等,在家中,家長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探索和實驗,找到孩子們最想做的創意玩具。
低年級的孩子有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但尚缺乏相應的技巧與能力。在學習上比較容易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提供孩子們工具、技巧和時間分配的引導非常重要。首先帶領孩子們設立製作玩具時的小目標,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們思索,要如何達成目標;向孩子展示一些基本的製作技巧,比如剪紙、黏貼、塗畫、配色等等,孩子的工作技能就會因模仿、練習而逐漸提升;家長在家給孩子指導和支持的同時,也能夠增加親子互動,與孩子更親密。
在孩子製作玩具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和挑戰,但這些困難也為孩子成長累積自信,且奠定精實的基礎。除了老師引導孩子們思考外,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不斷嘗試,並相信自己的能力。
完成作品後,給孩子展示、欣賞和分享的機會也是很重要的。為了給孩子們足夠的空間與舞台,因此學校舉辦青山Time學習成果發表會。當孩子完成作品時,我們要給他們足夠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就。這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還可以透過同儕間的勉勵,激發他們更多的好奇心與創意。
透過孩子產生出來的好奇心來教導孩子製作玩具,成為讓他們學習自主學習的起點,啟發他們的創意和潛能。給予孩子們足夠的自由和支持,才能讓他們盡情發揮想像力,並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挑戰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