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是整個地球上生產力僅次於熱帶雨林的生態系,它涵蓋了所有的河口、灘地、紅樹林
沼澤、湖泊池塘等區域,尤以紅樹林沼澤最具代表性,但在人類有限的眼光當中這卻是個
不具經濟價值的土地,於是開發、利用、破壞造成衝擊。但你可知道水鳥背負著傳遞全球
溼地物種的使命,在這看似平靜的泥灘地上,原來正熱絡的傳遞生命,也影響著全球的生
態系統。
食蟲植物是一群非常有趣的植物,因為環境壓力演化出具有捕蟲及消化蟲體機制以補充營
養。我們常見的豬籠草、捕蠅草其實都是外來種,你知道嗎?臺灣其實也很多種類的食蟲
植物,而且正面臨重大的危機。
認識台灣的濕地,並圖示介紹濕地裡的有趣的動物和植物習性。
了解濕地與人類的關係,以及現今所面臨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可以做哪些改變?
介紹四種不同類型食蟲植物,利用微距影片讓學童明瞭食蟲植物的構造及不同的捕蟲方
式。
4.保育食蟲植物就從「三不」:不摘、不放:不曝光。「三要」:要積極、要主動、要及時
開始。
5.透過影片及互動式教學來瞭解自然生態系與其困境,藉由令人驚豔的照片感受台灣自然生
態之美,進而思索,能為這塊我們所愛的土地,做些什麼!
講師生動、富有創造力的講解,引發學童對大自然有著更多的好奇心。
透過對自然動、植物的瞭解,進而改變對待大自然方式,鼓勵學生發揮公德心,不製造髒
亂、節約能源,讓台灣的自然環境永續發展。
學童觀看生動的照片和講師活潑的講解,讓學童的眼睛都亮了起來,這才發現原來這麼有趣的自然生態,原來都在我們的身旁。